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煎方

AI JIAN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脾經 20%
心經 10%
腎經 10%
膽經 10%
大腸經 10%
胃經 10%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艾煎方中包含艾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止痛: 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血之功效。煎服艾葉可溫暖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寒邪入侵引起的疼痛,如痛經、寒濕腰腿痛等。
  2. 驅寒除濕: 艾葉具有較強的溫熱驅寒作用,可驅散體內寒濕,對於風寒濕痹引起的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艾葉在艾煎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到溫經止痛、驅寒除濕的功效。

艾煎方中加入蕤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明目: 蕤仁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清熱解毒、明目退翳之功效。艾煎方主治目赤腫痛、羞明流淚、視物昏花等症,而蕤仁可清肝熱,散翳膜,改善視力,與方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明目之效。
  2. 滋養肝腎: 蕤仁兼具滋陰潤燥之效,可滋養肝腎,改善肝腎陰虛導致的目疾。艾煎方中可能加入其他滋補肝腎的藥材,如枸杞子、桑葚等,而蕤仁的加入則可以進一步加強滋養肝腎的效果,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艾煎方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艾煎方主要用於治療熱毒蘊結、瘡瘍腫痛等症,黃連能清熱解毒,抑制病菌生長,防止病情惡化。
  2. 涼血止血: 黃連還具涼血止血之效。艾煎方中可能含有其他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藥材,黃連可以起到平衡作用,避免活血化瘀過度而導致出血。同時,對於熱毒引起的出血,黃連亦能起到止血作用。

主治功效


艾煎方:溫經、清熱、祛風除濕

艾葉味苦、辛,性溫,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可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等症狀。此外,艾葉還具有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婦科疾病、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等疾病。艾灸療法是通過艾葉的燃燒、灸熱或貼敷等方式,刺激特定穴位,進而達到通經絡的作用。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黃連止嘔之功用本草皆載。黃連具有解毒功能,乃其寒涼苦燥之性使然。故黃連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擅清解濕熱毒邪。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腸溜腹痛下痢。黃連止血、斂瘡、止瀉,功能更強。

蕤仁性味辛、苦、溫,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活血止痛、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益精明目的的作用。可治療風濕痺痛、四肢拘攣、關節疼痛、腰腿疼痛、肩周炎、頸椎病、跌打損傷、瘀血疼痛、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脘腹冷痛、吐瀉不止、崩漏帶下、血虛引起的眩暈、心悸、失眠、多夢、肝陰不足引起的視力下降、眼睛乾澀等症狀。

總結:

艾煎方由艾葉、黃連、蕤仁三味藥組成,具有溫經、清熱、祛風除濕的功效。艾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蕤仁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活血止痛、補血養肝、益精明目。三藥合用,相輔相成,可以有效緩解視覺模糊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熟艾2兩,好醋2升,熟銅末1分,楸根白皮1兩半(無根,葉亦得),蕤仁1兩,黃連(去須)1兩,石鹽1兩。
上藥研六味為末,放於醋中,煎取3合,去滓收汁於熟銅器中,入鯉魚膽、烏雞膽各1分,和勻,即以槐木去皮,闊3指,長1尺,向日中研藥,勿住手,候如餳即住。
夜點眼眥頭。避風,日中不點,熱淚出勿怪。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有濕熱症狀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艾煎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 組成:熟艾2兩,好醋2升,熟銅末1分,楸根白皮1兩半(無根,葉亦得),蕤仁1兩,黃連(去須)1兩,石鹽1兩。 主治:眼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