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蕤仁洗湯中包含蕤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蕤仁性寒,善於清熱明目: 蕤仁味甘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明目、養肝滋陰之功效。對於因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迎風流淚等症狀,蕤仁可有效清熱降火,緩解眼部不適。
- 蕤仁與方劑其他藥材配伍相宜: 蕤仁洗湯中通常會搭配其他清熱明目藥材,如菊花、枸杞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滋養肝腎的作用。蕤仁與這些藥材相輔相成,能更好地協同作用,達到最佳療效。
蕤仁洗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其辛溫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
蕤仁洗湯主要用於治療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眼部疾病,而細辛性溫,入肺經,能散寒止痛,通鼻竅,對於因風寒侵襲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細辛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局部血流,有利於消炎止痛,緩解眼部炎症。因此,細辛在蕤仁洗湯中起到散寒通竅、消炎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眼部疾病的症狀。
蕤仁洗湯中加入苦竹葉,主要是取其清熱解毒、利濕止癢之效。
苦竹葉味苦性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涼血止血的功效。蕤仁洗湯主要針對風熱濕邪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苦竹葉能清熱解毒,消除風熱濕邪,同時利濕止癢,改善皮膚瘙癢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如蕤仁、地膚子等,共同達到清熱利濕、止癢消腫的療效。
蕤仁洗湯方劑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功效。蕤仁洗湯用於治療目赤腫痛、羞明流淚等症,而黃連可以清肝火、降眼熱,有助於緩解眼部炎症。
- 抑菌消炎:黃連中含有小檗鹼等生物鹼,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眼部細菌感染,輔助治療眼部炎症,促進眼部組織修復。
因此,黃連的加入既可以清熱解毒,又可以抑菌消炎,對於治療目赤腫痛等眼部疾病起到重要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蕤仁洗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散家目赤痛」,即因風熱或肝火上炎所致之目赤腫痛、羞明流淚等症。其效在於清熱解毒、疏風止痛,外用洗目以直接緩解眼部灼熱、紅腫現象,屬外治法中清熱明目之劑。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蕤仁(20枚)
- 性味甘微寒,歸肝經,為眼科要藥。
- 功能清肝明目、潤燥消腫,針對目赤眥爛、瞼弦濕癢等症,能緩解眼部充血及乾澀不適。
細辛(半兩)
- 性辛溫,歸肺腎經,具祛風散寒、通竅止痛之效。
- 雖性溫,但於寒涼藥中配伍可制其燥烈,反佐以增強疏風透邪之力,助藥性上達目竅,緩解眼周疼痛。
苦竹葉(1枚)
- 性甘苦寒,歸心胃經,功能清熱除煩、利尿。
- 清心胃之火,導熱下行,兼助黃連瀉火解毒,改善目赤熱毒上攻之病機。
黃連(1兩)
- 性苦寒,歸心脾胃膽經,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主藥。
- 直折火勢,針對肝心實火所致目赤腫痛,消炎退紅效果顯著。
配伍邏輯
- 清熱為主,佐以疏風:黃連、苦竹葉清瀉心肝火毒,蕤仁潤而清肝,細辛辛散引藥上行,共成清中寓散之方。
- 外用直達病所:水煎取液頻洗患處,使藥力直接作用於目眥,加速退紅消腫。此方強調局部治療,符合「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治則,藉外洗引邪外泄。
總結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核心,結合疏風透邪與潤燥緩急,針對風熱夾火、目竅鬱閉之證。其組方簡練,體現中醫眼科外治「清、散、潤」並用的思路。
傳統服藥法
蕤仁20枚,細辛半兩,苦竹葉1枚,黃連1兩。
上用水3升,煮取1升半,可1日3洗,亦可6-7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蕤仁洗湯是一張中醫方劑,使用前請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蕤仁洗湯, 出處:《醫心方》卷二十引《深師方》。 組成:蕤仁20枚,細辛半兩,苦竹葉1枚,黃連1兩。 主治:散家目赤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