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藤皮湯

GOU TENG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24%
心經 16%
胃經 13%
脾經 9%
大腸經 5%
膽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腎經 0%
膀胱經 0%
肝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鈎藤皮湯以「鈎藤」為主要藥材,這是由於鈎藤具有清熱平肝、息風止痙的功效。鈎藤皮中含有多種生物鹼,例如鈎藤鹼、鉤藤甙等,這些成分能有效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達到平肝息風的效果。

此外,鈎藤還具有降血壓、擴張血管的功效,對於高血壓、頭暈目眩、頭痛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因此,鈎藤皮湯中以鈎藤為主要藥材,是基於其藥理作用和臨牀應用經驗的綜合考量。

「鉤藤皮湯」中的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麻黃能夠幫助改善感冒初期的症狀,並緩解因寒邪侵襲導致的喘息,與鉤藤皮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發汗解表作用。

鉤藤皮湯中加入龍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鎮驚安神: 鉤藤皮善於平肝熄風,而龍齒則以鎮驚安神著稱。兩者相合,可加強清熱平肝、熄風鎮驚的功效,適用於肝陽上亢、神志不安、驚癇等症。
  2. 清熱瀉火,滋陰降火: 鉤藤皮本身具清熱瀉火之效,而龍齒則以滋陰降火見長。兩者配伍,可更好地清熱瀉火,又能滋陰降火,避免燥性過強,更利於治療因熱邪擾心、陰虛火旺所致的各種症狀。

「鉤藤皮湯」中的銀箔,雖然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在古代醫學中經過特殊處理後用於內服,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銀箔能夠幫助改善高熱、出血等症狀,與鉤藤皮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清熱解毒作用。

鉤藤皮湯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平肝熄風: 鉤藤皮善於清熱平肝,熄風止痙,而寒水石性寒,能清熱瀉火,二者相輔相成,加強了方劑清熱平肝、熄風止痙之效,適用於肝陽上亢、風熱內擾所致的頭風眩暈、頭痛、痙攣等症狀。
  2. 降低藥性,防止燥烈: 鉤藤皮性微寒,但其清熱之力較為猛烈,若單獨使用,容易傷及脾胃。而寒水石性寒,能降低鉤藤皮的燥烈之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損傷,更利於患者的恢復。

鉤藤皮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瀉火:梔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鉤藤皮性平,味苦,善於平肝熄風,但對於肝火上炎、熱毒熾盛之症,單用鉤藤皮難以奏效。加入梔子可增強清熱瀉火之力,協同鉤藤皮共同達到平肝熄風、清熱解毒的目的。

二、增強藥效:梔子味苦,入肝經,可引導鉤藤皮的藥力更有效地到達肝經,加強平肝熄風的效果。同時,梔子與鉤藤皮的配伍,相輔相成,既能清熱解毒,又能平肝熄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鉤藤皮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作用。鉤藤皮性平,味苦,入肝經,善於平肝熄風,但其功效偏於疏散風熱,而知母的清熱瀉火作用可加強鉤藤皮的降火效果,達到更好的平肝熄風效果。
  2. 滋陰降火:鉤藤皮雖善於平肝熄風,但也可能耗傷陰液,而知母能滋陰降火,可補充陰液,防止鉤藤皮過度耗陰,避免出現燥熱等副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

鉤藤皮湯中加入石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鉤藤皮性寒,善於平肝熄風,但其清熱力不足,石膏性寒,質重而潤,能清熱瀉火,且能引導鉤藤皮的藥力下行,加強其清熱平肝的作用。
  2. 降逆止嘔:鉤藤皮湯用於治療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眩暈、煩躁、嘔吐等症,石膏能清熱降火,並能降逆止嘔,輔助鉤藤皮平肝熄風,達到降逆止嘔的效果。

因此,石膏在鉤藤皮湯中起到清熱瀉火、降逆止嘔的作用,與鉤藤皮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肝陽上亢的目的。

