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銀癬軟膏
KE YIN XUAN RUA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寒 (0.44)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2%
大腸經 12%
膽經 12%
心經 10%
肺經 10%
腎經 10%
脾經 10%
胃經 10%
心包經 10%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克銀癬軟膏中加入秦皮,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秦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銀屑病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脫屑等症狀,秦皮能有效緩解。
- 抗菌消炎: 秦皮中含有秦皮素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皮膚感染,幫助傷口癒合。
因此,秦皮在克銀癬軟膏中起到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抗菌消炎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銀屑病的症狀。
克銀癬軟膏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骨脂具有抗真菌作用:其含有補骨脂素等成分,能抑制真菌的生長,對於銀屑病等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疾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 補骨脂能促進黑色素生成:銀屑病患者常伴隨皮膚白斑,補骨脂能刺激黑色素細胞,促進黑色素生成,有助於改善皮膚色素沉著,減輕白斑現象。
因此,克銀癬軟膏中加入補骨脂,可以發揮抗真菌和促進黑色素生成的雙重功效,有助於治療銀屑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克銀癬軟膏為外用方劑,主治「銀屑病」(中醫稱「白疕」「松皮癬」),其病機多與血熱、血燥、風毒蘊膚相關。古代醫家認為此病外因風濕熱邪侵襲,內因營血虧虛生燥,導致肌膚失養、鱗屑疊起。此方以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活血通絡爲主,契合傳統「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原則,針對銀屑病皮損增厚、色紅脫屑等表現。
【組成與治療原理】
紅粉(Hg₂O)
- 功效:攻毒殺蟲、拔腐生肌,傳統用於頑瘡惡癬。
- 原理:其辛燥大毒之性可抑制局部異常增生,快速剝脫角化過度之鱗屑,但需嚴格控制劑量。
秦皮乙醇流浸膏
- 功效:清熱燥濕、收斂止癢,含秦皮甲素等成分。
- 原理:乙醇提取增強其抗炎效果,抑制表皮過度增殖,減輕紅斑滲出,類似「清血分濕熱」作用。
川槿皮乙醇流浸膏
- 功效:祛風殺蟲、解毒止癢,專治皮膚疥癬。
- 原理:乙醇提取後揮發性成分(如黃酮類)滲透力增,可深入皮損抑制風毒瘙癢,改善苔蘚樣變。
補骨脂乙醇流浸膏
- 功效:溫腎通絡、光敏活膚,含補骨脂素。
- 原理:乙醇提煉後光敏物質更易吸收,配合外用可調節局部微循環,促進皮損代謝(類「發泡療法」思路)。
親水性軟膏基質
- 作用:調和諸藥,保持濕潤滲透,緩解紅粉燥烈之性。
【整體配伍邏輯】
- 解毒破積:紅粉為君,直攻頑癬;秦皮、川槿皮為臣,助其清熱祛風。
- 標本兼顧:補骨脂溫通為佐,既防寒涼冰伏病邪,又激發氣血運行;基質為使,調和藥性。
- 乙醇增效:全方以乙醇提取濃縮有效成分,增強皮滲透力,針對「乾燥鱗屑」與「底層血熱」並治。
此方體現「以毒攻毒」「從血論治」的銀屑病外治思維,通過局部角質剝脫、抑制過度增生及調節免疫(類比古人「祛風毒、通血絡」)達成療效。
傳統服藥法
紅粉5克,秦皮乙醇流浸膏15克,川槿皮乙醇流浸膏10克,補骨脂乙醇流浸膏10克,加親水性軟膏基質60克。
調膏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牛皮癬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克銀癬軟膏,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紅粉5g,秦皮乙醇流浸膏15g,川槿皮乙醇流浸膏10g,補骨脂乙醇流浸膏10g,加親水性軟膏基質60g。 主治:銀屑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