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黃牛膽煎方中加入豬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藥性相輔相成: 牛膽性寒,味苦,善清熱解毒,瀉火定驚;豬膽性微寒,味苦,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兩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並能更好地瀉火定驚。
- 藥性相使: 豬膽入肝膽經,可助牛膽藥力直達病所,加強其清熱解毒、瀉火定驚之效。同時,豬膽可潤燥,緩解牛膽的燥性,避免其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黃牛膽煎中含有熊膽,主要原因如下:
- 傳統觀念:傳統中醫理論認為熊膽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驚厥、癲癇等症。古籍中多有記載,將熊膽視為珍貴藥材,故黃牛膽煎中亦沿用此觀念。
- 藥理作用: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熊膽中含有熊膽酸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鎮痛作用,在治療某些疾病方面確實有一定效果。然而,由於熊膽來源稀少,且存在動物保護倫理問題,現今已逐漸被其他藥物替代。
黃牛膽煎方劑中使用胡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胡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黃牛膽煎方劑主治熱毒壅盛、神昏譫語、高熱不退等症,而胡黃連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毒,緩解患者的病情。
- 瀉火定驚: 胡黃連還可以瀉心火、定驚悸,對於因熱毒上擾心神導致的驚厥、煩躁不安等症狀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黃牛膽煎方劑中往往還會配伍其他具有鎮靜安神功效的藥物,與胡黃連協同作用,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黃牛膽煎方劑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藥性,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善於清泄心火、肝火,並能燥濕熱,解毒消炎。方劑中加入黃連,可針對肝膽濕熱、心火亢盛等病因,起到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效,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同時,黃連的苦寒之性,也能抑制肝膽濕熱的滋生,防止病情反覆。
黃牛膽煎中加入秦皮,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和解毒止癢的功效。
秦皮味苦寒,入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癢的功效。黃牛膽煎中,秦皮主要用於清熱燥濕,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瘡瘍等症狀。同時,秦皮的解毒止癢功效也能幫助緩解由濕熱引起的皮膚炎症。
因此,秦皮的加入能夠協同黃牛膽的清熱解毒功效,使方劑更加全面有效地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病。
黃牛膽煎方劑中加入蜂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和苦味: 黃牛膽味苦,且性寒,蜂蜜則味甘性平,加入蜂蜜可以有效緩和其苦味,使藥物更容易服用,同時也減輕對胃腸道的刺激。
- 增強藥效: 蜂蜜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潤燥止咳的作用,與黃牛膽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疾病的作用。此外,蜂蜜還能潤滑腸道,促進藥物吸收,提升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黃牛膽煎」主治「眼澀痛」,意指眼睛乾澀、疼痛不適,此症狀多屬中醫「肝熱上擾」或「陰虛火旺」所致。古代醫家認為,眼目與肝膽經絡密切相關,肝開竅於目,若肝膽火熱上炎,或津液不足,則易見眼乾澀、紅腫疼痛。本方以膽汁為君藥,結合清熱解毒之品,推測其功效為清瀉肝膽實火、滋潤眼目,適用於火熱熾盛或津虧夾熱之眼疾。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膽汁類:清熱瀉火,引藥入肝
- 黃牛膽、鯉魚膽、豬膽、羊膽、熊膽:五種膽汁皆具苦寒之性,能清熱解毒、瀉肝膽之火。
- 熊膽尤擅明目退翳,《藥性論》載其「主目赤障翳」;
- 其他動物膽汁則協同增強清熱之力,且膽汁質地黏稠,可潤燥緩解眼乾。
- 膽汁屬「同氣相求」之品,引藥入肝經,直達病所。
(2)清熱燥濕藥:瀉火解毒
- 胡黃連、黃連:苦寒清熱,胡黃連偏清虛熱,黃連專瀉實火,二者合用可退肝膽鬱熱。
- 秦皮:苦澀微寒,《神農本草經》謂其「主目赤腫痛」,與黃連協同清肝明目。
(3)白蜜:潤燥緩急
- 白蜜甘平,既能緩和諸藥苦寒之性,防止傷陰,又能滋潤眼目,改善乾澀疼痛。
(4)製法原理
- 蒸製法:藉飯甑蒸氣溫和加熱,使藥物有效成分融合,同時減緩膽汁腥烈之氣。
- 綿濾取汁:確保藥液純淨,適合點眼,避免雜質刺激。
三、整體方義與機理
此方以**「苦寒瀉火為主,甘潤護陰為輔」**為原則:
- 清熱瀉火:膽汁與連類藥物直接清除肝膽火毒,治標以緩解眼痛;
- 滋潤眼目:白蜜與膽汁黏潤之性,潤澤局部燥熱,標本兼顧。
- 外用點眼:藥物直達病位,避免口服苦寒傷胃,符合「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傳統觀念。
四、推論適用證型
結合方劑組成,推測其適應證為:
- 肝膽火熾:眼瞼紅腫、灼痛明顯,分泌物黃稠;
- 津虧夾熱:眼乾澀伴輕微充血,久視疲勞加重。
此方體現古代眼科外用方的特色,結合瀉火與潤燥雙重作用,針對熱邪傷津之眼疾設計。
傳統服藥法
黃牛膽汁半合,鯉魚膽汁半合,豬膽汁半合,羊膽汁半合,熊膽1分,胡黃連1分(搗末),黃連1分(去須,為末),秦皮1分(搗末),白蜜3兩。
上將黃連、秦皮、胡黃連等末,入白蜜並膽汗拌和,入瓷瓶子內,以油單封頭牢系,坐飯甑中蒸,以飯熟為度,用新綿濾過。
每以銅箸取如麻子大,點眥頭,日2-3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肝明目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不宜服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便秘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黃牛膽煎,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組成:黃牛膽汁半合,鯉魚膽汁半合,豬膽汁半合,羊膽汁半合,熊膽1分,胡黃連1分(搗末),黃連1分(去須,爲末),秦皮1分(搗末),白蜜3兩。 主治:眼澀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