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聾故紙丸

耳聾故紙丸

ER LONG GU ZH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吉人集驗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肺經 16%
腎經 16%
脾經 16%
胃經 16%
心包經 16%
心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耳聾故紙丸方劑中包含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壯陽,補精益髓: 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補精益髓的功效。耳聾與腎虛、精血不足密切相關,補骨脂可溫腎補精,改善腎虛導致的聽力下降。
  2. 散寒通竅,祛風止痛: 補骨脂亦有散寒通竅、祛風止痛之效。耳聾有時由風寒侵襲、經絡阻滯所致,補骨脂可散寒通竅,疏通經絡,改善聽力。

綜上,補骨脂在耳聾故紙丸方劑中,發揮著溫腎補精、散寒通竅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腎虛、風寒侵襲所致的耳聾。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耳聾故紙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療「腎虛耳聾」,屬腎精虧虛、耳竅失養所致之聽力減退或耳鳴。中醫理論認為「腎開竅於耳」,腎氣充足則耳聰目明;若腎陰虧耗或腎陽不足,可致耳竅失濡,發為耳聾。本方以補腎益精為主,兼顧清熱、固本之力,適用於腎虛兼有虛火或下焦濕熱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破故紙(補骨脂)

 - 炮製關鍵
  ① 米泔水浸:去其燥性,兼顧健脾(米泔水具穀氣,可調和脾胃)。
  ② 黃柏水浸:黃柏苦寒,可制補骨脂溫燥之性,並引藥入腎經清虛熱。
  ③ 鹽水浸:鹽咸入腎,強化補腎作用。
  ④ 黑脂麻、酒、童便共煮:黑脂麻滋腎填精,燒酒溫通血脈,童便(古人用為降火引藥)取其滋陰降火之效。最終去脂麻留故紙,取其溫腎之性,而兼收滋養之助。
 - 功效:補骨脂性溫,歸腎脾經,傳統用於「溫腎助陽,納氣平喘」,本方重用其補腎氣、固精髓以充耳竅。

2. 佐藥:杜仲、知母(煎湯送服)

 - 杜仲:炒去絲後減其燥性,專於補肝腎、強筋骨,助補骨脂固腎氣。
 - 知母:性寒,清腎中虛熱,與黃柏炮製步驟呼應,形成「補腎兼清熱」之配伍,防溫補過度化火。

3. 丸劑與醋賦形

 - 陳米醋為丸:醋味酸收,能引藥入肝經(肝腎同源),並緩和補骨脂辛溫之性。
 - 綠豆大小:便於漸進補益,避免峻補傷陰。


三、推論整體作用機制

  1. 補腎填精:補骨脂經多重炮製後,溫腎而不燥,結合黑脂麻之滋養,填補腎精以榮耳竅。
  2. 清瀉相火:黃柏、知母共制腎中虛火,防止溫補助熱,符合「補中有瀉」的配伍思路。
  3. 通竅活血:酒製活血通絡,童便降火,助藥性上行耳竅,改善氣血鬱滯。

此方體現「標本兼治」原則:以補腎治本為主,輔以清熱、通絡治標,針對腎虛兼熱之耳聾證候,推測其效機在於調和腎之陰陽,恢復耳竅氣血濡養。

傳統服藥法


破故紙10兩。
先用米泔水浸一夜,曬乾;再用黃柏2錢煎水浸一夜,曬乾;再用食鹽2錢加水浸一夜,曬乾;再用黑脂麻1斤,燒酒2斤,童便1斤,共煮乾,取出再曬乾炒香,取出故紙研末,不用脂麻,以陳米醋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2錢.食後用杜仲(炒去絲)1錢,知母1錢,煎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耳聾慢性腎衰竭

相同名稱方劑


耳聾故紙丸, 出處:《吉人集驗方》。 組成:破故紙10兩。 主治:腎虛耳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