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溫湯

春溫湯

CHUN WE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8.3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2%
脾經 22%
肝經 18%
心經 12%
肺經 9%
胃經 9%
心包經 4%
腎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春溫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扶正: 春溫病常伴有氣虛乏力,神疲倦怠等症狀。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的功效,可扶助正氣,抵禦外邪,改善患者的虛弱狀態。
  2. 調和藥性: 春溫湯中常包含一些較寒涼的藥物,例如石膏、知母等,用於清熱解表。人參的溫性可以中和寒涼藥物的寒性,避免過寒傷正,保持藥性平衡,使藥效更加協調。

春溫湯中加入巴戟天,主要是因為其補腎壯陽的功效,能溫補脾腎,益氣固表。春溫病常伴有脾腎虛寒,表虛不固之症,巴戟天可溫補脾腎之陽氣,提高人體免疫力,抵禦外邪侵襲。此外,巴戟天還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改善春溫病引起的發熱、咳嗽、痰多等症狀,有助於病情的恢復。

春溫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兩大原因:

  1. 健脾益氣,燥濕化痰: 春季陽氣生發,容易導致脾胃虛弱,濕邪入侵。白朮性溫,味甘苦,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之效,能扶正祛邪,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脾胃功能,使濕邪難以侵襲。
  2. 配合其他藥物,協調藥性: 春溫湯中其他藥物如麻黃、桂枝等性溫燥,易傷津液,白朮則能補氣生津,緩解藥物的燥性,使藥物發揮最佳療效,達到溫和治病的目的。

春溫湯中加入杜仲,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補腎壯腰,固本培元:春溫湯多用於治療溫病初起,患者常有氣虛乏力、腰膝痠軟等症狀。杜仲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益氣力之功效,能改善患者的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有助於疾病的恢復。
  2. 利水消腫,扶正祛邪:春溫湯中常含有利水滲濕的藥物,杜仲也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幫助排出體內濕邪,促進疾病的康復。此外,杜仲還能調節人體免疫功能,提升抵抗力,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春溫湯中包含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春溫病多因寒邪客肺,陽氣受損。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可溫通經脈,振奮陽氣,驅散寒邪,助陽氣回升。
  2. 溫通心陽:春溫病多兼見心陽不振,心氣虛弱,出現心悸氣短、面色蒼白等症狀。肉桂能溫通心陽,改善心臟功能,提高血液循環,緩解心悸氣短等症狀,有助於恢復心氣。

春溫湯中加入菟絲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益精:菟絲子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的功效。春溫病常伴有氣虛、腎虛等症狀,菟絲子可補益腎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2. 固表止汗:春溫病患者常有發熱、汗出等症狀,菟絲子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減少汗液流失,防止病情加重。

因此,春溫湯中加入菟絲子,可有效治療春溫病的氣虛、腎虛、汗出等症狀,提高療效。

春溫湯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春季陽氣初生,易受寒邪侵襲,導致寒濕凝滯,出現發熱、惡寒、咳嗽等症狀。補骨脂性溫,入腎經,能溫腎陽、散寒邪,有助於驅散寒邪,溫煦陽氣,改善寒濕所致的症狀。
  2. 溫腎助陽: 春溫湯常用於治療陽虛寒證,而補骨脂具有溫腎壯陽的作用,能補腎氣、助陽氣,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溫陽散寒、扶正祛邪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繁體中文分析如下: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解析
本方主治「婦人下身冰冷,非火不暖,交感之時,陰中無溫熱之感」,屬中醫「胞宮虛寒」範疇。此症多因腎陽不足、命門火衰,導致陰部失於溫煦,進而影響房事感受,甚或伴隨月經後期、經血色黯、白帶清稀等寒象。古籍強調「暖宮助陽」為治療核心,需從補腎溫陽著手。

二、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1. 君藥:溫補命門,益氣助陽

    • 巴戟天、菟絲子、破故紙(補骨脂):三藥均歸腎經,共奏補腎壯陽之效。巴戟天強筋骨、祛風濕,菟絲子平補陰陽,補骨脂專溫命門之火,針對下元虛冷直接溫煦。
    • 人參、白朮:補脾益氣,取「後天養先天」之義。脾氣足則能化生精微充養腎精,間接助陽生火。
  2. 臣藥:散寒通脈,強筋固本

    • 肉桂:辛熱入血分,引火歸元,助陽藥直達下焦,破除沉寒痼冷。
    •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與巴戟天協同鞏固下焦氣血運行,改善腰膝痠冷等兼症。
  3. 佐使調和:標本兼治

    • 全方以補腎陽為主軸,佐以健脾益氣,使陽氣生化有源;更藉肉桂之溫通,使藥力深入胞宮。

三、治療原理
此方依「虛者補之」「寒者熱之」原則,透過多重路徑恢復下焦陽氣:

  1. 直溫腎陽:巴戟天、補骨脂等直接點燃命門之火,祛除陰寒。
  2. 氣血互生:人參、白朮補氣以促血行,改善盆腔氣血循環。
  3. 經絡溫通:肉桂偕杜仲疏通沖任二脈,使陽氣能布達陰部。

四、可能的延伸功效
若患者伴隨以下證候,亦可加減應用:

  • 經期小腹冷痛(酌加艾葉、香附)
  • 性慾淡漠(配伍仙靈脾、鹿角膠)
  • 腰膝痠軟無力(加續斷、桑寄生)

此方體現中醫「補火生土」與「精血同源」思想,非僅局部暖宮,更從整體調理陽氣輸布,使陰寒自散。

傳統服藥法


人參5錢,巴戟天5錢,白朮5錢,杜仲5錢,肉桂1錢,菟絲子5錢,破故紙3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春溫湯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春溫湯, 出處:《辨證錄》卷十一。 組成:人參5錢,巴戟天5錢,白朮5錢,杜仲5錢,肉桂1錢,菟絲子5錢,破故紙3錢。 主治:婦人下身冰冷,非火不暖,交感之時,陰中無溫熱之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