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胡瀉肝湯

QIAN HU XIE G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肺經 17%
胃經 14%
心經 11%
膽經 11%
脾經 8%
腎經 5%
大腸經 5%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前胡瀉肝湯中包含前胡,主要是基於其 疏肝解鬱、散寒止痛 的功效。

前胡味辛性微溫,入肺、肝經,能 疏散肝氣鬱結,緩解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同時,前胡也能 散寒止痛,對於寒邪客肺、氣逆上衝所致的咳嗽、喘息等,也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在治療肝氣鬱結、寒邪客肺等病症時,前胡是不可或缺的藥材,在方劑中起到疏肝解鬱、散寒止痛的作用。

前胡瀉肝湯中加入大青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大青葉味苦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前胡瀉肝湯主要用於治療肝膽濕熱引起的黃疸、身熱、口苦、脅痛等症狀,大青葉可清熱解毒,輔助肝膽濕熱的清除。
  2. 涼血止血:大青葉亦能涼血止血,對於濕熱所致的肝膽鬱熱上炎,導致皮膚瘙癢、出血等症狀,大青葉能起到涼血止血的作用,緩解病情。

前胡瀉肝湯中加入秦皮,主要是因為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與方劑主治的濕熱蘊結,肝膽濕熱等證狀相契合。

秦皮味苦寒,入肝膽經,可清熱解毒,並能燥濕止癢,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瘡瘍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此外,秦皮還可抑菌消炎,有助於控制感染,進一步促進濕熱的消退。因此,加入秦皮可增強前胡瀉肝湯清熱利濕、解毒止癢的功效,使治療更加全面有效。

前胡瀉肝湯中加入黃芩,主要考量其清熱瀉火、利濕解毒之功效。

  1. 清熱瀉火: 前胡瀉肝湯主治肝膽濕熱,而黃芩苦寒,能清熱瀉火,尤其對肝膽濕熱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利濕解毒: 前胡瀉肝湯中的前胡、柴胡等藥物善於疏肝利膽,而黃芩也能利濕解毒,共同作用,有助於消除肝膽濕熱,達到治療目的。

前胡瀉肝湯中包含細辛,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止痛止咳: 細辛性溫,具有疏風散寒、止痛止咳的功效。前胡瀉肝湯以疏肝理氣、清熱利濕為主要功效,加入細辛可協同疏散風邪,解除肝膽濕熱之邪,並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胸脅疼痛、咳嗽等症狀。
  2. 引藥入肝,增強藥效: 細辛氣味辛香,具有引藥入肝的作用。前胡瀉肝湯中多數藥物偏於清熱利濕,而細辛的加入可引導藥力直達肝經,增強藥物疏肝理氣、清熱利濕的功效。

前胡瀉肝湯中加入決明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肝明目: 決明子性涼,味甘苦,入肝經,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方中以前胡、柴胡疏肝解鬱,決明子則進一步清肝熱,改善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
  2. 通便瀉火: 決明子能潤腸通便,有助於清除肝火鬱結,使肝氣疏通,並可緩解便祕,促進排毒。方中配合大黃、枳實等藥物,加強通便瀉火之力,以達到清熱解毒、通便瀉火的目的。

前胡瀉肝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效。方中肝膽濕熱上炎,引發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狀,梔子可清泄肝膽火熱,解除其對目部的灼傷。
  2. 降逆止嘔:梔子能降逆止嘔,對於肝膽濕熱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亦有緩解作用。與方中其他清熱利濕、降逆止嘔藥物相配合,共同達到治療目赤腫痛、口苦咽乾、噁心嘔吐等症狀的目的。

前胡瀉肝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前胡瀉肝湯以清熱瀉肝火為目的,而石膏可有效清泄肝火,達到降火止痛的效果。
  2. 清熱解毒: 石膏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解肝火所致的熱毒,進一步改善因肝火上炎所引發的頭痛、目赤、口苦等症狀。

因此,石膏作為前胡瀉肝湯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發揮清熱瀉火、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肝火上炎所導致的相關疾病。

主治功效


前胡瀉肝湯

【成分】: 前胡、大青葉、秦皮、黃芩、細辛、決明子、梔子、石膏。

【主治功效】: 丹石的毒性向上攻,出現眼睛紅赤,煩躁,心火上炎,胸中悶熱難耐的症狀。

【方劑組成介紹】:

1. 大青葉 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血、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平肝息風等功效,常 используется для лечения жара в теле, малярии, простуды, лихорадки, боли в горле, кровотечения, отравления, воспаления, заболеваний печени и почек.

