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桃蜜膏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其補腎強筋之效。杜仲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其富含杜仲膠、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骨骼生長,改善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腰痛、小便頻數等症狀。
桃蜜膏本身滋陰潤燥,與杜仲搭配,能更好地發揮補腎強筋、改善腰膝酸軟等功效。
桃蜜膏方劑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溫腎壯陽,散寒止痛:補骨脂性溫,味辛,歸腎經,可溫補腎陽,散寒止痛,適用於腎陽不足、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等症狀。
- 祛風燥濕,止癢止痛:補骨脂亦可祛風燥濕,止癢止痛,對於因濕邪侵襲而導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桃蜜膏中加入補骨脂,不僅能溫補腎陽,更可兼具祛風燥濕之效,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桃蜜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腰痛」,屬中醫「痹證」「虛勞」範疇。古代醫家認為腰痛多因腎虛、氣血不足或寒濕阻滯所致,而本方以溫補肝腎、強筋壯骨為主,適用於腎陽不足、腰府失養之虛性腰痛,症見腰膝痠軟、冷痛綿綿、勞累加重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性味歸經
杜仲(4兩)
- 性味:甘溫,歸肝、腎經。
-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神農本草經》載其「主腰脊痛,益精氣,堅筋骨」。
- 作用:為君藥,直接針對腎虛腰痛,通過溫補肝腎,改善腰膝無力。
故紙(補骨脂,2兩)
- 性味:辛、苦,溫,歸腎、脾經。
- 功效:補腎助陽、溫脾止瀉,《開寶本草》謂其「主五勞七傷,風虛冷,骨髓傷敗,腎冷精流」。
- 作用:為臣藥,助杜仲溫腎陽,兼散寒濕,強化止痛之效。
桃核肉(胡桃仁,30個)
- 性味:甘溫,歸腎、肺、大腸經。
- 功效:補腎固精、潤腸通便,《醫林纂要》稱其「補腎,潤命門,固精」。
- 作用:為佐藥,溫補腎精,滋養腰脊,兼緩和大蜜之黏膩。
煉蜜
- 性味:甘平,歸脾、肺、大腸經。
- 功效:補中緩急、潤燥解毒,並調和藥性,使膏方滋而不滯。
2. 組方邏輯
此方以「 腎虛腰痛 」為核心病機,三藥協同形成「 溫腎—壯陽—填精 」的治療鏈:
- 杜仲補肝腎之氣,強健筋骨,奠定治本基礎;
- 補骨脂溫腎陽、散寒濕,針對腰痛之標(寒凝氣滯);
- 胡桃仁滋養腎精,助陽而不燥,契合「精血同源」之理;
- 蜂蜜為賦形劑,兼顧補益中氣,助力藥效緩釋吸收。
3. 可能現代適應延伸
依組成推論,除傳統腰痛外,或可應用於:
- 慢性腰肌勞損、骨質疏鬆屬腎陽虛者;
- 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變,伴有畏冷、夜尿頻多等腎陽不足證。
總結:桃蜜膏以溫補腎陽為主,兼顧填精益髓,體現中醫「 腰為腎之府 」的理論,通過補虛祛寒以緩解腰痛,適合虛證而非實證(如濕熱瘀血型腰痛忌用)。
傳統服藥法
杜仲4兩,故紙2兩,桃核肉30個。
煉蜜為膏。
空心滾水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腰骶痛前列腺炎慢性腎衰竭腎絲球腎炎
相同名稱方劑
桃蜜膏, 出處:《嵩崖尊生》卷十三。 組成:杜仲4兩,故紙2兩,桃核肉30個。 主治:腰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