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

蜂蜜

FENG MI

  • 英文名稱:Apis cerana Fabr. Honey From The Honeybee Winter Honey, Spring Honey
  • 別名:蜂糖,白蜜,石始,食蜜,白沙蜜,蜜糖,沙蜜,石飴,石蜜,蜜
  • 來源:蜜蜂科動物中華密蜂或意大利蜜蜂所釀的蜜糖。收多在春、夏、秋季進行。取蜜時先將蜂巢割下,置於布袋中將蜜擠出。新式取蜜法是將人工蜂巢取出,置於離心機內,把蜜搖出過濾,除出蜂蠟和碎片及其他雜質即可。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蜂蜜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蜂蜜,其清熱解毒功效雖非其主要作用,卻在古代典籍中多有提及,並以其特殊的性質,間接參與清熱解毒過程。我們可以從幾部經典醫籍中,窺探蜂蜜的這方面作用: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蜂蜜「止痛解毒,和百藥」。此處的「解毒」,並非指直接消滅病原體,而是指其能緩解毒邪引起的症狀,例如疼痛。蜂蜜甘潤平和,能滋養臟腑,使機體機能恢復平衡,從而間接達到解毒的效果。當機體處於熱毒狀態時,蜂蜜的滋潤作用能改善體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促進毒素排出,達到輔助清熱解毒的效果。

《本草拾遺》記載蜂蜜「主牙齒疳瘡,目膚赤障,殺蟲」。疳瘡、目赤等症狀常伴有熱毒,蜂蜜能緩解這些症狀,其「殺蟲」作用也暗示了其對某些致病菌的抑制作用,這與現代研究中蜂蜜的抗菌特性相符。 這些功效,並非蜂蜜單獨發揮顯著的「清熱解毒」主效,而是其滋潤、緩解症狀的特性,在特定病症下起到輔助作用。

《本草衍義》中提到蜂蜜可用於湯火傷,這也側面反映了其緩解炎症反應的作用。蜂蜜的高濃度糖分,可以形成保護膜,隔絕空氣和細菌,減輕疼痛和炎症。這在現代醫學中也被廣泛應用於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蜂蜜的清熱解毒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熱毒,而是通過其潤燥、止痛、抗菌等特性,間接地協助機體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是一種溫和的輔助作用,而非主要功效。 其在古代醫學中的應用,更多的是基於其整體的滋補和緩解作用,而非單純的清熱解毒功能。

2. 健脾胃

蜂蜜,其健脾胃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雖非專門針對脾胃的藥物,但其潤澤、滋養的特性,使其在調理脾胃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本草綱目》中明確指出蜂蜜「調脾胃」的功效,這可視為蜂蜜健脾胃作用的最直接佐證。其「和營衛、潤臟腑,通三焦」的特性,更是為此功效提供了理論基礎。營衛是人體氣血的運行通路,臟腑是人體的內在器官,三焦則掌管人體的氣化功能。蜂蜜能滋養這些部位,使氣血通暢,臟腑功能正常運轉,自然就能更好地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脾胃功能的強弱,直接影響人體的消化吸收能力,而蜂蜜的營養成分豐富,易於消化吸收,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其健脾胃的功效。

其他古籍雖然未直接提及「健脾胃」,但其記載的功效也間接支持了這一觀點。《神農本草經疏》記載蜂蜜「益氣補中,止痛」,「補中」即能補益脾胃之氣;「止痛」則暗示其能緩解因脾胃虛弱而導致的腹部不適。 雖然《本草拾遺》和《本草衍義》主要描述蜂蜜治療其他疾病的功效,如牙齒疳瘡、燙傷等,但其潤澤、修復的特性,也與蜂蜜滋養脾胃的機理相符。脾胃得到滋養,自然也更能抵抗外邪的侵襲。

綜上所述,歷代醫籍對蜂蜜功效的記載,從不同角度佐證了其健脾胃的作用。蜂蜜的潤澤、滋養特性,以及其易於消化吸收的特性,使其成為一味具有溫和健脾胃功效的良藥。

3. 潤燥

蜂蜜,其潤燥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的甜味劑,而是具備一定的藥理作用。 從上述典籍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窺見蜂蜜潤燥的機理。

