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味大黃散
YI WEI DA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3)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12%
脾經 12%
心包經 12%
小腸經 12%
心經 12%
三焦經 12%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一味大黃散,顧名思義,僅含大黃一味藥材。此方組成簡單,卻能發揮獨特療效,主要原因如下:
一、大黃性寒,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其本身藥性強烈,單味使用即可達到治療目的。
二、此方藥性專一,避免其他藥材幹擾,可精準針對特定病症,如熱結便祕、實熱腹痛、濕熱瀉痢等,達到高效治療。
因此,一味大黃散以單味大黃組成,既充分發揮了大黃的藥效,又避免了其他藥材的幹擾,有效治療特定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味大黃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醫學綱目》,專治「眩暈」。古代醫家認為眩暈多因「風火痰瘀」上擾清竅,或氣血逆亂所致。大黃性味苦寒,酒浸炒製後緩其峻下之性,反取其沉降之功,能引上逆之風火下行,故用於實熱或瘀滯型眩暈,症見頭昏目赤、煩躁便秘、脈實有力者。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
大黃(酒浸,炒三次)
- 炮製用意:大黃生用瀉下猛烈,酒浸後增強其活血上行之力,再經三次炒製,瀉下力減而沉降之性存,更適於上行病證(如眩暈)之治療,體現「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相反相成思路。
- 單味作用:
- 苦寒沉降:清泄實火,導熱下行,以息風火上擾之暈。
- 活血化瘀:通血脈瘀滯,改善頭目氣血壅塞。
- 酒製昇散:借酒性上行頭目,反佐其降泄之效,形成「欲降先升」之勢。
茶調服法
- 茶性涼而清頭目,助大黃清熱降火,兼為藥引,協同作用。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邏輯在於「降濁以寧清竅」。眩暈若因實熱壅滯、瘀阻氣逆,大黃可通腑瀉熱、活血降氣,使腑氣通則濁陰自降,清陽得升而眩暈自止。然其效峻,必以酒製緩和,針對體實證急者為宜,虛證眩暈(如氣血兩虧)非其所主。
傳統服藥法
大黃(酒浸,炒三次)。
上為末。
茶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一味大黃散, 出處:《丹溪治法心要》卷三。 組成:大黃(酒浸,炒三次)。 主治:眩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