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阜糕

敦阜糕

DUN FU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6%
脾經 26%
心經 11%
肺經 11%
腎經 11%
心包經 11%
胃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敦阜糕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敦阜糕為補益之方,白朮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進而增強體質,達到補益效果。

二、和中止瀉:白朮可和胃健脾,止瀉止痢。敦阜糕亦有止瀉功效,加入白朮能加強此作用,使方劑更有效地改善腸胃功能,達到止瀉的目的。

敦阜糕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補骨脂,主要是因為補骨脂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尤其是在補腎壯陽、強筋健骨方面的效果顯著。補骨脂的主要成分包括揮發油、黃酮及各類氨基酸,這些成分共同作用,可促進腎功能,改善腎陽不足所引起的症狀如疲勞、腰痛、攝護腺問題等。此外,補骨脂還具有健脾、益精、填骨之功效,能改善骨質,增強人體抗病能力。

在敦阜糕的配方中,補骨脂的加入可以提高方劑的療效,使其更適合用於治療腎虛所引起的各種病症。此外,補骨脂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對於調理氣血及增強免疫力也有幫助,這使得其在中醫理論中,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藥材。因此,補骨脂在敦阜糕的應用,充分體現了其多元的醫療價值,符合中醫治療的整體觀念。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敦阜糕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針對「久瀉久痢,腸滑不固」及「婦人帶濁」而設。其病機核心在於:

  1. 脾腎陽虛:久瀉久痢多因脾虛失運,腎陽不足,無法固澀水穀精微,導致下利清穀或滑脫不禁。
  2. 帶脈失約:婦人帶下清稀、量多,亦與脾腎兩虛、濕濁下注相關,需溫固脾腎以止帶。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主藥分析

    • 白麵(炒黃):性味甘溫,炒黃後增強健脾止瀉之效。主入脾胃,能「厚腸胃」(《本草綱目》),通過補益中焦以實大便,適用於虛性泄瀉。
    • 冬白朮(炒黃):炒後燥性稍減,更專注於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白朮為「脾臟補氣第一要藥」(《本草求真》),可升舉清陽,改善中氣下陷之久痢。
    • 破故紙(補骨脂):味辛溫,歸腎脾經,能「暖丹田、壯元陽」(《藥性論》),補命門之火以溫脾止瀉,針對腎陽不足之五更瀉或腸滑失禁。
  2. 加減配伍邏輯

    • 胃寒加炒乾薑:乾薑溫中散寒,助白朮、白麵振奮脾陽,適用於脘腹冷痛、瀉下清冷者。
    • 氣滯或嘔加丁香:丁香辛溫,降逆止嘔、溫腎行氣,能緩解腸胃氣滯之腹脹痛或呃逆。
    • 滑泄不禁加粟殼:罌粟殼澀腸止瀉力強,用於無邪滯純虛之滑脫,但因具收斂之性,需中病即止。
  3. 整體治療思路

    • 標本兼顧:白麵、白朮治脾虛之本,破故紙溫腎以固下焦之本;佐以乾薑、丁香、粟殼等,針對標證(寒、氣滯、滑脫)加減,體現「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原則。
    • 劑型設計:製成糕劑,配合白糖調服,甘緩補益,適合長期調理慢性虛損病證。

三、中醫理論延伸
此方融合張仲景「理中湯」溫脾與「四神丸」溫腎之思路,但改湯為糕,藥性更緩和,適用於輕中度脾腎陽虛之久瀉。其組方簡潔,體現「補而不滯,溫而不燥」的特點,尤其適合體質虛弱、不耐峻補者。女性帶下病機與泄瀉相通,均屬「濕濁下注」,故異病同治。

(註: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中醫理論推演,實際應用需遵循臨床辨證。)

傳統服藥法


白麵(炒黃)2兩,冬白朮(炒黃)1兩,破故紙(炒)5錢。
如胃寒者,每兩末加炒乾薑末5分至1錢;如氣有不順,或痛或嘔,每兩末加丁香1錢;如滑泄不禁者,每兩加粟殼末(炒黃)1錢。
共為末,加白糖適量,制如糕法。
用清滾湯食前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敦阜糕,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白面(炒黃)2兩,冬白朮(炒黃)1兩,破故紙(炒)5錢。 主治:久瀉久痢,腸滑不固,及婦人帶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