《本草綱目》中提到蜂蜜「和營衛、潤臟腑,通三焦,調脾胃」。營衛指人體氣血運行之通路,臟腑指人體內臟器官。此句說明蜂蜜能滋潤人體內外,調節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並促進三焦(上焦、中焦、下焦)的通暢。 燥邪傷人,往往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臟腑功能失調。蜂蜜的潤澤作用,能有效緩解因燥邪引起的諸多不適,從而達到潤燥的效果。

《神農本草經疏》則更進一步指出蜂蜜「主心腹邪氣,諸驚癇,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和百藥」。 這說明蜂蜜除了潤燥,還具有益氣、補中、止痛、解毒等多種功效。其中,「安五臟諸不足」暗示蜂蜜能滋養臟腑,使之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而這也是潤燥的重要基礎。 臟腑功能的完善,才能更好地抵禦外邪的侵襲,避免燥邪的侵害。

雖然《本草拾遺》和《本草衍義》更多著重蜂蜜在治療牙齒、眼睛及燙傷方面的作用,但這些功效也間接體現了蜂蜜的潤澤特性。 例如,《本草衍義》中記載蜂蜜可治療湯火傷,其潤膚止痛的作用正與潤燥的功效相契合。

總而言之,蜂蜜的潤燥功效,並非單純的物理潤滑,而是透過滋養臟腑、調和氣血,從根本上改善人體內環境,達到潤澤肌膚、舒緩燥熱的效果,這與古籍中所記載的功效相輔相成。

4. 潤肺

蜂蜜,其潤肺功效雖非其主要功效,卻在古代醫籍中有所提及,並可從其整體作用推導而出。雖然上述典籍中並未直接點明「潤肺」二字,但我們可以從其記載的功效中,間接推論出蜂蜜潤肺的機理。

《本草綱目》中提到蜂蜜「和營衛、潤臟腑,通三焦,調脾胃」。營衛是人體氣血運行之道路,臟腑是人體內臟器官,三焦是人體氣機運行的通道。蜂蜜能和調這些重要的生理系統,說明其具有整體性的滋養作用。肺臟為嬌臟,容易受邪氣侵犯,而蜂蜜能滋養臟腑,使其功能正常運作,間接地也就保護了肺部,減輕肺部的負擔,達到潤肺的效果。 肺主氣,氣虛則容易咳嗽、乾燥等症狀,蜂蜜則有益氣補中的作用(《神農本草經疏》),從這個角度而言,蜂蜜能間接改善肺氣虛弱的狀態。

雖然《本草拾遺》和《本草衍義》主要記載蜂蜜的其它功效,例如治療牙齒、眼睛疾病和燒燙傷,但這些功效也從側面反映了蜂蜜的滋潤、消炎作用。潤澤的特性,也能使體內津液充盈,而津液的充足,對肺部的滋潤也有益處。

總而言之,蜂蜜潤肺功效並非其最顯著的特性,而是由其滋養臟腑、益氣補中、潤澤肌膚等多重功效綜合作用的結果。古代醫籍中雖未直接闡述,但其記載的功效,間接地佐證了蜂蜜在潤肺方面的潛在作用。

5. 解毒

蜂蜜,看似平凡的天然物,卻在古代醫籍中展現出其獨特的解毒功效,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化學中和,而是體現在多方面的協同作用。

從古代醫學典籍來看,蜂蜜的解毒作用並非專指某一類毒素,而是涵蓋廣泛的範疇。《神農本草經疏》認為蜂蜜能「止痛解毒,和百藥」,這點相當重要,它暗示著蜂蜜不僅可以直接解毒,更能協同其他藥物,增強解毒效果,或減輕毒性反應。 這與其「和營衛、潤臟腑,通三焦,調脾胃」(《本草綱目》)的整體調理作用密不可分。 一個健康穩定的機體,本身就具有更強的排毒和抵禦毒素的能力。蜂蜜通過滋養臟腑,調整氣血,提升人體自身的解毒能力,而非單純地去除毒素。

《本草拾遺》記載蜂蜜「主牙齒疳瘡,目膚赤障,殺蟲」,這說明蜂蜜對某些局部感染、炎症甚至寄生蟲,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這可能與蜂蜜中所含的酶類、抗菌物質等有關,它們能抑制病原體的生長和繁殖,從而達到解毒消炎的效果。而《本草衍義》中提及蜂蜜可治療湯火傷,並與薤白同用,則展現了其在皮膚損傷方面的解毒和止痛功效,這可能是因為蜂蜜具有保濕、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炎症反應。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關於蜂蜜解毒功效的記載,並非單指某種特定的解毒機制,而是體現了其多方面、整體性的作用。它通過滋養身體,提升機體抗病能力,以及直接抑制有害物質,從而達到解毒的目的。

