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敷毒失笑餅

神仙敷毒失笑餅

SHEN XIAN FU DU SHI XIAO BI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23.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肺經 25%
脾經 12%
大腸經 12%
心經 8%
肝經 8%
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仙敷毒失笑餅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消腫: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毒消腫之效。可緩解毒素入侵所致的腫痛,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解毒效果。

2. 開通經絡: 蔥白具有通陽散寒、行氣活血的功效,可促進氣血運行,通暢經絡,有助於藥力更好地滲透到患處,發揮療效。

神仙敷毒失笑餅中加入蜂蜜,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潤滑作用: 蜂蜜具有黏稠性,可以將藥粉黏合,方便成形,同時也能使藥餅更容易敷貼於患處,並提高藥物滲透性,加速藥效發揮。

二、緩解毒性: 蜂蜜本身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可以緩解藥物中的某些毒性,減少對人體的傷害,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此外,蜂蜜也具備潤燥、滋潤等功效,有助於減輕藥物對皮膚的刺激,促進傷口癒合。

「神仙敷毒失笑餅」方劑中含有雄黃,原因如下:

  1. 解毒消腫: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在古籍中,雄黃常被用於治療毒蛇咬傷、蜂螫、蟲咬等,可有效緩解毒素入侵造成的腫痛。
  2. 驅邪辟穢:古人認為雄黃具有驅邪辟穢的功效,可以驅除瘴氣、瘟疫等邪祟。因此,將其加入藥方,除了治療疾病,更兼具驅邪避災的寓意。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仙敷毒失笑餅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初起一切癰疽大毒」,即針對皮膚或肌肉組織中初發的化膿性感染(如癰、疽、腫毒),具消腫散毒、止痛之效。方名「失笑」可能暗喻其速效,能緩解患處劇痛,令患者痛苦驟減而「失笑」。

二、組成及邏輯推理
  1. 黃泥(煨熟)

    • 性味:甘平,無毒。
    • 傳統應用:外用能吸附毒熱,煨熟後溫性增強,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助散瘀消腫。其物理性質似現代「泥敷療法」,能溫熱滲透,緩解炎症。
  2. 連須蔥(全蔥)

    • 性味:辛溫。
    • 傳統應用:蔥白通陽散結,連須則藥力更全。辛溫之性可發散表邪,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所含揮發油(如大蒜素)具抗菌作用,助抑制癰疽初期感染。
  3. 蜂蜜

    • 性味:甘平。
    • 傳統應用:潤燥解毒,黏稠質地可調和其他藥物,形成保護層。其高滲透壓能吸收組織滲出液,減輕腫脹;另含過氧化氫酶,可能有輕微抑菌效果。
  4. 雄黃

    • 性味:辛溫,有毒。
    • 傳統應用:解毒殺蟲,燥濕祛痰。雄黃(硫化砷)對細菌、真菌有抑制效果,古時多外用治瘡瘍,取其「以毒攻毒」之性,但用量需謹慎(本方僅用3分)。
三、治療原理綜推
  • 協同作用
    • 溫通散結(黃泥、蔥須)+解毒抑菌(雄黃、蜂蜜),共奏「消腫-抗菌-止痛」之效。
    • 熱敷可擴張血管,促進藥物滲透,加速局部代謝,緩解瘀滯疼痛。
  • 物理與藥理結合
    • 泥與蜜形成封閉敷料,保持濕潤並吸附毒熱;雄黃直接作用於患處,抑制病原。
  • 適應階段
    • 適用於癰疽「初起未潰」時,此時毒熱壅聚,需散結防潰;若已化膿破潰,恐不適宜。
四、方劑特點

此方體現「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透過外敷調動氣血、解毒散結,反映古人「就近祛邪」的治療思維。其組成簡便,多為生活可得之物,符合民間驗方「就地取材」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黃泥1大塊(煨熟),連須蔥1大把,蜂蜜1鐘,雄黃3分。
上杵爛,作一餅。
乘熱敷毒上。如乾了則再敷,1-2次自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小毒,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神仙敷毒失笑餅, 出處:《瘍醫大全》卷八。 組成:黃泥1大塊(煨熟),連須蔥1大把,蜂蜜1鍾,雄黃3分。 主治:初起一切癰疽大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