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

秦皮

QIN PI

  • 英文名稱: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 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 [syn. Fraxinus chinensis Roxb. var. rhynchophylla (Hance) Hemsl.] Cortexfraxini
  • 別名:蠟樹皮,秦白皮,梣皮,岑皮,苦榴皮,樊槻皮
  • 藥品來源:木樨科落葉喬木植物苦櫪白蠟樹或白蠟樹的莖皮。春秋兩季剝取乾皮,曬乾,生用。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 甘肅, 陝西, 雲南, 四川, 廣東, 廣西, 河南, 浙江, 貴州, 福建, 東北地區, 中國大陸各地
  • 生長環境:河流, 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秦皮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秦皮,其清熱解毒之效,古已有載。細讀古代醫籍,可見其功效之精妙並非單一。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秦皮「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此處提及的「除熱」,已點明秦皮具有清熱功效。然而,其清熱並非單純的瀉火,而是針對風寒濕痹所致之熱證。此處的「熱」,更應理解為邪熱,為風寒濕邪痹阻經絡所致的病理產物,而非體內陽氣過盛的實熱。故秦皮清熱之法,乃屬疏散邪熱,而非攻伐真陰。 「洗洗寒氣」一句,也暗示了其能驅散寒邪,從而達到清熱的效果。 此功效與現代醫學中某些抗炎作用有著共通之處,例如抑制炎症反應所產生的熱感。

《本草綱目》則進一步闡述秦皮的應用。李時珍認為秦皮「治目病,驚癎」,這說明秦皮的清熱作用能有效改善因熱邪引起的目疾及痙攣等症狀。文中亦提及秦皮「治下痢崩帶」,這看似與清熱無關,實則反映了秦皮收斂固澀的特性。秦皮清熱的同時,兼具收斂作用,能止瀉止血,這也印證了其清熱解毒之效並非單純的瀉熱,而是更為溫和、兼顧收斂的清熱方式。 「男子少精,取其澀而補也」則說明秦皮能補益腎氣,從側面反映其調和陰陽,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這也間接支持了它在清熱解毒方面的功效,因為陰陽平衡纔能有效抵抗外邪入侵。

綜上所述,秦皮的清熱解毒功效,並非簡單的「降火」,而是通過疏散風寒濕邪、收斂止瀉、調整陰陽平衡等多重途徑來實現,其作用機制值得現代醫學進一步探索。

2. 清熱瀉火

秦皮,其清熱瀉火功效,古籍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瀉火」,而是多方面作用的綜合體現。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秦皮「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此處的「除熱」並非指直接作用於體內熱邪,而是透過疏通經絡,祛除風寒濕邪,從而達到解除因邪氣鬱滯而引起的發熱症狀。 風寒濕邪阻滯經絡,常伴隨局部疼痛、腫脹、甚至發熱,秦皮能透過其疏風散寒、除濕止痛的特性,改善這些症狀,間接達到「清熱」的效果。 因此,其「清熱」更偏向於「清泄鬱熱」。「洗洗寒氣」則點明瞭其祛除寒邪的功能。

《本草綱目》則更進一步闡述秦皮的應用:「治目病,驚癎,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帶,取其收澀也;又能治男子少精,取其澀而補也。」此處可見秦皮功效的複雜性。雖然它能「治下痢崩帶」,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看似與清熱瀉火背道而馳;然而,某些下痢、崩漏,源於濕熱下注,秦皮的清熱功效能控制濕熱,再輔以其收澀作用,達到止瀉止崩的效果。此即古人所說的「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藥物使用需辨證論治,並非一味追求單一功效。

總而言之,秦皮的「清熱瀉火」並非單純的降火,而是基於其疏風散寒、除濕止痛、收斂止瀉等多種功效的綜合作用,在不同病症下發揮不同的作用機制,實現「清熱」的目的。其臨牀應用需結合具體病症,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3. 清肝明目

秦皮,其「清肝明目」之效,古籍早有記載,其作用機理亦可從古代醫家觀點窺見一斑。

《神農本草經》中提到秦皮「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此處重點在於其「除熱」功效。古代醫家認為肝主目,肝火上炎則會導致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而秦皮的清熱作用,能有效平息肝火,從而達到明目的效果。「目中青翳白膜」指的是眼部疾患,秦皮能治療此症,更佐證其清肝明目之效。 「洗洗寒氣」則說明秦皮亦能疏通經絡,排除寒邪,避免寒邪阻滯經絡而影響肝的正常運作,間接促進肝的健康。

