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熱大黃丸

XIAO RE DA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5%
肝經 14%
胃經 13%
脾經 11%
肺經 10%
大腸經 9%
三焦經 6%
心包經 5%
腎經 5%
膽經 5%
小腸經 2%
心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腎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消熱大黃丸中包含大黃,乃因其具備以下兩大特性:

1. 清熱瀉火: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能瀉熱通便,清泄腸胃積熱,適用於熱證所致的發熱、便祕、口苦、咽乾等症狀。

2. 瀉下攻積:大黃能瀉下攻積,清除腸道積滯,對於濕熱蘊結、脾胃積滯所致的腹脹、腹痛、便祕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因此,消熱大黃丸中加入大黃,旨在清熱瀉火,瀉下攻積,以達到治療熱證及積滯的效果。

消熱大黃丸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肝解鬱,和解表裡: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散清熱之功效,可緩解肝鬱氣滯導致的發熱、胸悶、脅肋脹痛等症狀,同時亦可調和表裡,使熱邪得以外泄。
  2. 輔助大黃瀉熱: 大黃瀉熱力強,但易傷津耗氣,柴胡可輔助大黃清熱瀉火,並兼顧升陽益氣,避免大黃過於峻猛而傷及正氣。

因此,柴胡的加入不僅可提升方劑清熱解鬱之效,更可協調大黃之性,使藥效更為平和有效。

消熱大黃丸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升散鬱熱:升麻性味辛溫,具有升散、解毒之效,可將體內鬱熱引導至體表,達到清熱解毒之功效。
  2. 助大黃瀉下:大黃性寒,瀉下之力較強,升麻則能引導大黃藥力向下,使藥力更加通暢,並防止大黃過於寒涼,損傷脾胃。

升麻與大黃相配,一升一降,協同作用,增強了清熱解毒、瀉下通便的功效,更能有效緩解熱毒壅盛、大便祕結等症狀。

消熱大黃丸中包含杏仁,主要原因有二:

一、 潤肺止咳,宣肺解表: 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解表的功效。消熱大黃丸以清熱瀉火為主,但若患者伴有肺熱咳嗽,則杏仁可協同大黃清熱解毒,並潤肺止咳,使療效更全面。

二、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杏仁與大黃配伍,可增強大黃瀉熱通便的功效,並能減少其對腸胃的刺激,提高藥效。同時,杏仁的潤肺作用可緩解大黃的燥性,避免寒涼傷胃。

消熱大黃丸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大黃瀉熱燥性:大黃性寒,瀉熱力強,容易造成腸胃燥熱,甚至傷陰。白芍性微寒,味酸,能緩解大黃的燥熱之性,並養陰生津,保護腸胃,避免過度瀉下。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白芍具有收斂止痛、養血柔肝的功效,與大黃相配,既能瀉火解毒,又能防止脾胃受損,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消熱大黃丸中包含枳實,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瀉熱通便: 枳實味苦、性寒,具有瀉熱、行氣、消積、通便的功效。與大黃、芒硝等藥物合用,可加強清熱瀉火、通腑導滯的作用,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體內熱毒。

二、理氣化痰: 枳實還能理氣化痰,對於因熱痰阻滯所致的發熱、咳嗽、胸悶等症狀,具有輔助治療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以更全面地達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效果。

消熱大黃丸中含有黃芩,是因其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止咳化痰的功效。

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胃、膽、大腸經,可清泄肺胃之熱,對於熱盛、濕熱、熱毒所致的發熱、口渴、腹痛、瀉痢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黃芩還能燥濕止痢,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也有很好的效果。

總之,黃芩在消熱大黃丸中,可以起到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消熱大黃丸中包含知母,主要是因為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知母味苦甘,性寒,入心、肺、胃經。其寒性可清熱瀉火,針對熱證所導致的發熱、口渴、心煩、便祕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此外,知母還可滋陰潤燥,緩解由燥熱引起的咽喉乾燥、口舌生瘡、皮膚乾燥等症狀。

因此,知母在消熱大黃丸中,不僅能清熱瀉火,更能滋陰潤燥,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通便止痛的功效。

消熱大黃丸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其可針對大黃燥熱之弊,起到緩解熱毒、降火解毒的作用,使藥效更溫和,避免燥熱傷陰。