6. 止咳化痰

蜂蜜其止咳化痰功效並非古代典籍所主要強調的療效。從提供的古代醫籍片段來看,《本草拾遺》、《本草衍義》、《神農本草經疏》等書,都更側重於蜂蜜的其他功效,例如殺蟲、治療燙傷、益氣補中、解毒等方面。這些典籍中並未直接提及蜂蜜單獨用於止咳化痰。

唯有《本草綱目》中提到蜂蜜「和營衛、潤臟腑,通三焦,調脾胃」。這段描述間接地暗示了蜂蜜可能具備緩解咳嗽、化痰的潛力。「和營衛」指蜂蜜能調節人體氣血運行,「潤臟腑」則說明蜂蜜能滋潤內臟器官,而「通三焦」和「調脾胃」則與人體氣機的通暢和消化吸收有關。咳嗽痰多往往與肺氣虛弱、脾胃失調等因素相關,因此,蜂蜜潤肺、調和脾胃的功效,可以間接地改善咳嗽痰多的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本草綱目》並未明確指出蜂蜜具有單獨治療咳嗽痰多的功效,其作用更傾向於輔助治療,或者在其他藥方中發揮潤肺、和胃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也顯示,蜂蜜中含有多種成分,例如葡萄糖、果糖等,可能具有一定的止咳、抗炎作用,但其效果需要進一步研究確認,並非單純依靠古代文獻的片面描述就能下定論。 因此,蜂蜜止咳化痰的作用,應從其整體的滋陰潤燥、調和脾胃的功效來理解,而非其主要功效。

7. 補氣

蜂蜜,看似平凡,卻在古代中醫典籍中被賦予豐富的藥用價值,其中「補氣」功效尤為值得探討。雖然蜂蜜並非單純的「補氣」藥材,其作用更偏向於整體調理,但從古代醫籍中,我們仍能窺見其如何間接達到補氣的效果。

《神農本草經疏》提到蜂蜜「益氣補中」,這點與蜂蜜的滋養特性息息相關。蜂蜜富含葡萄糖和果糖等單糖,容易被人體吸收,為身體提供直接的能量。而「氣」在中醫理論中,與人體的活力和機能密切相關,充足的能量供給自然有助於維持「氣」的運行。 因此,蜂蜜的營養價值,間接地達成了補氣的功效。

《本草綱目》則從更宏觀的角度闡述蜂蜜的功效:「和營衛、潤臟腑,通三焦,調脾胃」。「營衛」是人體氣血的運行通道,「臟腑」則是人體各器官系統。「營衛」調和、「臟腑」潤澤,皆是身體強健的表現,而強健的身體自然更有能力運行「氣」。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功能正常,才能更好地吸收營養,轉化為氣血,進一步支援全身各處的氣機運行。蜂蜜透過調理脾胃,間接促進了氣血生成,達到補氣的效果。

雖然《本草拾遺》和《本草衍義》主要記載蜂蜜的消炎殺蟲等功效,但這些作用的展現,也間接反映了蜂蜜在促進組織修復和恢復身體機能方面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升,亦有助於整體氣血的改善。總而言之,蜂蜜的補氣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氣」,而是透過滋養、調理、修復等多方面作用,間接地促進人體的整體機能提升,從而達到補氣的功效。

蜂蜜的現代功效


1. 提升免疫力

蜂蜜作為自然界賦予的珍貴物質,其提升人體免疫功能的藥理作用多面向。科學研究揭示,蜂蜜中蘊含多種活性成分,協同作用於免疫系統,發揮其保健功效。

首先,蜂蜜具備顯著的抗菌特性。其內含的抗菌肽和豐富的抗菌因子,能有效抑制多種細菌、病毒和真菌的生長與繁殖。這些成分透過破壞病原體的細胞膜或干擾其代謝過程,從源頭上阻斷感染的發生。例如,蜂蜜中的葡萄糖氧化酶在稀釋後會產生微量的過氧化氫,這也是其抗菌力的來源之一。這種天然的防禦機制,為人體形成了一道屏障,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風險,間接強化了免疫系統抵禦外來侵襲的能力。

