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蜜連膏
MI LIAN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64)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蜜連膏中加入蜂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潤燥止痛:蜂蜜性潤,具有滋潤燥邪、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因燥邪侵襲、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蜂蜜能有效緩解。
- 增進藥效:蜂蜜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它可以作為藥物載體,將藥物成分包裹,更容易被身體吸收利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蜜連膏中加入蜂蜜,既能緩解疼痛,又能增強藥效,是中藥方劑中常見的配伍組成。
蜜連膏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腫的功效。其苦寒之性,可清熱解毒,降火止癢,對於濕熱引起的皮膚病症,如濕疹、瘡瘍、皮炎等,有很好的療效。
此外,黃連亦可配伍其他藥物,如蜜蠟、白芷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滋潤皮膚、止癢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皮膚病症的效果。
蜜連膏方劑中加入蕤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蕤仁味甘性寒,具有滋陰潤燥、清熱明目的功效。蜜連膏多用於治療燥熱傷肺、咳嗽痰少、咽喉乾燥等症狀,而蕤仁的滋陰潤燥之性可緩解燥熱,滋潤肺部,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 清肝明目:蕤仁亦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改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蜜連膏中常加入其他清肝明目的藥材,如菊花、決明子等,蕤仁的加入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蕤仁的加入可有效增強蜜連膏的滋陰潤燥、清肝明目功效,使其更適合治療燥熱傷肺、咳嗽痰少、咽喉乾燥、目赤腫痛等症狀。
蜜連膏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蜜連膏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濕疹、燒燙傷等症,冰片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涼血止血,生肌止癢: 冰片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能有效控制傷口出血,並促進組織再生。同時,冰片還能止癢,減輕患者因皮膚病變引起的瘙癢不適。
因此,蜜連膏中加入冰片,能夠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生肌止癢的多重功效,提升藥物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蜜連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眼赤腫痛」,屬中醫「目赤」、「風熱眼」範疇。此症多因外感風熱、肝火上炎,或火毒鬱結於目,導致白睛紅赤、腫脹灼痛、羞明流淚等。蜜連膏以蜂蜜為基質,配伍清熱解毒、明目退翳之藥,直接點眼外治,取其局部清解熱毒、消腫止痛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黃連(為末)
- 性味功效: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應用邏輯:黃連為治火毒要藥,善清心胃實火,外用可直折目赤腫痛之熱毒。《本草綱目》載其「治目痛眥傷」,現代研究亦證實其抗菌、抗炎作用,對結膜炎等有療效。
蕤仁(去赤皮,研)
- 性味功效:甘微寒,養肝明目、清熱退翳。
- 應用邏輯:蕤仁專入肝經,古人多用於目赤癢痛、翳膜遮睛。《名醫別錄》言其「明目,目赤痛傷淚出」,與黃連協同清肝熱、緩解目赤。
龍腦(冰片,研入)
- 性味功效:辛涼,開竅醒神、清熱止痛。
應用邏輯:冰片性走竄,外用清涼透皮,能迅速緩解局部腫痛。其揮發特性可助藥力滲透,增強黃連、蕤仁之清熱效果。
- 性味功效:辛涼,開竅醒神、清熱止痛。
蜂蜜(熬膏基質)
- 性味功效:甘平,潤燥解毒、緩急止痛。
- 應用邏輯:蜂蜜為緩和之劑,能調和諸藥峻烈之性,防止黃連過寒傷目;其黏稠質地能延長藥效滯留眼部,並滋潤眼表,緩解乾澀灼痛。
配伍與製法原理
- 製法:以銅器慢火熬膏,因銅性涼可助清熱(古法考量),蜜熬成稀餳後濾淨,再入冰片,避免高溫破壞其揮發成分。
- 配伍:黃連主清熱、蕤仁佐以明目、冰片引藥透達、蜂蜜潤護,共成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方。
- 外治機理:透過點眼直接作用病所,清局部火毒,符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原則,避免內服苦寒傷胃。
此方體現古代眼疾外治法的精簡與針對性,以清熱為主,輔以潤養,適合風熱或輕度火毒上攻之眼疾。
傳統服藥法
蜜4兩,黃連(去須,為末)半兩,蕤仁(湯浸,去赤皮,細研)半兩,龍腦半錢(研入)。
上為細散,與蜜相合,入銅器中,慢火熬如稀餳,用新絹濾過,候藥稍冷,入龍腦,攪令勻,以瓷器盛。
用銅箸點藥於眼大眥,日2-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蜜連膏,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組成:蜜4兩,黃連(去須,爲末)半兩,蕤仁(湯浸,去赤皮,細研)半兩,龍腦半錢(研入)。 主治:眼赤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