2. 促進排泄:梔子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強大黃瀉下的效果,有利於體內熱毒的排出,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同時,梔子還能降低肝臟的解毒負擔,減少大黃對肝臟的損傷。

總體而言,梔子在消熱大黃丸中起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促進排泄的作用,與大黃相輔相成,使藥效更佳,更安全有效。

消熱大黃丸中加入鈎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平肝熄風:鈎藤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作用。消熱大黃丸主要針對熱毒壅盛,肝陽上亢所致的發熱、煩躁、頭痛、口渴等症狀,而鈎藤的清熱解毒、平肝熄風之效,可輔助大黃清熱瀉火,並鎮肝熄風,協同藥效。
  2. 配合大黃瀉火: 大黃性寒,瀉熱力強,但其瀉下作用較強,容易傷陰。鈎藤可與大黃相配,減輕大黃的瀉下作用,避免傷陰,並有助於清熱瀉火,達到消熱解毒的療效。

消熱大黃丸中加入寒水石,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瀉火: 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解毒之功效。其能清解上焦熱盛之火,並可引熱下行,輔助大黃瀉下通便,達到清熱瀉火、通便止痛的效果。
  2. 保護胃腸: 大黃性寒,服用後容易刺激腸胃,而寒水石能緩解大黃的刺激性,保護腸胃免受傷害。同時,寒水石能利濕解毒,對於因熱毒所致的胃腸不適也有緩解作用。

總之,消熱大黃丸中加入寒水石,可以增強其清熱瀉火之效,同時保護胃腸,減輕藥物對腸胃的刺激。

消熱大黃丸中加入細辛,主要原因是:

  1. 引藥入裏: 細辛味辛性溫,能發散風寒,並能通透經絡,將藥力引導至內臟,使大黃的清熱瀉火作用更有效地到達病竈。
  2. 溫陽散寒: 細辛兼具溫陽散寒之效,可緩解大黃瀉下可能造成的寒邪內侵,防止脾胃受損,避免因過度寒涼而導致身體不適。

細辛的加入,不僅能促進藥效的發揮,更能提高藥物安全性,使消熱大黃丸更具療效。

主治功效


消熱大黃丸

中藥方劑「 消熱大黃丸 」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熱症實證、黃瘦、大便乾燥、食量很少兼且受到驚嚇等症狀。

方劑組成

消熱大黃丸由以下藥物組成:

  •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鈎藤:具有平肝息風、清熱瀉火之功。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升麻: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 枳實: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 寒水石:具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之功。

主治功效

消熱大黃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熱症實證、黃瘦、大便乾燥、食量很少兼帶受到驚嚇等症狀。

臨牀應用

消熱大黃丸在臨牀上的應用非常廣泛,可用於治療以下幾種疾病:

  • 感冒發燒: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之功,可治療感冒發燒、頭痛身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 肺炎:具有清熱瀉火、解毒利咽之功,可治療肺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感染。

  • 腸胃炎:具有清熱瀉火、止瀉止痛之功,可治療腸胃炎、腹瀉、痢疾等消化道感染。

  • 小兒驚風:具有平肝息風、清熱化痰之功,可治療小兒驚風、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

  • 黃疸:具有清熱利尿、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黃疸、肝炎等肝膽疾病。

總結

消熱大黃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熱症實證、黃瘦、大便乾燥、食量很少兼且受到驚嚇等症狀。在臨牀上的應用非常廣泛,可用於治療感冒發燒、肺炎、腸胃炎、小兒驚風、黃疸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大黃10分,柴胡4分,升麻4分,杏仁4分,芍藥4分,枳實(炙)3分,黃芩5分,知母5分,梔子仁5分,鈎藤皮2分(炙),寒水石8分,細辛1分。
上為末,蜜為丸,如大豆大。
3歲15丸,白飲送下。常取通為度。

相同名稱方劑


消熱大黃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九引《嬰孺方》。 組成:大黃10分,柴胡4分,升麻4分,杏仁4分,芍藥4分,枳實(炙)3分,黃芩5分,知母5分,梔子仁5分,鉤藤皮2分(炙),寒水石8分,細辛1分。 主治:小兒體有熱,熱實黃瘦,大便澀,食少兼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