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鎮驚散中包含硃砂,主要基於其鎮驚安神之效。硃砂性寒,味甘,歸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古籍記載,硃砂能「鎮心神,安魂魄」,對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此外,硃砂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神昏、咽喉腫痛等。因此,在鎮驚散中加入硃砂,既能鎮驚安神,又能清熱解毒,更能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鎮驚散方劑中包含牛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牛黃性寒,味苦,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效。對於熱邪內擾心神所致的驚癇、神志不清、躁狂不安等症狀,牛黃能有效清熱解毒,平息心火,達到鎮驚安神之效。
- 開竅醒神:牛黃具有通竅開閉的功效,能醒神開竅,對於神志昏迷、言語不清等症狀,牛黃能幫助恢復神志,提升清醒度。
因此,鎮驚散中加入牛黃,能夠發揮其清熱解毒、鎮驚安神、開竅醒神等功效,有效治療熱邪內擾心神所致的驚癇、神志不清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鎮驚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核心病機:小兒先天受驚,神氣不穩
本方主治「胎中受驚」及「産後未滿月而驚」,此類驚症根源於胎兒時期母體受外界驚嚇,或産時觸動胎神,導致先天心肝氣血紊亂。新生兒臟腑嬌嫩,心神怯弱,肝風易動,外現驚跳、啼哭不休、睡臥不寧等症。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朱砂(細研)
- 性味歸經:甘微寒,入心經
- 作用邏輯:重鎮安神之要藥,質重能降浮越之陽氣,寒性可清心火。針對胎驚所致「心神浮越」,直接鎮攝驚氣,安定魂魄。《本草綱目》謂其「通心脈,安神明」,此處取其「飛」製法(水飛極細),避免傷胃,兼引藥入心。
牛黃
- 性味歸經:苦甘涼,入心、肝經
- 作用邏輯:涼肝息風,清心豁痰。胎驚多夾先天熱毒或痰熱,牛黃能解熱毒、開竅醒神,與朱砂協同,一鎮一清,共平肝風心火。少用(五釐)因嬰兒脾胃弱,防過寒傷正。
豬乳汁調服
- 輔助邏輯:豬乳甘鹹平,為「小兒驚癇聖藥」(《本草拾遺》載其能「鎮心臟,治驚癇」),具滋陰潤燥之效。以乳為引,既助藥力緩和入胃,又能補養稚陰,緩解朱砂、牛黃之峻性。
隨和香(加分項)
- 推測作用:古代「隨和香」多指和氣辟穢之香料(如甘松、藿香類),加入少量能芳香化濁,醒脾開胃,防朱砂重滯礙脾,兼辟胎毒穢氣。
整體方義與邏輯推論
此方以「鎮、清、潤」三法為核心:
- 鎮驚:朱砂為主,重鎮浮越之神氣
- 清熱:牛黃為輔,清解心肝鬱熱
- 潤養:豬乳為佐使,調和藥性兼滋養
全方簡峻直入,針對胎驚「心肝火亢、神不內守」之病機,通過鎮靜清熱,使神歸其舍,驚自平息。
傳統服藥法
朱砂(細研)、牛黃少許。
取豬乳汁調稀,抹入口中。加隨和香少許尤效。
《經驗廣集》引本方用量,朱砂五分(飛),牛黃五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鎮驚散, 出處:《回春》卷七。 組成:朱砂(細研)、牛黃少許。 主治:小兒胎中受驚,産出不滿月而驚。
鎮驚散, 出處:《眼科錦囊》卷四。 組成:鹿角霜2錢,鐵鏽5分,龍腦2分。 主治:小兒驚風,二目直視。
鎮驚散, 出處:《家庭治病新書》引《醫方大成》。 組成:制南星8分,防風1錢,蟬退1錢,薄荷1錢,生甘草6分,白附子(制)6分。 主治:痰實咳嗽,壯熱生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