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黃散
ZHU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學探驪集》卷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04)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朱黃散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有二:
一、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
二、 解毒消腫: 硃砂亦可外用於治療瘡瘍腫毒、濕疹等皮膚病,其解毒消腫之效能有助於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然而,硃砂含汞,長期服用或使用會造成汞中毒,故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朱黃散中包含牛黃,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開竅定驚的藥性。
牛黃為牛膽結石,味苦性寒,入心、肝、膽經。其清熱解毒力強,可瀉心火、解熱毒,用於熱病神昏、高熱驚厥、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同時,牛黃亦能開竅醒神,用於中風昏迷、痰迷心竅、驚癇抽搐等症。
因此,朱黃散中加入牛黃,有助於清熱解毒、開竅定驚,治療因熱毒上擾、心神不寧所致的各種病症。
朱黃散中包含羚羊角,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熄風止痙: 羚羊角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熄風止痙之效。對於熱毒內盛、神志昏迷、驚厥抽搐等症狀,羚羊角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與其他藥材配伍協同: 朱黃散中其他藥材,如硃砂、黃芩、黃連等,皆具有清熱解毒之功,與羚羊角相互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毒、熄風止痙之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朱黃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年老或虛弱之人傷寒發狂」。傷寒為外感熱病,若正氣虛弱(尤其高齡或體虛者),邪熱易內陷心包,擾亂神明,出現神志狂亂等症。方中藥物組合旨在清心瀉火、涼血解毒,兼顧扶正安神,符合虛人熱病擾神的病機特點。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明朱砂(1錢)
- 性寒質重,清心鎮驚安神,直折心經浮越之火。
- 古人認為其「色赤入心」,能安定神明,針對發狂屬心神紊亂者。
京牛黃(1分)
- 苦涼,善清心豁痰、開竅醒神,與朱砂協同增強鎮靜之效。
- 針對熱邪蒙蔽心包所致譫妄,具「急救」特性。
犀牛角(2錢)
- 鹹寒,主入心肝,大清血分實熱,解毒定驚。
- 古代用於熱入營血、神昏發狂,能涼血散瘀,防熱邪耗傷陰血。
羚羊角(2錢)
- 鹹寒,長於平肝息風、清熱解毒,助犀角解血分熱毒。
- 兼防熱極生風,緩解可能伴隨的抽搐。
配伍思維
- 清熱層次分明:犀角、羚羊角清血分熱毒,朱砂、牛黃專瀉心火,形成「血分—心神」雙向清解。
- 攻補兼施:虛人傷寒忌純用苦寒,犀角、羚羊角性寒但具滋養之性(古人認為角類藥有「血肉之情」),配合少量牛黃(1分)避免過伐正氣。
- 劑型設計:犀角、羚羊角水煎取汁,發揮持續涼血效力;朱砂、牛黃研末沖服,保留芳香開竅之性,形成「速效+長效」組合。
延伸推理
此方可能對「熱入心包」輕證有效,屬古代小型急救方。若熱毒極盛(如高熱神昏),恐需合入石膏、黃連等大寒之品;若兼陰虛,或需加生地、玄參。方中朱砂、牛黃比例懸殊(1錢:1分),反映「重鎮輕開」的治療思路,適合虛弱患者慎用香竄之品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明朱砂1錢,京牛黃1分(合1處研極細面),真犀牛角2錢,真羚羊角2錢。
水1鐘,煎至半鐘,衝朱、黃面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朱黃散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朱黃散, 出處:《醫學探驪集》卷三。 組成:明朱砂1錢,京牛黃1分(合1處研極細面),真犀牛角2錢,真羚羊角2錢。 主治:年老或虛弱之人傷寒發狂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