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軍散
SHENG JU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3)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12%
脾經 12%
心包經 12%
小腸經 12%
心經 12%
三焦經 12%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生軍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生軍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腸胃實熱、腹痛便祕等症狀,大黃能有效地清除腸道積熱,促進排泄,緩解便祕。
- 活血化瘀:大黃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腫止痛。生軍散中加入大黃,能更好地促進血行,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促進病竈的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生軍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1. 癰疽瘡疖,紅腫焮痛
生軍散以單味大黃為主,取其「瀉火解毒、活血消腫」之效。大黃性味苦寒,能清熱瀉火,尤善於瀉血分實熱,對於熱毒熾盛所致之癰疽瘡疖、局部紅腫焮痛,可外敷以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其外用能直接作用於患處,抑制熱毒壅滯,緩解局部炎症反應。
2. 腰腳疼痛,跌打損傷
大黃不僅能瀉熱,亦具「活血化瘀」之功。古代醫家認為,跌打損傷後,局部氣血瘀滯不通,不通則痛。大黃外敷可疏通經絡、散瘀止痛,適用於外傷腫痛或風濕熱痹阻所致的腰腳疼痛。
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分析
1. 單方大黃的藥性特點
大黃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或藥用大黃的根莖,其性味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主要功效包括:
- 清熱瀉火:大黃苦寒沉降,能瀉血分實熱,適用於熱毒壅盛之證。
- 活血化瘀:其成分(如大黃素、大黃酚)具有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故能散瘀消腫。
- 抗菌消炎:現代研究顯示,大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常見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外用可減少感染風險。
2. 配伍與調製方法
- 苦酒(醋)和藥:醋性酸收,能增強大黃的散瘀效果,同時助藥性滲透皮膚。酸收之性亦能緩和大黃峻烈之性,避免過度刺激。
- 貼敷療法:外敷可使藥力直達病所,針對局部紅腫熱痛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
3. 辨證要點與適用範圍
生軍散適用於 實熱瘀滯證,其辨證要點為:
- 局部 紅腫熱痛(熱毒壅盛之象);
- 或 跌打損傷後瘀血腫脹(氣血瘀滯之徵)。
忌用於「皮色不變」之陰疽(如慢性膿瘍、寒性瘡瘍),因大黃性寒,可能加重陰寒凝滯之弊。
總結
生軍散以單味大黃外敷,充分發揮其「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之效,尤其適用於熱毒或瘀血所致之外科腫痛。其組方簡潔,藥性專一,體現古人「單方一味,氣死名醫」的用藥智慧,亦符合「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中醫理論框架。
傳統服藥法
大黃。
上為末。
以苦酒和,貼腫上,燥易。不過三即差減。
癰疽瘡癤皮色不變者,忌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生軍散, 出處:《肘後方》卷五。 組成:大黃。 主治:癰疽瘡癤,紅腫焮痛。腰腳疼痛,跌打損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