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肝前胡散

XIE GAN QIAN H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三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心經 13%
肺經 10%
脾經 8%
膽經 8%
胃經 8%
膀胱經 6%
腎經 6%
大腸經 6%
三焦經 4%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膽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瀉肝前胡散以「前胡」為藥名組成,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疏肝解鬱,降氣止咳:前胡性辛溫,入肺、肝經,具有疏散肝氣、解鬱降逆的作用,可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咳嗽等症。
  2. 宣肺化痰:前胡兼具宣肺化痰之效,可以幫助痰液排出,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因此,前胡在瀉肝前胡散中,發揮了疏肝解鬱、降氣止咳和宣肺化痰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一起治療肝鬱氣滯、痰阻氣道引起的咳嗽、胸悶等病症。

瀉肝前胡散中加入秦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止癢消腫:秦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止癢消腫之功效。對於肝經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症狀,可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而瀉肝前胡散主治肝火犯肺,肺氣不宣,症狀多表現為咳嗽、痰黃、胸悶、口乾等,其中也可能伴隨皮膚瘙癢等症狀,因此加入秦皮可以有效緩解相關症狀。
  2. 疏肝解鬱,和胃降逆:秦皮入肝經,能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等症狀。同時,秦皮還能和胃降逆,對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反胃等也有幫助。瀉肝前胡散中加入秦皮,可以更好地疏肝解鬱,降逆止嘔,達到治療肝火犯肺的功效。

瀉肝前胡散中加入細辛,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宣通鼻竅:細辛味辛性溫,具有散寒解表、通鼻竅之功效,可助前胡疏散肝經風寒,宣通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
  2. 引藥入肝經:細辛性溫走氣,能引藥直達肝經,加強前胡、柴胡等藥材疏肝解鬱、止痛的效果,達到治療肝經風寒、肝鬱氣滯所致的頭痛、眩暈、胸脅脹痛等病症的目的。

瀉肝前胡散中含有黃芩,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善於清熱瀉火,可降肝火,緩解肝經實熱所致的頭痛、目赤、口苦、脅痛等症。
  2. 燥濕止瀉: 肝火熾盛,易導致脾胃濕熱,黃芩具燥濕止瀉作用,有助於改善濕熱引起的腹瀉、嘔吐等症狀。

黃芩與其他藥材配合,可發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達到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效果,從而治療肝經實熱所致的相關病症。

瀉肝前胡散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利濕,佐助疏肝理氣: 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方中肝氣鬱結,易導致脾失健運,濕濁內生。赤茯苓健脾利濕,有助於化解濕濁,使肝氣得以疏泄,達到治標兼治本的效果。

二、和中降逆,協調藥性: 赤茯苓味甘淡,能和中降逆,緩解肝氣上逆所致的頭暈目眩、胸悶氣短等症狀。此外,赤茯苓能調和方中諸藥,使其藥性協調,發揮最佳療效。

「瀉肝前胡散」中加入「蕤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肝明目:蕤仁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清肝熱、明目退翳之功效。該方以瀉肝火、疏肝解鬱為主要功效,加入蕤仁可以增強清肝明目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
  2. 滋養肝腎:蕤仁同時入腎經,能滋養肝腎,緩解肝腎陰虛所致的目乾澀、視物模糊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前胡、柴胡等疏肝解鬱藥物搭配,可使肝腎陰陽平衡,達到更好的療效。

瀉肝前胡散中加入決明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肝明目: 決明子性涼,味甘苦,入肝經,具有清肝明目、降壓降脂的功效。方中以肝經鬱熱為病機,前胡疏肝解鬱,決明子清肝明目,兩者相輔相成,可有效改善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二、 潤腸通便: 決明子亦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緩解肝鬱氣滯所引起的便祕,促進肝氣疏泄,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瀉肝前胡散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前胡、柴胡等藥材燥熱之性,加入車前子可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避免藥物燥烈傷津。
  2. 利水通淋: 方劑旨在治療肝膽濕熱,導致的脅肋脹痛、小便不利等症。車前子利水通淋,可促進體內濕熱排出,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瀉肝利濕的效果。

「瀉肝前胡散」中包含「羚羊角」的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平肝熄風: 羚羊角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之效。前胡散主治肝膽火旺,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目赤耳聾等症狀,羚羊角可清熱瀉火,平息肝陽,改善頭目症狀。
  2. 通絡止痛: 羚羊角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可改善肝經氣血瘀滯導致的頭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前胡散中其他藥物如前胡、柴胡、川芎等也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作用,與羚羊角相輔相成,加強療效。

瀉肝前胡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前胡散以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為功,但若肝火熾盛,熱邪上炎,則清熱之力不足。大黃苦寒,能瀉火清熱,並能引熱下行,有助於清瀉肝火,使藥效更為徹底。
  2. 通腑排毒:大黃具有瀉下通便之效,能促進腸胃蠕動,排除積滯。肝火上炎常伴有肝鬱脾虛,導致氣機阻滯,大便不暢。大黃通便,可使氣機通暢,解除肝鬱脾虛之症,利於肝火之清解。

瀉肝前胡散中包含梔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降肝火: 梔子味苦寒,入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方中肝火上炎,症狀如目赤腫痛、口苦咽乾、頭痛眩暈等,梔子可清瀉肝火,緩解上述症狀。
  2. 配合前胡,疏肝解鬱: 前胡善於疏肝解鬱,而梔子能清熱瀉火,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疏肝解鬱、清熱瀉火的效果,更有效地緩解肝氣鬱結、肝火上炎所致的多種病症。

主治功效


瀉肝前胡散

瀉肝前胡散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前胡、秦皮、細辛、黃芩、赤茯苓、蕤仁、決明子、車前子、羚羊角、大黃、梔子等。

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的功效。

秦皮具有清熱燥濕、清熱瀉火、止咳平喘、止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止咳化痰、降氣、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的功效。

蕤仁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活血止痛、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益精明目的的作用。

決明子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

車前子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止咳化痰、降氣、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的功效。

羚羊角具有清熱涼血、清熱解毒、清熱利尿的功效。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的功效。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瀉肝前胡散的主要功效是清熱瀉火,適用於肝火旺盛、眼睛疼痛、胸悶煩躁等症狀。

瀉肝前胡散的組成中,前胡、秦皮、細辛、黃芩、赤茯苓、蕤仁、決明子、車前子、羚羊角、大黃、梔子等均具有清熱瀉火、清肝明目的功效,共同發揮作用,可以有效緩解肝火旺盛、眼睛疼痛、胸悶煩躁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前胡1兩(去蘆頭),秦皮1兩,細辛1兩,黃芩1兩,赤茯苓1兩,蕤仁1兩,決明子1兩,車前子1兩,羚羊角屑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梔子仁1兩。
上為散。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淡竹葉7片,同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火作用,因此,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心情煩燥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瀉肝前胡散, 出處:《聖惠》卷三。 組成:前胡1兩(去蘆頭),秦皮1兩,細辛1兩,黃芩1兩,赤茯苓1兩,蕤仁1兩,決明子1兩,車前子1兩,羚羊角屑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梔子仁1兩。 主治:肝實熱,目痛,胸滿心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