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效飲

立效飲

LI XIAO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6

熱/寒比例

極寒 (0.1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肝經 13%
膽經 13%
脾經 13%
胃經 13%
大腸經 13%
肺經 10%
腎經 5%
心經
肝經
膽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立效飲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能瀉心火、清胃熱、燥濕止瀉。當患者出現因熱毒蘊結、濕熱內蘊所致的發熱、腹痛、腹瀉等症狀時,黃連可通過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作用,緩解症狀,達到治療目的。此外,黃連還有抑菌作用,可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繁殖,進一步促進腸道功能恢復。

立效飲方劑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經散寒: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鼻竅的功效。立效飲多用於治療寒邪客肺引起的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細辛可溫散寒邪,改善肺氣鬱結,達到止咳、通竅的作用。

二、配合其他藥物: 細辛與立效飲中的其他藥物,如麻黃、桂枝等,共同發揮溫散寒邪的作用,加強藥效。細辛的辛散之性,可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立效飲中加入玄明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便瀉熱: 玄明粉性寒,味苦鹹,入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通便止痛之效。對於因熱邪鬱結腸道而導致的便祕、腹痛、口乾舌燥等症狀,玄明粉能有效清熱瀉火,促進腸道蠕動,達到通便止痛的效果。
  2. 降逆止嘔: 玄明粉還能降逆止嘔,對於因胃熱上逆引起的嘔吐、反胃等症狀,玄明粉能清熱降逆,緩解胃部不適,起到止嘔的效果。

總之,玄明粉在立效飲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其清熱瀉火、通便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因熱邪鬱結腸道或胃熱上逆引起的各種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立效飲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口內牙根舌上發瘡作痛,致語言、飲食不便;咽痛」,屬中醫「口瘡」「喉痹」範疇。其病機多因心脾積熱或三焦火毒上攻,熏灼口腔黏膜所致。熱毒熾盛則發瘡腫痛,熱壅血滯則妨礙言語進食。此方以清瀉火毒為核心,兼顧疏風利咽,使熱降毒消而痛止。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瀉火為君

    • 黃連、黃芩、梔子:直折心、肺、三焦之火。黃連生用瀉心火,酒炒兼入上焦;黃芩清肺熱;梔子通瀉三焦,引熱下行。
    • 大黃、芒硝:釜底抽薪。大黃生熟並用,生者速瀉積熱,酒製緩行瘀滯;芒硝軟堅瀉下,促使火毒從腸道外泄。
  2. 疏風透熱為佐

    • 薄荷葉:辛涼升散,既能疏風清熱,又可利咽透疹,助火毒外透。
    • 連翹:清心解毒而散結,為「瘡家聖藥」,針對口瘡腫痛尤宜。
  3. 調和緩急為使

    • 甘草: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峻烈之性,兼能緩解急痛。

全方配伍特點

  • 上下分消:薄荷、連翹宣散上焦風熱,黃連、黃芩清中上二焦,大黃、芒硝通瀉下焦,符合「火鬱發之」「熱者寒之」原則。
  • 生熟並用:黃連、大黃生熟同施,既取生藥峻烈之效,又兼酒製緩和之性,避免過傷正氣。
  • 標本兼治:既清解局部火毒以治標,又通腑瀉熱以治本,防熱毒復熾。

適用證候推論
臨床若見口腔潰爛紅腫、咽部灼痛、煩渴口臭、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數者,可辨為實熱證,此方尤宜。然需注意,若屬陰虛火炎或虛寒口瘡,則非其所主。

傳統服藥法


黃連2錢(一半生用,一半酒炒), 黃芩2錢, 芒硝1錢, 薄荷葉3錢, 大黃3錢(一半生用,一半酒炒), 連翹1錢, 梔子2錢, 甘草5分。
水煎,食後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扁桃腺炎神經性厭食症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鏈球菌性咽喉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急性會厭炎胃腸出血腎盂腎炎尿道膿傷乾眼症咽喉痛牙齒緊閉口張不開小便疼痛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立效飲, 出處:《玉案》卷五。 組成:白茯苓2錢,車前子2錢,木通2錢,黃連1錢8分,澤瀉1錢,蒼朮1錢。 主治:脾經濕熱作瀉。

立效飲,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八。 組成:木通、甘草、王不留行、竹胡荽、滑石、海金沙、山梔子、檳榔各等分。 主治:小兒諸淋不通,莖中疼痛。

立效飲,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淨黃連1兩,北細辛(去葉)2錢半,玄明粉2錢。 主治:口內牙根舌上發瘡作痛,致語言、飲食不便;咽痛。

立效飲, 出處:《溫氏經驗良方》。 組成:川當歸4兩,炒甘草2兩,赤芍藥1兩,酸榴皮1兩,炒地榆1兩,罂粟殼4兩(炒黃)。 主治:諸般惡痢,或赤或白,或膿血相雜,裏急後重,臍腹絞痛,或下五色,或如魚腦,日夜無度,或噤口不食。

立效飲, 出處:《眼科闡微》卷三。 組成:黃連2錢(一半生用,一半酒炒),黃芩2錢,芒消1錢,薄荷葉3錢,大黃3錢(一半生用,一半酒炒),連翹1錢,梔子2錢,甘草5分。 主治:時行赤眼症。一切實熱,裏急後重,臟毒下血,酒毒,膈熱,肚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