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兼金散中加入細辛,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散寒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之效。兼金散主治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鼻塞流涕、頭面疼痛等症,細辛可溫經散寒,解除寒邪對鼻竅的阻遏,達到止痛通竅的目的。
- 開竅通鼻: 細辛有通竅開鼻的作用,可以疏通鼻竅,促進鼻腔的通氣,有利於鼻塞的緩解。兼金散以開竅通鼻為主要功效,細辛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通竅效果,使其更有效地治療鼻塞等症。
兼金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的功效。兼金散多用於治療熱毒蘊結、癰腫瘡瘍等病症,黃連可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療效。
- 抑制細菌: 黃連中含有小檗鹼等生物鹼,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致病菌的生長,有助於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黃連在兼金散中發揮了重要的清熱解毒、抗菌抗炎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兼金散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兼金散,源自古代醫學典籍,其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如下: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兼金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口舌生瘡: 這是兼金散最主要的適應症,無論是由於「蘊毒上攻」還是「下虛邪熱」引起的口舌生瘡,皆可應用。
- 口臭,齲齒腫痛: 《三因方》提到兼金散可用於口臭及齲齒引起的腫痛。
- 鼻中息肉: 《聖惠方》提到兼金散可以外用吹入鼻中,治療鼻息肉。
- 諸般耳聾: 《聖惠方》中提到將兼金散與黃蠟製成「聰耳丸」,可用於治療多種耳聾。
治療原理
兼金散的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清熱解毒」、「溫肺化飲」等理論,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方中黃連苦寒,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要藥。針對口舌生瘡,黃連能直清上炎之火毒,消除紅腫疼痛。
- 溫肺化飲,止咳平喘: 方中細辛辛溫,具有溫肺化飲、止咳平喘的功效。雖然在治療口舌生瘡的方劑中看似不相關,但細辛可能通過溫通經絡,引導藥力上行,並協助黃連發揮清熱作用。對於口臭及齲齒腫痛,細辛的溫通作用可能有助於緩解局部氣血瘀滯。
- 外用直達病所: 兼金散通常以粉末形式外用,直接塗抹於患處,藥物可以迅速作用於病灶,發揮效力。
古文佐證
- 《衛生家寶方》及《三因方》 皆記載兼金散用於治療口舌生瘡,並指出其「甚效」。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明確指出兼金散的病機為「蘊毒上攻,或下虛邪熱」,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
- 《聖惠方》 記載了兼金散在鼻息肉和耳聾治療中的應用,顯示其應用範圍的廣泛性。
總結
綜上所述,兼金散是一個以清熱解毒為主要作用的古方,主治口舌生瘡,兼治口臭、齲齒腫痛、鼻中息肉及某些類型的耳聾。其治療原理結合了清熱、溫通、外用等中醫理論和方法,通過黃連和細辛的配伍,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細辛、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
先以熟水搵帛揩淨,摻藥患處。良久涎出吐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兼金散, 出處:《三因》卷十六。 組成:細辛、黃連各等分。 主治:蘊毒上攻,或下虛邪熱,口舌生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