鉤藤皮湯中加入杏仁,主要是基於其潤肺止咳、降逆平喘的功效。

鉤藤皮以清熱平肝、息風止痙見長,常用於治療肝陽上亢、頭痛眩暈、驚癇抽搐等症。而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逆平喘的作用。

在治療肝陽上亢、頭痛眩暈等症時,往往伴有肺熱咳嗽或痰多氣喘,杏仁可協同鉤藤皮清熱平肝,同時潤肺止咳,改善患者胸悶氣短等症狀,使治療效果更佳。

鉤藤皮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 鉤藤皮主治肝陽上亢、風熱頭痛,而升麻性味辛涼,善於疏散風熱,清熱解表。兩藥合用,可加強清熱解表之功,更有效地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
  2. 升陽舉陷: 升麻具有升陽舉陷的作用,可使氣血上行,改善頭部供血,並能助鉤藤皮疏通經絡,使藥力更易直達病所,增強療效。

鉤藤皮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

鉤藤皮本身具有息風止痙、清熱平肝之功效,但對於熱邪內擾、肝陽上亢所致的症狀,單用鉤藤皮可能不足。黃芩性寒,善於清熱瀉火,可輔助鉤藤皮清除體內的熱邪,同時也能抑制肝陽上亢,增強息風止痙的效果。因此,黃芩的加入,不僅能加強鉤藤皮的療效,還能使藥效更全面,更加適用於熱證合併肝陽上亢的病症。

鉤藤皮湯中加入蛇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功效: 鉤藤皮具有平肝熄風、清熱解毒的功效,而蛇蛻則以祛風濕、通經絡、止痙攣見長。兩者配合,可加強清熱瀉火、平肝熄風之效,更有效地治療肝陽上亢、風火相搏所致的頭風、頭痛、眩暈、痙攣等症狀。
  2. 藥性互補,緩和副作用: 鉤藤皮性寒,易傷脾胃,而蛇蛻性平,可緩和鉤藤皮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過大的損傷。同時,蛇蛻亦可減輕鉤藤皮的降壓作用,使其更安全、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鉤藤皮湯」中的蚱蟬,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蚱蟬能夠幫助改善因熱毒所致的皮膚病變,如濕疹、瘙癢等症狀,與鉤藤皮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解毒消腫作用。

鉤藤皮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解鬱,平肝熄風: 柴胡具備疏肝解鬱、升陽解表之效,能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頭暈目眩、頭痛、失眠等症狀,與鉤藤皮共用,可加強其平肝熄風、鎮靜安神之效。
  2. 調和氣血,協同作用: 鉤藤皮善於清熱平肝、息風止痙,而柴胡則能疏肝解鬱、調和氣血。兩者合用,可協同作用,使藥效更佳,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鉤藤皮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肝陽上亢,平肝熄風:鉤藤皮具有清熱平肝、息風止痙的功效,但性偏寒涼。白芍則性微寒,入肝經,能養血柔肝,緩解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頭痛、失眠等症狀,並輔助鉤藤皮更好地發揮平肝熄風的作用。
  2. 協調藥性,避免寒涼過甚:白芍能緩和鉤藤皮的寒性,避免藥性過寒而損傷脾胃,同時也能使藥效更加平和,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鉤藤皮湯中加入沙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燥: 鉤藤皮性寒,善於清熱平肝,但長久服用可能傷陰耗氣。沙參性微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可緩解鉤藤皮可能帶來的陰虛燥熱,達到陰陽平衡。
  2. 輔助降壓: 沙參含有皁苷類成分,具有降血壓作用,可以配合鉤藤皮清熱平肝,共同達到降壓的效果。

總體而言,沙參的加入,可以平衡鉤藤皮的寒涼之性,並增強其降壓效果,使藥效更全面和穏定。

鉤藤皮湯中加入蜂蜜的原因主要有二:

  1. 緩解苦味,提高口感: 鉤藤皮性寒味苦,單味服用口感較差,加入蜂蜜可以有效緩解苦味,提高藥物的可接受度,方便患者長期服用。
  2. 增強藥效,潤滑藥性: 蜂蜜味甘性平,具有潤燥、止痛、解毒等功效,與鉤藤皮搭配使用,能增強其清熱平肝、息風止痙的功效,並能潤滑藥性,使其更好地發揮療效。

「鉤藤皮湯」中的牛黃,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腦的作用。牛黃能夠幫助改善高熱、意識障礙等症狀,與鉤藤皮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清熱解毒作用。

主治功效


鉤藤皮湯,中藥方劑

麻黃

  • 性辛溫,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治療風寒感冒、咳嗽、水腫等。

杏仁

  • 性味甘、微苦、溫,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
  • 治療咳嗽、哮喘、便祕、驅蟲等。

白芍

  • 性味苦、酸、微寒,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治療肝鬱氣滯、血虛、脾胃虛弱等。

柴胡

  • 性微寒,味微苦,疏肝解鬱、清熱除煩、升陽舉陷、散風熱、止咳化痰。
  • 適用於肝氣鬱結、發熱煩躁、頭痛眩暈、咳嗽痰多等。

蜂蜜

  • 性平、味甘,補氣、止咳化痰、清熱解毒、解毒、潤肺、潤燥、健脾胃。
  • 適用於氣虛乏力、咳嗽痰多、便祕等。

鈎藤

  • 性味甘、微寒,平肝息風、清熱瀉火。
  • 適用於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發熱等。

黃芩

  • 性味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
  • 適用於濕熱黃疸、瀉痢、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

牛黃

  • 性寒、味苦,平肝息風、開竅、清熱解毒、解毒、止咳化痰、清熱瀉火、安神。
  • 適用於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中風昏迷等。

沙參

  • 性味甘、微苦,微寒,滋陰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止渴止咳。
  • 適用於肺陰虛、乾咳、口渴等。

升麻

  • 性味辛、苦、甘,微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
  • 適用於感冒發燒、頭痛眩暈、口渴等。

石膏

  • 性寒、味甘,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
  • 適用於發熱、口渴、咳嗽痰多等。

知母

  • 性寒、味苦,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適用於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等。

梔子

  • 性寒、味苦,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利尿通淋。
  • 適用於熱病煩渴、咽喉腫痛、瘡癤腫毒等。

寒水石

  • 性涼、味辛,清熱瀉火、利竅、消腫。
  • 適用於熱病壯熱煩渴、咽喉腫痛、瘡癤癰疽等。

總結

  • 中藥方劑「鉤藤皮湯」具有平肝息風、清熱瀉火、止驚痙的功效,可治療小兒癲癇。
  • 該方劑組成包括麻黃、杏仁、白芍、柴胡、蜂蜜、鈎藤、黃芩、牛黃、沙參、升麻、石膏、知母、梔子、寒水石等多味中藥。
  • 其主治功效為治療小兒癲癇,是一種以突然意識喪失、抽搐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息風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兒癲癇。但本方中含有麻黃、石膏等藥物,有發汗、利尿、降血壓等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高血壓患者、心臟病患者、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癲癇癡呆智能低下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鉤藤皮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 組成:鉤藤皮2分,麻黃(去節)2分,龍齒6分(研,綿裹),銀1斤,寒水石12分,梔子(劈)12分,知母12分,石膏(碎,綿裹)12分,杏仁(去兩仁皮尖,研)12分,升麻10分,子芩14分,蛇蛻皮7寸(炙),蚱蟬4枚(去足翅,炙),柴胡10分,芍藥8分,沙參8分,生葛汁5分,蜜7合,牡牛黃(如大豆粒)10枚(煎成研下之)。 主治:救急療癇。主治:小兒癲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