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配方組成
相關典籍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大黃性苦寒、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常用於治療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
大黃甘草湯, 出處:《金匱》卷中。 組成:大黃4兩,甘草1兩。 主治:食已即吐者。
大黃甘草湯, 出處:《醫方集解》。 組成:甘草黑豆湯加大黃。 主治:上中下三焦消渴。
大黃甘草湯,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五。 組成:大黃1倍,甘草(生)減半。 主治:痘爲痰悶,不得發出。
大黃甘草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一。 組成:大黃(銼,炒)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水黃。面目俱青,狂言妄語,語聲不出。
相似度 100%
相似度 80%
相似度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