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兔肝丸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 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膽、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濕退黃之功效。兔肝丸主治肝熱、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梔子可清泄肝火,解毒消腫,緩解眼部炎症。
- 緩解肝臟損傷: 兔肝丸中加入兔肝,可起到補肝益腎之效,但兔肝性寒,容易損傷脾胃,而梔子可以清熱解毒,保護脾胃功能,避免兔肝寒性過於損傷脾胃,達到藥效平衡。
兔肝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之效。兔肝丸主治熱毒攻肝,肝火熾盛,導致肝氣鬱結,症狀如口苦咽乾、目赤腫痛、脅肋脹痛等。黃連可清熱解毒,降肝火,緩解肝氣鬱結,達到清熱瀉火、解毒利濕的目的。
- 抑制肝臟炎症: 黃連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肝臟炎症的發生發展,進而減輕肝臟損傷,促進肝臟功能恢復。
兔肝丸方劑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升麻性微寒,味甘苦,歸肺、脾經,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昇陽舉陷之功效。兔肝丸治療肝熱、目赤腫痛、口乾舌燥等症,升麻可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緩解眼部炎症,輔助清肝明目。
- 升舉陽氣,扶正祛邪: 升麻能升舉陽氣,扶正祛邪,對於因肝熱引起的陽氣不足、脾胃虛弱等症,升麻可提升正氣,增強抵抗力,幫助恢復脾胃功能,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升麻在兔肝丸方劑中發揮着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升舉陽氣、扶正祛邪的多重作用,是治療肝熱、目赤腫痛等症的重要藥材。
兔肝丸中加入決明子,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 清肝明目:決明子性涼味甘,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兔肝丸用於治療肝熱目赤、視力模糊等症狀,決明子可以清熱降火,改善視力,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 降脂通便:決明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血脂、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祕。兔肝丸中加入決明子,可以幫助改善肝臟功能,同時促進新陳代謝,達到降脂通便的效果。
兔肝丸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溫肺散寒、宣通鼻竅: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宣通鼻竅的作用。兔肝丸多用於治療寒邪客肺,鼻塞流涕等症,細辛可溫肺散寒,使鼻竅通利,緩解鼻塞症狀。
- 增強藥效: 細辛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藥效,如與川芎配伍,可增強其行氣止痛的效果,與蒼朮配伍,可增強其燥濕化痰的效果,更能有效治療疾病。
兔肝丸中加入蕤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肝明目:蕤仁味甘性寒,入肝經,具有清肝熱、明目退翳之效。兔肝丸主治肝熱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而蕤仁能清熱瀉火,改善肝火上炎導致的目疾,故列入方劑中以增強療效。
- 滋陰潤燥:蕤仁亦有滋陰潤燥之效,能滋養肝陰,改善肝腎陰虛導致的目乾澀、視物不清等症。兔肝丸中加入蕤仁,有助於平衡肝火,滋養肝陰,全面改善肝目病症。
兔肝丸中加入羚羊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平肝熄風: 羚羊角性寒,味苦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功效。兔肝丸主要用於治療肝熱引起的各種症狀,如頭痛、眩暈、煩躁、失眠等。羚羊角可以清泄肝火,平息肝風,緩解這些症狀。
2. 疏通經絡,活血化瘀: 羚羊角具有通絡活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利於緩解肝臟的瘀血和炎症。兔肝丸中加入羚羊角,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從而輔助治療肝病。
總之,兔肝丸中加入羚羊角,是基於其清熱解毒、平肝熄風以及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治療肝熱引起的各種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兔肝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兔肝丸」一方,見於多本古代醫學典籍,其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古文內容中窺見端倪:
主治功效