《本草綱目》則從更廣泛的角度論述秦皮的功效。李時珍認為秦皮「治目病」,直接點明其治療眼疾的能力。書中更提到其「取其平木也」,此處「平木」並非指木材本身,而是指秦皮藥性平和,能平衡肝臟陰陽,避免肝氣鬱滯或肝火過旺,從而達到清肝明目的效果。 雖然《本草綱目》中也提及秦皮的收澀作用,用於治療下痢、崩帶等,但這些功效並非本文討論重點。

綜上所述,古籍中關於秦皮「清肝明目」功效的記載,主要集中在其清熱解毒、疏通經絡及平衡肝臟陰陽等方面。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中肝臟與視力健康之間的密切關係不謀而合,說明古人對秦皮藥性的認識已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當然, 具體的臨牀應用還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辨證施治。

4. 活血化瘀

秦皮,雖非以活血化瘀為主要功效著稱,但從古代醫籍記載中,我們可窺見其間接或潛在的活血化瘀作用。

《神農本草經》記載秦皮「主風寒濕痹」,風寒濕邪痹阻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可見秦皮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瘀滯。濕邪阻滯,亦常伴隨瘀血,秦皮去除濕邪,間接地也促進了血液循環。 其「洗洗寒氣,除熱」的功效,也能改善因寒邪或熱邪引起的氣血凝滯。

《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則更進一步提及秦皮的應用範圍。其記載秦皮「治下痢崩帶」,下痢、崩帶,均與血瘀密切相關。下痢常因腸道濕熱、氣滯血瘀而致,崩帶則屬出血性疾病,與血分失調、瘀血停滯有關。秦皮能治此二症,說明其具有調整血分、止血、兼具化瘀的作用。 此外,「治男子少精,取其澀而補也」,精血同源,秦皮能補益精血,從側面印證其能改善氣血運行,減少瘀滯的可能性。

總而言之,儘管秦皮並非專門治療瘀血的藥物,但從其治療風濕痹痛、下痢崩帶等疾病的功效來看,它可能通過疏通經絡、祛除濕邪、調整血分等途徑,間接發揮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 需注意的是,此分析基於古籍記載及推論,臨牀應用需結合患者病情,由專業醫師判斷。

5. 止瀉

秦皮,其止瀉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已有記載,主要源於其收斂之性。從現存文獻分析,其機理與現代藥理學也有一定程度的契合。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秦皮「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雖未直接提及止瀉,但其「除熱」之效,暗示其可能具備調節腸胃功能,緩解因濕熱導致的腹瀉功效。 因為濕熱往往是腹瀉的重要病因之一。秦皮清熱除濕,間接地輔助止瀉。

然而,《本草綱目》則更明確地指出秦皮的止瀉作用:「治下痢崩帶,取其收澀也。」李時珍精闢地指出秦皮止瀉的關鍵在於其收斂作用。 「下痢」即指腹瀉,而秦皮的收斂性可以緊縮腸道,減少腸蠕動,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這也解釋了為何秦皮能同時治療崩帶(女性陰道出血),因為其收斂作用同樣適用於止血。 其「澀而補」的特性,也暗示了它能修復受損的腸道黏膜,進一步促進止瀉。

綜上所述,秦皮止瀉的功效,古代醫籍已有所闡述,其機理主要在於其收斂、清熱之性,能有效緩解部分由濕熱或腸道功能紊亂引起的腹瀉。 雖然現代藥理學對其具體作用機制研究尚不深入,但古人經驗的總結為現代中醫藥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6. 止咳平喘

秦皮,其止咳平喘功效雖非其主要功效,但從古代典籍中可窺見其潛在作用機制。翻閱古籍,其記載的功效多集中在清熱、收斂、抗炎等方面,止咳平喘則需從其整體作用推斷。

《神農本草經》記載秦皮「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說明其具有祛除寒邪、清熱解表的作用。咳嗽、哮喘,尤其風寒咳嗽,往往伴隨寒邪內侵、肺氣不利。秦皮的清熱解表功效,可以疏通肺經,緩解肺部炎症,從而間接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洗洗寒氣」更暗示其具有溫和發散寒邪的作用,而非強烈的攻伐之性,這與某些止咳平喘藥物的溫和特性相符。

