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眼黃連膏
DIAN YAN HUANG LIA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九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32)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點眼黃連膏中加入黃連,乃因其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之效。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經,為常用清熱燥濕藥。其苦寒之性,能清瀉心火,對於眼部熱毒所致的紅腫熱痛、目赤腫痛、眼分泌物多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黃連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有助於抑制細菌感染,進一步減輕眼部炎症。因此,點眼黃連膏中加入黃連,有助於快速緩解眼部炎症,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效果。
點眼黃連膏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黃柏味苦寒,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功效。眼部炎症常伴有熱毒,黃柏可清熱瀉火,消炎止痛,有效控制炎症發展。
- 收斂止癢: 黃柏性收斂,可收斂眼部組織,減少分泌物,緩解眼部癢痛。對於一些因濕熱引起的皮炎、眼瞼炎等,黃柏的收斂作用能有效改善症狀。
點眼黃連膏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升麻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眼部紅腫、疼痛等症狀,升麻可起到清熱消腫、緩解疼痛的作用。
- 引藥入眼,增強療效:升麻性輕,能引藥入眼,加強黃連等藥物在眼部的作用,提高藥物療效。同時,升麻的升散之性有助於疏通眼部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眼部疾病的康復。
「點眼黃連膏」中加入「蕤仁」是因其具有清熱明目之效。
蕤仁,為木犀科植物女貞的果實,性寒味甘,入肝經。其藥性主治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翳障、眼瞼生瘡等症,皆與肝經濕熱有關。
黃連性苦寒,善清上焦熱,故點眼黃連膏主治目赤腫痛、眼瞼生瘡等症。而蕤仁則能清熱明目,與黃連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明目止癢的效果,故方中加入蕤仁。
點眼黃連膏中加入細辛,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散風止痛: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散寒止痛、祛風止癢的功效。對於風寒引起的目赤腫痛、眼瞼紅腫、眼部瘙癢等症狀,細辛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二、溫經通絡:細辛能溫通經絡,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有利於消散瘀血,改善眼部組織的營養供應,進而緩解眼部炎症。
總而言之,細辛在點眼黃連膏中,能夠發揮散風止痛、溫經通絡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眼部炎症,促進眼部組織的恢復。
點眼黃連膏中加入石膽草,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石膽草性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眼部紅腫、疼痛、分泌物多等症狀,石膽草可以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同時也能抑制細菌和病毒的滋生。此外,石膽草還能促進眼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有助於眼疾的康復。因此,點眼黃連膏中加入石膽草,能有效提高藥效,更好地治療眼部疾病。
點眼黃連膏中添加冰片,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眼部紅腫、疼痛等症狀。
二、涼眼明目: 冰片可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改善眼部微循環,並能有效緩解眼部疲勞,起到清涼明目的作用。
冰片與黃連等藥材配合,能有效針對眼部炎症,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眼明目的功效。
點眼黃連膏中加入蜂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澤眼部: 蜂蜜具有天然的滋潤效果,可以緩解眼部乾澀,促進傷口癒合,並避免藥膏過於乾燥,難以塗抹。
- 增強藥效: 蜂蜜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糖等成分,可以促進藥物吸收,進一步發揮黃連的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等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蜂蜜的加入不僅提升了藥膏的舒適度,更增強了藥效,使點眼黃連膏更有效地治療眼部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點眼黃連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風赤眼胬肉癢痛",為古代治療眼疾的外用方。其適應症狀主要表現為:
- 眼睛發紅(風赤眼)
- 結膜增生(胬肉)
- 伴有癢感及疼痛 這類症狀常見於古代所稱的風熱眼疾或輕微的眼部感染。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藥材組成
黃連(去須,椎碎)半兩
- 為主藥,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
- 其苦寒性質可清熱瀉火,特別針對眼部炎症
馬牙硝(研)1錢
- 為輔藥,具清熱消腫、瀉火通便作用
- 其鹹寒之性可軟堅散結,對於眼部胬肉增生有抑制效果
炮製方法特點
- 水浸日曬法提取黃連有效成分,使藥性"色濃"
- 以綿過濾確保藥液純淨,避免雜質刺激眼睛
- 日光曬乾法保存藥性,避免高溫破壞有效成分
作用機理推論
- 清熱解毒:黃連的苦寒性質能清除眼部風熱邪毒
- 消炎止癢:針對眼睛紅腫癢痛症狀有緩解作用
- 抑制增生:馬牙硝的軟堅作用可能有助於控制胬肉發展
- 局部收斂:方劑製成點眼液,能直接作用於病竈
配伍邏輯
- 黃連為君藥,主清熱解毒
- 馬牙硝為臣藥,助黃連清熱並專攻胬肉
- 兩藥配合,清熱力強而不過於苦燥,適合外用滴眼
此方體現了古代外用滴眼方的簡約特點,針對風熱型眼病使用清熱解毒為主的方法,劑型設計便於直接作用於患處。
傳統服藥法
黃連(去須,椎碎)半兩,馬牙硝(研)1錢。
將黃連用水浸,於日內曬令色濃,以綿濾過,後下消末於黃連汁中,依前日內曬乾,為細末。
每以1豆許,水調,點注目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點眼黃連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 組成:黃連(去須,椎碎)半兩,馬牙消(研)1錢。 主治:積年風熱毒氣不散,目眥赤爛磣痛。
點眼黃連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 組成:黃連(去須)1兩,黃柏(去粗皮,蜜炙)1兩,升麻1兩,蕤仁(去皮)1兩,細辛(去苗葉)3分,石膽末半錢(研極細),龍腦(研細)1兩,蜜1兩。 主治:風赤眼胬肉癢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