其次,蜂蜜富含多種高效的抗氧化物質。類黃酮、酚酸等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抗氧化成分,它們能夠中和並清除體內的自由基。自由基是新陳代謝過程中的副產物,過量累積會導致細胞層面的氧化損傷,進而影響組織功能,甚至誘發炎症反應。透過清除這些有害的自由基,蜂蜜有助於保護免疫細胞免受損害,維持其正常功能,從而增強機體的整體免疫力,使其能更有效地識別和清除病原體。

再者,蜂蜜亦展現出優異的抗炎作用。蜂蜜中的花蜜糖及部分源自蜂王漿的活性物質,被證實具有調節炎症反應的潛力。炎症是免疫系統應對損傷或感染的自然反應,但過度或慢性炎症則會對身體造成負擔。蜂蜜的抗炎成分能調節發炎通路,減輕炎症帶來的組織損傷和不適,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與再生。透過緩解炎症狀態,蜂蜜有助於維持免疫系統的平衡,使其能夠更有效地應對挑戰,而非因慢性炎症而耗竭。

2. 改善消化系統

蜂蜜作為一種天然食物,其對消化系統的助益早見於古籍記載。古人便有「蜂蜜入脾胃,有補中潤燥之功」之說,點明其滋養脾胃、調和臟腑之效。

從現代藥理學角度分析,蜂蜜蘊含多種活性酶類,如葡萄糖氧化酶、澱粉酶及蛋白酶等。這些天然酵素是其改善消化功能的關鍵。它們能有效分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促進營養物質在腸道中的高效吸收,從而顯著緩解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胃部不適、飽脹感及食慾不振等症狀。

此外,蜂蜜主要由果糖和葡萄糖組成,這兩種單醣不同於其他複雜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中不易被微生物發酵,尤其在腸道敏感或消化功能較弱時,能有效減少腸道產氣。這一特性有助於緩解脹氣、腹部膨滿等情況。同時,蜂蜜的溫和滲透壓及其對腸壁的潤澤作用,對某些類型的腹瀉亦具有輔助改善之效,有助於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與正常蠕動,進而穩定消化機能。

3. 抗氧化

蜂蜜,自古譽為「甘露」,乃蜜蜂採集百花精華,歷經釀造而成之天然珍品。其性溫柔,味甘甜,入脾、肺、大腸三經,傳統上被認可具備補中益氣、潤肺止咳、緩急止痛及解毒之效。而從現代藥理學角度觀之,其顯著的「抗氧化」作用尤為關鍵。

蜂蜜富含多種天然抗氧化劑,包括類黃酮、酚類化合物、有機酸、酶以及部分維生素等。這些活性成分共同作用,賦予蜂蜜卓越的清除自由基能力。自由基,本質上是體內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帶有未配對電子的不穩定分子。其極強的活性使其能攻擊細胞內的蛋白質、脂質及核酸(DNA),引起氧化應激反應,進而導致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損傷。此類損傷被視為多種慢性退化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乃至某些癌症)發生發展的基礎,更是加速身體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蜂蜜中的抗氧化劑正可有效地與這些有害的自由基結合,或提供電子使其重新穩定,從而將其轉化為無害甚至無活性的產物。此機制有效地中和了自由基的破壞力,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透過持續攝取,蜂蜜有助於降低全身性的氧化壓力,維護細胞的完整性與正常功能,進而延緩細胞衰老,並間接支持身體對抗由氧化應激引發的各種病理過程,對維持整體生理平衡與健康至關重要。

4. 營養豐富

蜂蜜作為自然珍寶,其藥理價值深植於中醫「營養豐富」的精髓。其核心功效在於「補中益氣」,此不僅直接補充身體能量,更為滋養脾胃之要。脾胃乃後天之本,負責化生氣血津液,亦即將飲食轉化為人體所需精微物質的樞紐。蜂蜜透過強健脾胃功能,提升了身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與運化能力,使身體得以高效汲取與利用其內在及其他食物中的豐富養分,從根本上實現「營養豐富」。

此外,蜂蜜兼具「解毒」之效,能淨化體內環境,清除阻礙營養吸收與運化的毒素或雜質,確保營衛之氣運行無礙。其「潤燥」特性則有助於滋養乾燥,維持正常的津液代謝,使營養物質在體內的運輸與分佈更為順暢。

