方劑組成解釋
甘草營實湯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瀉火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火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營實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結便祕,大黃可起到瀉熱通便的作用,幫助排泄宿便,緩解腸道積熱。
- 引藥入腸: 大黃可引導其他藥物進入腸道,增強藥效。甘草營實湯中其他藥物,例如黃芩、柴胡等,需要進入腸道才能發揮藥效,大黃的加入可以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甘草營實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諸藥: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和的作用。方劑中其他藥材可能存在寒熱偏性,甘草可緩解藥性,使藥效更為平和,避免藥性過於強烈或互相沖突,減少副作用。
- 增強藥效: 甘草能與其他藥材相互作用,增強藥效。例如,甘草可與黃芪、人參等藥材配合,增強補氣作用,達到更佳的療效。同時,甘草還能提高其他藥材的吸收利用率,使藥效更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甘草營實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胃中支飲,腹中雷鳴,或吐黃水,郁熱上攻眼目者」,其病機核心為 水飲停聚胃中,郁而化熱,並上擾眼目。
- 胃中支飲:指水濕停滯於胃,阻遏氣機,可能伴隨脹滿、嘔逆。
- 腹中雷鳴:水飲走竄腸間,氣水相搏,故腸鳴漉漉。
- 吐黃水:水飲鬱久化熱,胃氣上逆,故吐出黃色苦水。
- 郁熱上攻眼目:熱邪隨經脈上行,影響肝竅(肝開竅於目),導致眼紅、脹痛、視物不清等。
此方針對 水飲停胃 而兼 郁熱上擾 之證,通過逐水瀉熱、調和脾胃來改善症狀。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營實(野薔薇果)
- 性味功效:酸涼,能 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 邏輯推導:
- 針對「胃中支飲」,其酸收之性可助斂降水濕,避免水飲泛溢。
- 涼性可清解郁熱,防止熱邪上攻眼目。
2. 大黃
- 性味功效:苦寒,能 瀉下攻積、清熱瀉火。
- 邏輯推導:
- 通腑瀉下,導引胃中水飲、郁熱從大便而出(「通因通用」)。
- 與營實協同,一者利水,一者瀉下,分消水濕熱邪。
3. 白桃花(或為桃花之誤)
- 性味功效:苦平,有 利水、通便、活血 之效。
- 邏輯推導:
- 若為「白桃花」,可能借其輕揚之性,宣散水濕,助大黃通利二便。
- 若為「桃花」,其活血利水特性可助化解水飲鬱結。
4. 甘草
- 性味功效:甘平,能 調和諸藥、益氣和中。
- 邏輯推導:
- 緩和大黃、營實之峻烈,保護胃氣,避免瀉下傷正。
- 甘緩補脾,協助運化水濕,標本兼顧。
整體治療原理
- 逐水瀉熱:
- 大黃、營實、白桃花協力分消水飲,通利二便,使邪有出路。
- 調和脾胃:
- 甘草居中緩急,維持中焦運轉,防止攻伐過度。
- 清上徹下:
- 水濕得瀉,郁熱隨降,眼目熱象自然緩解。
此方結構簡潔,針對 水熱互結 之證,通過 通利二便、清熱和中 達到治療目的,體現「病在上取之下」的治法。
傳統服藥法
大黃大、營實大,白桃花中,甘草中。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容易焦慮恐懼容易憂鬱
相同名稱方劑
甘草營實湯, 出處:《眼科錦囊》卷四。 組成:大黃大、營實大,白桃花中,甘草中。 主治:胃中支飲,腹中雷鳴,或吐黃水,鬱熱上攻眼目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