綜合各古籍記載,「兔肝丸」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眼科疾病:
- 小兒眼生赤翳: 指小兒眼睛發紅,並伴有翳障。
- 肝腎虛、目黑暗不明,冷淚時出: 由於肝腎虛弱導致的視物模糊,經常流淚,怕風怕光。
- 眼赤痛,或生翳,及多風淚: 眼睛紅腫疼痛,可能伴有翳障生成,且容易流淚。
- 肝腎風虛目昏,久視無力,涓涓淚下,兼頭風目磣痛: 肝腎虛弱兼有風邪入侵,導致視物昏暗,無法長時間用眼,流淚不止,並伴有頭痛和眼睛脹痛。
- 肝虛目暗: 肝臟虛弱,導致視力下降。
- 目視䀮䀮,見物不審,及淚出者: 視物不清,模糊,經常流淚。
- 肝腎毒風攻衝,眼生黑花,昏暗視物不明: 肝腎有熱毒,兼有風邪,導致眼前出現黑影,視物昏暗。
- 虛勞肝腎風虛,眼漠漠昏暗,不能久視,無力: 身體虛弱,肝腎不足,兼有風邪,導致視物不清,無法長時間用眼,眼睛疲勞。
治療原理
「兔肝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理論中「肝開竅於目」、「肝腎同源」的觀點。
- 肝開竅於目: 中醫認為,肝臟的功能狀態與眼睛的健康密切相關。肝血充足,則眼睛明亮;肝血不足或肝氣鬱滯,則會導致視力下降、眼睛乾澀等問題。
- 肝腎同源: 肝腎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依存,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可以相互轉化。肝腎虛弱會互相影響,進而影響眼睛的健康。
「兔肝丸」方劑中,各味中藥協同作用,達到以下治療效果:
- 補益肝腎: 方中可能含有補益肝腎的藥物(例如蕤仁),通過滋補肝腎,改善肝腎虛弱的狀態,從而間接改善眼睛的健康。
- 清肝明目: 方中含有清肝熱的藥物(例如梔子、黃連),可以清除肝經的熱毒,緩解眼睛紅腫疼痛等症狀。
- 散風止淚: 方中可能含有疏散風邪的藥物(例如細辛),可以驅散侵襲眼睛的風邪,減少流淚的症狀。
- 活血化瘀: 方中可能含有活血化瘀的藥物,可以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環,促進翳障的消退。
總體而言,「兔肝丸」通過補益肝腎、清肝明目、散風止淚等多種途徑,達到治療眼科疾病的目的。它針對肝腎虛弱、風熱上擾等病機,標本兼治,改善眼部的整體健康狀況。
總結
「兔肝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眼科方劑,其主治功效廣泛,涵蓋了多種由於肝腎虛弱、風熱上擾等原因引起的眼科疾病。其治療原理基於中醫「肝開竅於目」和「肝腎同源」的理論,通過補益肝腎、清肝明目、散風止淚等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兔肝半兩(微炙),梔子仁半兩,黃連半兩(去須),川升麻3分,決明子3分,細辛1分,蕤仁半兩(湯浸去皮,研入),羚羊角屑半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3歲以下兒,每服3丸,以溫水研下,1日3-4次;兒稍大,即增丸數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兔肝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 組成:黃連(去須)1兩半,胡黃連1兩,熟乾地黃(焙)1兩,草決明半兩。 主治:肝虛目暗。
兔肝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九。 組成:兔肝半兩(微炙),梔子仁半兩,黃連半兩(去須),川升麻3分,決明子3分,細辛1分,蕤仁半兩(湯浸去皮,研入),羚羊角屑半兩。 主治:小兒眼生赤翳。
兔肝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 組成:兔肝(慢火炙乾)2具,柏子仁1兩,熟乾地黃(焙)1兩,防風(去叉)1兩,五味子半兩,車前子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兔絲子(酒浸1宿,别搗爲末)半兩,川芎1兩,枸杞子1兩,山芋1兩。 主治:肝腎虛,目黑暗不明,冷淚時出。
兔肝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 組成:兔肝(去筋膜,薄切,焙)3分,羌活(去蘆頭)3分,黃連(去須)3分,菊花3分,地骨皮半兩,龍齒半兩,車前子半兩,青葙子半兩,防風(去叉)半兩,柴胡(去苗)半兩,葳蕤半兩,白附子半兩。 主治:肝腎毒風功衝,眼生黑花,昏暗,視物不明。
兔肝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兔肝2兩(炙乾),防風1兩(去蘆頭),玄參1兩,決明子2分,車前子1兩,茯神1兩,地骨皮3分,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龍齒1兩,甘菊花半兩,苦參半兩,川大黃2兩半(銼碎,微炒),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 主治:肝腎風虛,眼昏暗,久視無力。
兔肝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 組成:兔肝2兩(炙微黃),防風3分(去蘆頭),玄參1兩,白茯苓1兩,羚羊角屑3分,人參3分(去蘆頭),決明子3兩,車前子1兩,地骨皮2分,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黃耆1兩(銼),熟乾地黃1兩,甘菊花3分,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 主治:虛勞肝腎風虛,眼漠漠昏暗,不能久視,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