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膽膏中包含豬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豬膽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其膽汁成分包含膽酸、膽固醇等,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 引藥入肝,增強療效: 五膽膏多用於治療肝膽濕熱、肝火上炎等病症,而豬膽具有引藥入肝的作用,可將藥效導入肝臟,增強藥物療效。同時,豬膽與其他藥材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更好地發揮各藥材的功效。
五膽膏中加入蜂蜜,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一、增進藥效: 蜂蜜性甘溫,具有潤燥、止痛、解毒等功效。與五膽膏中其他藥材搭配,可增強藥力,促進藥效發揮,更有效治療相關疾病。
二、改善口感: 五膽膏中多為苦寒藥材,加入蜂蜜可以改善苦味,使藥物更易於服用,提高患者的服藥意願,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五膽膏中加入胡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胡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減輕局部疼痛和腫脹。
- 燥濕止癢: 五膽膏用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皮膚病,胡黃連的燥濕止癢作用能有效緩解皮膚瘙癢症狀,促進皮膚病癒合。
胡黃連與其他藥材相配合,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達到治療皮膚疾病的目的。
五膽膏中添加青皮,主要是利用其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
青皮性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散結、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五膽膏本身以行氣止痛為主要功效,而青皮的加入可以加強其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作用,進一步緩解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導致的疼痛、腹脹等症狀。
此外,青皮還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對於因肝氣鬱結導致的消化不良也有輔助作用。
五膽膏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之效。五膽膏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膽汁鬱滯所致的黃疸、腹痛、嘔吐等症。黃連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清除濕熱,緩解膽道炎症,促進膽汁分泌,達到治療目的。
- 瀉火除煩: 黃連能瀉心火,除煩熱,對於濕熱鬱結導致的煩躁不安、口苦咽乾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五膽膏中包含熊膽,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熊膽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治療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如疔瘡、腫毒、濕疹等。
- 消炎止痛: 熊膽亦有消炎止痛之功效,能緩解炎症反應,減輕疼痛感。
五膽膏以熊膽為主要成分,可發揮其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之效,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膽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目疾」,即泛指各類眼目病證。古代醫家以膽汁苦寒清熱、蜜糖潤緩的特性,針對目赤腫痛、翳膜遮睛、睛生瘀肉等熱性眼疾,具清瀉肝膽火毒、退翳明目之效。外用點眼使藥力直達病所,緩解局部紅腫熱痛。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五膽協同清熱
- 熊膽:苦寒,歸肝膽心經,長於清肝明目、解毒退翳,為眼科要藥。
- 鯖膽、鯉膽(魚膽):性寒,助清肝火,消目赤腫痛,然魚膽具毒性(※註:現今已知部分魚膽含劇毒,臨床已避免使用)。
- 豬膽、羊膽:苦寒瀉火,清熱潤燥,緩解眼部燥熱。
- 五膽合用,以動物膽汁「同氣相求」之性,強化清肝膽實火、解毒消腫之效。
川蜜調和緩潤
- 蜂蜜甘平,能潤燥解毒,緩和諸膽苦寒峻烈之性,防止過於傷陰;其黏稠質地亦有助膏劑附著眼表,延長藥效。
熬製與外用機理
- 以銀/銅銚熬膏,取其「金制木」五行相剋之理(肝屬木,眼為肝竅),抑肝火上行。
- 微火煎煉使藥性濃縮,外用點眼直接作用于眼部經絡(如足厥陰肝經連目系),清火退翳。
綜論
此方以「苦寒清瀉」為核心,結合「以膽治膽」(肝膽相表裏)的取象比類思維,針對肝膽火熾上攻目竅之證。透過膽汁的清熱解毒力與蜂蜜的潤護,達到瀉火不傷陰、明目兼退翳的效果,體現傳統「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用藥邏輯。
傳統服藥法
熊膽、鯖膽、鯉膽、豬膽、羊膽、川蜜各等分。
上將膽、蜜入銀銚或銅銚中,微火熬成膏,取起用瓷盒藏之,出火毒。
點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膽膏, 出處:《攝生秘剖》卷四。 組成:熊膽、鲭膽、鯉膽、豬膽、羊膽、川蜜各等分。 主治:—切火熱赤眼,流淚爛弦、怕熱羞明,或痛或癢。
五膽膏,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青羊膽1枚,黃牛膽汁1合,熊膽1分,鯉魚膽3分,烏雞膽3分(5枚),牛黃半兩(細研)。 主治:眼遠視不明,常見黑花,欲成內障。
五膽膏, 出處:《金鑑》卷七十八。 組成:豬膽汁2錢5分,黃牛膽汁2錢5分,羊膽汁2錢5分,鯉魚膽汁2錢5分,白蜜2兩,胡黃連(研末)2錢5分,青皮(研末)2錢5分,川黃連(研末)錢5分,熊膽2錢5分。 主治:目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