尤為可貴的是,蜂蜜「補而不滯」。許多滋補之品易生膩滯,妨礙消化,但蜂蜜的甘潤與調和,使其在滋補同時不增添脾胃負擔,確保所補之氣血精微能有效轉化吸收,不致積滯。它更被譽為「調和諸藥之聖品」,能緩和藥性峻烈之不適,保護脾胃免受損傷,這也間接說明了它在維持消化道健康、確保營養持續溫和吸收方面的卓越作用。總括而言,蜂蜜的「營養豐富」不僅在於其本身所含的微量元素,更在於其全方位提升人體轉化與利用營養的能力,維持內在平衡,使生命機能得以和諧運行。

5. 改善睡眠

蜂蜜,性味甘溫,不僅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補中益氣、滋養脾胃的佳品,亦能潤肺止咳、解毒。其固有理氣功如生津潤燥、安神定志,直接作用於機體,營造有利於入眠的生理環境。

深入探究,蜂蜜蘊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多種氨基酸。這些多元營養素對於維持身體的正常生理功能至關重要,尤其在調節人體生物鐘(晝夜節律)與平衡腦部神經化學物質方面,發揮著輔助作用,間接促進了大腦的放鬆與準備入睡。

此外,蜂蜜中的天然糖分(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攝入後能溫和提升血糖水平。血糖的適度升高有助於促進色胺酸(Tryptophan)進入腦部。色胺酸是合成血清素(Serotonin)的前驅物質,而血清素進一步轉化為褪黑激素(Melatonin),兩者均為調節情緒與睡眠週期的關鍵神經傳導物質。透過此機制,血液中的色胺酸濃度得以增加,進而影響腦內血清素與褪黑激素的水平,有效促使生理放鬆,縮短入睡時間,提升睡眠質量。

6. 抗菌抗病毒

蜂蜜作為天然產物,其廣為人知的藥理功效集中體現在強大的抗菌與抗病毒作用上。這份獨特效能源於其極為豐富多元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中,氫氧基苯甲酸、種類繁多的酚類化合物、多種生物酵素以及關鍵的葡萄糖氧化酶,皆是賦予蜂蜜卓越防禦力的核心物質。

這些化合物發揮著協同作用。例如,酚類化合物和類黃酮能干擾微生物的生理活性。葡萄糖氧化酶則在稀釋條件下產生微量過氧化氫,直接攻擊病原體。它們共同作用能有效破壞細菌的細胞壁與細胞膜結構,使其喪失完整性,從而抑制其生長、繁殖乃至直接導致死亡。在抗病毒層面,儘管作用機制更為複雜,但其成分被認為能干預病毒的附著、入侵及複製過程,從而限制病毒在體內的傳播。

除了直接針對病原體的抑制作用,蜂蜜對人體免疫系統的調節功能亦不容小覷。它能促進白血球如巨噬細胞的活性,增強宿主免疫反應,進一步提升身體抵禦感染侵襲的能力。尤其值得重視的是,在全球抗生素抗藥性日益嚴峻的背景下,研究指出蜂蜜對部分已對常規藥物產生抗藥性的細菌仍能展現顯著抗菌效果,這為感染疾病的治療開闢了新的路徑與希望。

7. 止痛功效

蜂蜜的止痛功效,實源於其複雜而豐富的化學組成。其中,酚類、黃酮類等天然抗氧化物扮演關鍵角色,能有效清除體內自由基,減輕氧化壓力對組織細胞造成的損傷,從而抑制炎症反應的發生與發展,減輕因炎症而引起的疼痛感。

此外,蜂蜜內含的微量抗菌肽、過氧化氫及其他抗炎成分,能直接對抗病原微生物,抑制細菌生長,減少感染風險,進而降低因感染所引發的局部紅腫熱痛。這些物質亦可調節免疫反應,緩解非感染性炎症,發揮顯著的消炎止痛作用。

其所富含的蛋白質和胺基酸,不僅為細胞修復與再生提供必要的「建築材料」,更能促進受損組織的快速癒合與生長,加速傷口閉合,從根本上緩解傷口創面或受損區域的疼痛。

蔗糖、果糖等天然糖分佔蜂蜜主要成分,快速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這不僅能迅速補充體力,緩解因疲勞或能量不足引發的痠痛感,其高滲透壓特性也有助於創面脫水,抑制細菌生長,間接輔助止痛。總體而言,蜂蜜透過多途徑協同作用,達到顯著的止痛效果。

蜂蜜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衝調,15-30g;或入丸劑、膏劑。外用:適量,塗敷。