2. 黃芩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3. 前胡 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能清化熱痰,可用於治療痰熱壅盛的證狀,如:風熱頭痛、痰熱咳喘、嘔逆、胸膈滿悶等,能止咳化痰,用於治療咳嗽、咳痰等症狀,具有散風熱、降氣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發燒、頭痛、氣喘等症狀。

4. 細辛 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另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細辛也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5. 決明子 具有補血養肝、清熱瀉火、開竅、清熱利尿、通便、利水消腫、清肝明目、散風熱、清熱解毒等多種功效,其中,補血養肝主要體現在調節人體生理機能,增強造血功能,提高紅血球的含量和質量,對於貧血、失眠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清熱瀉火則能清泄肝火,益腎陰,治療肝經實火、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等症狀,開竅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之功效,有助於保護眼睛和促進大腦發育,清熱利尿可利尿、清熱、消炎,治水腫、黃疸、便祕等症,通便則能清熱潤腸通便,常治內熱腸燥、大便祕結,利水消腫能利尿、消腫、鎮痛,廣泛用於水腫、腎病水腫、心臟水腫、肝硬化水腫等,清肝明目始於其豐富之維生素羣,維生素A、B1、B2、E等,乃護眼養腦之良方,散風熱具有泄熱、軟堅、補血、升散風邪之功,治目收淚止痛要藥,清熱解毒具有清熱解毒、涼肝明目、潤腸通便之功效,清肝熱、清胃火、清肺火、清腸火等。

6. 梔子 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其止血功效主要基於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常與其他止血中藥同用,還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各種熱證,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等,梔子中的有效成分包括梔子苷和梔子酸,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達到治療效果。

7. 石膏 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它能清泄肺胃之熱,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也能止咳平喘,治療邪熱鬱肺、氣急喘促、咳嗽痰稠、發熱口渴等症。此外,石膏還能化腐生肌,用於治療瘡瘍潰爛、濕疹浸淫、水火燙傷等,不過,使用石膏應諮詢合格中醫師,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8. 秦皮 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具有清熱燥濕、清熱瀉火、止咳平喘、止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常 применяется для лечения 熱毒瀉痢、濕熱帶下、目赤腫痛、目生翳膜、咳嗽、氣喘、細菌性痢疾、熱傷風、中耳炎、喉炎、腸炎、風濕性關節炎、慢性支氣管炎、瘀血阻滯等症。

【總結】: 中藥方劑「前胡瀉肝湯」,主要成分是:前胡、大青葉、秦皮、黃芩、細辛、決明子、梔子、石膏,主治功效是:丹石的毒性向上攻,出現眼睛紅赤,煩躁,心火上炎,胸中悶熱難耐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前胡(去蘆頭)3兩,大青秦皮(銼)3兩,乾藍3兩,黃芩(去黑心)3兩,細辛(去苗葉)3兩,決明子3兩,梔子仁2兩,石膏4兩(碎)。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入竹葉10片,車前葉7片(細切),煎至8分,去滓,入芒消1錢匕,放溫,食後、臨臥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結膜炎眼睛紅痛

相同名稱方劑


前胡瀉肝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 組成:前胡(去蘆頭)3兩,大青3兩,秦皮(銼)3兩,乾藍3兩,黃芩(去黑心)3兩,細辛(去苗葉)3兩,決明子3兩,梔子仁2兩,石膏4兩(碎)。 主治:丹石毒上攻,目赤煩悶,熱氣,胸中澹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