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命拒寒湯

援命拒寒湯

YUAN MING JU H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一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5.6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腎經 19%
胃經 17%
心經 13%
肝經 13%
肺經 6%
心包經 6%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援命拒寒湯中使用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溫陽化濕: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溫陽化寒之功效。援命拒寒湯主治寒邪內侵,脾陽虛衰,導致的畏寒肢冷、腹痛泄瀉等症狀,白朮可以溫陽散寒,健脾益氣,從根本上改善患者體質。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援命拒寒湯中其他藥物如附子、乾薑等,皆屬溫陽散寒藥,白朮與之配伍,可增強溫陽散寒之功效,使藥效更佳,更能有效驅寒止瀉,恢復患者健康。

援命拒寒湯中使用肉桂,主要基於其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適用於陽虛寒盛、面色蒼白、四肢冰冷、脈象沉細等症。

2. 回陽救逆: 肉桂具有回陽救逆之效,可用於治療陽氣虛衰、脈微欲絕、呼吸微弱、昏迷不醒等危重症狀。

在援命拒寒湯中,肉桂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可增強其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幫助患者恢復陽氣,抵禦寒邪。

援命拒寒湯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壯陽,助陽氣抵禦寒邪: 補骨脂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的功效,能增強人體陽氣,抵禦寒邪入侵,對於寒邪侵襲導致的陽虛、畏寒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2. 溫脾止瀉,固護脾陽: 補骨脂亦能溫脾止瀉,對於寒邪客脾導致的脾陽虛弱、腹瀉等症狀也有助益。援命拒寒湯中加入補骨脂,既能溫腎壯陽,又能溫脾止瀉,有助於提升整體陽氣,抵禦寒邪侵襲。

援命拒寒湯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腎壯陽,溫陽固脫:杜仲性溫,味甘辛,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溫陽固脫之效。援命拒寒湯主治寒邪傷陽,陽氣虛脫之證,杜仲可溫補腎陽,提升陽氣,有助於抵禦寒邪,恢復陽氣,達到溫陽固脫之功。
  2. 強筋骨,止痠痛:杜仲具有強筋骨、止痠痛之效,對於寒邪入侵,導致腰膝痠軟、肢體乏力等症狀,杜仲可以起到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驅寒止痛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援命拒寒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直中陰寒,腎經獨受」所致身顫、手顫,病因歸於「命門火衰,不能拒寒」。陰寒直中指寒邪直接侵襲體內深層(如腎經),非由表入裏漸進而成。命門火衰則無法溫煦周身,寒盛陽虛,故見顫抖等陰寒凝滯之象。方名「援命拒寒」即寓挽救命門之火、驅逐內寒之意。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白朮(3兩)為君藥

    • 大劑量白朮旨在健脾益氣,固守中焦。土厚則能制水,間接助腎陽(火生土,土伏水),且白朮性溫,可協同溫裏。
    • 另,《本草備要》謂白朮能「除寒濕」,與肉桂合用,可化內寒之濕濁。
  2. 肉桂(3錢)為臣藥

    • 肉桂辛甘大熱,直入腎經,補命門之火,《本草匯言》稱其「治沉寒痼冷之藥也」。
    • 與白朮相配,一溫腎陽,一健脾土,形成「火土相生」之勢,助陽氣布散。
  3. 破故紙(補骨脂,3錢)為佐藥

    • 性溫味苦,歸腎脾經,《開寶本草》載其「主五勞七傷,風虛冷,骨髓傷敗,腎冷精流」。
    • 專補腎陽而固攝,增強肉桂溫命門之功,並防陽氣外泄。
  4. 杜仲(3錢)為使藥

    • 甘溫入肝腎,強筋骨,《神農本草經》言其「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
    • 肝主筋,腎主骨,寒顫與筋骨失溫相關,杜仲助陽氣貫通筋骨,緩解顫抖。

全方配伍邏輯:

  • 溫補命門為核心:肉桂、破故紙聚焦腎陽,配伍杜仲引藥至筋骨。
  • 健脾以助火生:白朮大劑量健脾,既防寒濕困脾,又通過補土間接助腎陽(火賴土資)。
  • 標本兼治:治本在溫腎,治標在散寒止顫,尤適於腎陽驟衰、陰寒內驟之急症。

此方簡峻,藥少量重,體現「專攻命門」思路,與一般四逆湯類方不同,側重「火衰致顫」之特殊病機,展現中醫「同病異治」的辨證靈活性。

傳統服藥法


白朮3兩,肉桂3錢,破故紙3錢,杜仲3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手震顫動搖陰部感到寒冷

相同名稱方劑


援命拒寒湯, 出處:《辨證錄》卷一。 組成:白朮3兩,肉桂3錢,破故紙3錢,杜仲3錢。 主治:直中陰寒,腎經獨受,身顫手顫者,此爲命門火冷,不能拒寒使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