蜂蜜的炮製


  • 取純淨的蜂蜜,用文火熬煉,過濾去沫。
  • 《雷公炮炙論》:凡煉蜜一斤,只得十二兩半是數,若火少,火過,並用不得。
  • 《本草經集注》:凡蜜,皆先火上煎,掠去其沫,令色微黃,則丸經久不壞。
  • 《綱目》:凡煉沙蜜,每斤入水四兩,銀石器內,以桑柴火慢煉,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不散,乃用,渭之水火煉法。又法:以器盛置重湯中煮一日,候滴水不散,取用亦佳,且不傷火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關於中藥【蜂蜜】的注意事項重點:

  1. 痰濕內蘊、中滿痞脹及大便不實者禁服:蜂蜜性味甘潤,質黏膩,會加重痰濕內蘊、中滿痞脹及大便不實的狀況,因此不建議食用。
  2. 嬰幼兒:蜂蜜中含有肉毒桿菌孢子,嬰幼兒的腸道發育不完全,無法有效抵抗肉毒桿菌,食用蜂蜜可能會引起嬰兒肉毒桿菌症,因此不建議給嬰幼兒食用蜂蜜。
  3. 過敏體質:對蜜蜂或蜂蜜過敏的人食用蜂蜜後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如皮膚發紅、搔癢、腫脹、呼吸困難等,應避免食用。
  4. 糖尿病患者:蜂蜜中含有豐富的糖類,食用過量會導致血糖升高,不利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應在醫生的建議下控制食用量。
  5. 腸胃疾病:蜂蜜屬於甜味食品,食用過量可能會刺激胃腸道,加重腸胃疾病症狀,應避免食用。
  6. 高熱病人:高熱病人由於代謝速度快,食用蜂蜜可能會促進熱量代謝,導致體內熱量流失過多,應避免食用。

蜂蜜相關的方劑


蜂蜜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結膜炎鼻竇炎鼻咽腫瘤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眼睛紅痛感冒咳嗽損傷腹瀉疼痛消化不良遺精牙齦腫脹痛鼻塞痔瘡性冷感腮腺炎氣喘扁桃腺炎肺結核帶狀疱疹大便秘結肺炎四肢感到疼痛胃脘不舒服鼻部疼痛肛門出血夜間易醒夜間多夢流鼻血牙齒痛夜間遺尿易感到驚嚇容易嘆氣暈眩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容易緊張多痰口乾口渴嘴裡發苦大便像羊屎肛門灼熱感大便非常臭胃腸出血嘔吐睡眠障礙神經衰弱症胃酸食道逆流流鼻涕皮膚搔癢發燒及發冷耳朵癢黃痰,黃鼻涕耳朵痛嘴唇痛胸骨疼痛經常疲勞想睡牙齦出血嘴中感到酸酸的嘴中感到鹹鹹的麻疹失音頭皮癢男性勃起障礙吞咽障礙胃潰瘍慢性鼻炎中耳炎胃及十二指腸炎低血壓牙周疾病顳顎關節痛自律神經失調乾燥症候群急性咽喉炎胸悶胸痛腹痛上腹胃脘痛肋間神經疼痛咽喉痛打噴嚏打嗝呃逆咳血肚臍周圍腹痛大便出血口臭睡眠時磨牙乾嘔嘴唇乾裂喉嚨發癢鼻子癢咽喉乾燥咽喉有異物感聲音嘶啞

蜂蜜含有的化學成分


葡萄糖(Glucose), 果糖(Fructose), 蔗糖(Sucrose), 糊精(Dextrin), 有機酸(Organic acids), 蛋白質(Protein), 揮發油(Volatile oil), 蜂蠟(Beeswax), 花粉粒(Pollen grains), 維生素B1(Vitamin B1), 維生素B2(Vitamin B2), 維生素B6(Vitamin B6 (Pyridoxine)), 維生素C(Vitamin C), 維生素K(Vitamin K), 維生素H(Vitamin H (Biotin)), 澱粉酶(Amylase), 轉化酶/轉人酶(Invertase), 過氧化酶(Peroxidase), 酯酶(Esterase), α-甘油磷酸鹽脫氫酶(α-Glycer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生長刺激素(Growth stimulants), 乙酰膽鹼(Acetylcholine), 煙酸(Nicotinic acid), 泛酸(Pantothenic acid), 胡蘿蔔素(Carotene), 鈣(Calcium), 硫(Sulfur), 磷(Phosphorus), 鎂(Magnesium), 鉀(Potassium), 鈉(Sodium), 碘(Iodin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