《本草綱目》則更側重秦皮的收斂作用,「治下痢崩帶,取其收澀也」,說明秦皮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 哮喘發作時,常伴隨氣逆上衝,甚至出現肺氣虛弱、氣促等症狀。秦皮的收斂作用,可以起到固護肺氣,緩解氣逆的作用,從而達到輔助平喘的效果。 此外,「治男子少精,取其澀而補也」也暗示其具有補益之性,而肺氣充足,則更能抵抗外邪侵襲,預防咳嗽、哮喘的發生。

綜上所述,秦皮的止咳平喘功效並非直接記載,而是從其清熱解表、收斂固護等作用推導而來。 其溫和的藥性,使其更適合於一些寒邪引起的咳嗽或伴有氣虛的哮喘,但需注意,單用秦皮治療咳嗽平喘的效果可能有限,更常作為複方中的輔助藥物使用。

7. 燥濕

秦皮,單方使用便能展現其獨特的「燥濕」功效,這點在古代醫籍中已有記載,並非單純的收斂止瀉而已。其燥濕作用,並非像燥烈藥物般峻猛,而是溫和而有效的。

《神農本草經》記載秦皮「主風寒濕痹」,這點直接點明瞭其祛除濕邪的能力。所謂「風寒濕痹」,指的是風寒濕三邪痹阻經絡,導致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秦皮能在此發揮作用,說明其能穿透表層的風寒,直達深層的濕邪,將其驅散,從而緩解痹症。此外,「洗洗寒氣」也暗示其具有疏散寒邪的功能,而寒濕往往相伴而生,故秦皮的燥濕作用也包含了除寒的過程。

《本草綱目》則從不同角度闡述秦皮的功效。其指出秦皮「治下痢崩帶」,這正是其收斂作用的體現。而下痢崩帶的成因,往往也與濕邪有關。濕邪困脾,則脾失健運,導致泄瀉;濕邪侵襲胞宮,則可引起崩漏帶下。秦皮的收斂作用,能固攝脾氣,收斂止瀉,並能收斂止血,這都與燥濕密切相關。濕邪去除了,脾胃功能得以恢復,自然能止瀉;而收斂止血,也間接地消除了濕邪對臟腑的損傷。

總而言之,秦皮的燥濕功效並非單純的從單一角度出發,而是涵蓋了疏散寒濕、收斂固澀等多重層面。其作用溫和,不傷正氣,這也是它作為單方使用仍能有效的原因。 通過古代醫籍的記載,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秦皮在燥濕方面的獨特作用機理。

秦皮的古代典籍


秦皮的現代功效


1. 抗發炎

秦皮具有抗發炎功效,中醫以其治療各種疼痛和炎症相關疾病,如風濕病、痛經、痔瘡等。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秦皮中含有的秦皮鹼、豆蔻醇、柿皮素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血的功效,有助於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相關疾病的症狀。

2. 抗菌抗病毒

秦皮,性寒、味苦、澀,入肺、脾、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涼血止血、解毒消腫之功。現代研究發現,秦皮中含有秦皮鹼、柿皮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秦皮鹼對革蘭氏陰性菌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柿皮素可以抑制致病菌的生長和繁殖。因此,秦皮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

秦皮的炮製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絲,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秦皮的注意事項

  1. 脾胃虛寒者忌用:性寒,易引起腹瀉、腹脹。
  2. 《本草經集註》:大戟為之使,惡茱萸。
  3. 《藥性論》:惡苦瓠、防葵。
  4. 《本經逢原》:胃虛少食者禁用。
  5.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慎用:活血化瘀,以免對胎兒或嬰兒產生不良影響。
  6. 高血壓患者慎用:降壓作用,以免血壓過低。
  7. 長期大量使用有毒性:含鹼性成分,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包括中樞神經、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等。

秦皮相關的方劑


秦皮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容易流眼淚白帶苔癬麥粒腫牛皮癬赤白帶咳嗽痢疾腹瀉失眠氣喘風濕病內障青光眼耳鳴頭痛疼痛痔瘡白內障慢性支氣管炎中耳炎支氣管炎腸炎

秦皮含有的化學成分


馬慄樹皮甙(Aesculin), 馬慄樹皮素(Esculetin), 秦皮甙(Fraxin), 秦皮素(Fraxetin), 東莨菪素(Scopoletin), N-苯基-2-萘胺(N-phenyl-2-naphthylamine), 丁香甙(Syringin), 宿柱白蠟甙(Stylosin), 鞣質(Tannin), 皁甙(Saponins), 油(Oil), 生物鹼(Alkaloids)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