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髓膏

YANG SU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鬼遺》卷五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脾經 16%
胃經 16%
小腸經 8%
心包經 8%
三焦經 8%
肝經 8%
肺經 8%
大腸經 8%
心經
脾經
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羊髓膏方劑中包含大黃,這看似矛盾,實則蘊含着古人對藥性的深厚理解。大黃性寒,味苦,善於瀉熱通便,可解毒消積。羊髓則性溫,味甘,滋陰補腎,可強壯筋骨。

將兩者配伍,旨在通過大黃的瀉熱作用,清熱解毒,防止羊髓滋補過度,避免滋膩生痰。同時,大黃的寒性可緩解羊髓的溫熱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因此,大黃在羊髓膏中起到重要的平衡調節作用,使藥性更趨於平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羊髓膏中添加甘草,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之效。羊髓膏中可能含有性寒或較燥的藥材,添加甘草可中和其偏性,避免過於寒涼或燥熱,使藥性更加平和,服用更安全。
  2. 增強療效: 甘草可補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藥物吸收利用。羊髓膏常用於滋補強壯、延緩衰老等功效,甘草的加入可提升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主治功效


羊髓膏

羊髓膏是一種中藥方劑,由大黃和甘草組成。它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涼血、止痛的功效,主治癰疽、始作便壞、熱毒、發瘡等症狀。

成分介紹

  • 大黃:性寒,味苦,歸脾、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臨牀上,大黃可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主治功效

  • 癰疽:一種皮膚感染,會導致膿腫和疼痛。
  • 始作便壞:從一開始就壞掉或腐爛。
  • 熱毒:一種由熱和毒素引起的疾病。
  • 發瘡:皮膚出現膿瘡或傷口。

總結

羊髓膏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涼血、止痛的功效,主治癰疽、始作便壞、熱毒、發瘡等症狀。臨牀上,羊髓膏常與其他中藥合用,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羖羊脛骨髓2兩,丹砂(研)半兩,雞子白2枚。
潤澤面容。
先將髓並丹砂入乳鉢中為末,以雞子白調和令勻,入盒中盛。
每用時,先以漿水洗面,後塗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鼻塞癤和癰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鼻息肉

相同名稱方劑


羊髓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 組成:羊髓3兩,熏陸香3兩。 主治:小兒鼻塞不通。

羊髓膏, 出處:《鬼遺》卷五。 組成:羊髓2兩,大黃2兩,甘草1兩,胡粉2分。 主治:癰疽始作便壞,熱毒發瘡。

羊髓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 組成:羖羊脛骨髓2兩,丹砂(研)半兩,雞子白2枚。 主治:潤澤面容。主治:面(黑乾??)(黑曾)。

羊髓膏, 出處:《聖惠》卷九十一。 組成:羊髓1斤,柏白皮1兩,生地黃1兩,蛇銜草1兩,黃芩1兩,梔子仁1兩,苦竹葉1兩。 主治:小兒火燒瘡敗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