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膽

熊膽

XIONG DAN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熊膽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熊膽,其清熱解毒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針對一種疾病,而是展現出多面向的清熱作用。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熊膽性味苦寒,能走肝膽二經,瀉去體內過盛的熱邪。文中以小兒疳積致目翳為例,說明熊膽能清瀉肝、膽、脾三臟的熱邪,達到治療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該書也強調,若目翳非因疳積,而是肝腎兩虛所致,則不宜使用熊膽,需採取滋陰養血的治療方法。這說明熊膽的清熱並非適用所有熱證,需辨證施治。

其他醫籍也從不同角度佐證熊膽的清熱解毒作用。《藥性論》、《新修本草》、《日華子諸家本草》等,皆記載熊膽能治療各種因熱邪引起的疾病,例如小兒疳積、瘡瘍等,顯示其在清熱解毒方面的廣泛應用。 《醫學入門》更提到其可點眼去翳,塗治惡瘡,說明熊膽的清熱作用可外用於治療局部感染。而《本草綱目》則更全面地總結了熊膽的功效,包括退熱、清心、平肝、明目等,再次印證其清熱解毒的藥理特性。 從《本草述鉤元》、《本草求原》、《隨息居飲食譜》等書中關於熊膽治療喉痹、蓄血、血淋、疽等疾病的記載,也能看出熊膽清熱解毒功效的深遠影響,這些疾病的病機都與熱邪相關,熊膽的應用,正體現了其在調節體內陰陽平衡、清除熱毒方面的作用。綜觀各家醫籍,熊膽的清熱解毒功效,體現在它能針對不同臟腑、不同病症的熱邪,發揮其清熱瀉火的作用。

2. 去風止痙

熊膽,自古以來即被視為名貴中藥,其「去風止痙」功效,雖非單方專長,卻可從多部古代醫籍中窺見其作用機理。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熊膽苦寒,走肝膽二經,能瀉熱。文中提及熊膽用於小兒疳積導致的目翳,是因為疳積致使肝脾邪熱壅滯,氣血虛弱,熊膽能清瀉肝膽脾的熱邪,使症狀得以緩解。此處並非直接說明「去風止痙」,但暗示熊膽能清熱解毒,而部分痙攣、抽搐等症狀,也與肝膽熱邪有關,因此間接體現其對某些因熱邪引起的痙攣具有緩解作用。

其他典籍則從不同角度佐證熊膽的功效。《藥性論》、《新修本草》、《日華子諸家本草》等都記載熊膽能治小兒疳積、惡瘡等,這些疾病若伴隨痙攣,熊膽的清熱解毒作用也能間接發揮作用。 《醫學入門》中記載熊膽可點眼去翳,說明其能清肝明目,而肝腎虧虛也可能導致痙攣,因此熊膽的清熱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相關症狀。《本草綱目》則更直接地指出熊膽能「平肝」,肝風內動是許多痙攣性疾病的重要病機,因此平肝也就間接地具有止痙作用。

總而言之,熊膽「去風止痙」的功效,並非其主要功能,而是源於其苦寒清熱、平肝瀉火等藥性,在某些因肝膽熱邪或肝風內動引起的痙攣性疾病中,可起到輔助作用。其具體作用機理及臨牀應用,仍需結合其他藥物及整體辨證施治。

3. 清肝明目

熊膽入藥,歷代本草多有記載,其「清肝明目」之效,主要源於其苦寒的藥性。諸多古代醫籍對其功效都有描述,並非單純「清肝明目」這麼簡單,而是針對不同病因,展現其多樣療效。

《神農本草經疏》中指出,熊膽與象膽藥性相似,皆苦寒,能走肝膽二經,瀉去肝膽的過盛之熱。書中特別提到小兒疳積導致目生翳障的情況,認為是肝脾二臟邪熱壅滯所致,熊膽能瀉去這些熱邪,使目翳消除。然而,該書也強調,若目疾非因疳積,而是肝腎兩虛,則熊膽寒涼之性反而不利,需另選溫補藥物。

《本草綱目》則更簡潔地概括熊膽的功效:「退熱,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殺蛔、蟯蟲。」這說明熊膽的「清肝明目」功效,是其整體清熱解毒、平肝瀉火作用的體現,其去翳作用主要針對肝火上炎引起的目疾。其他典籍如《藥性論》、《新修本草》、《日華子諸家本草》、《醫學入門》等,也記載熊膽治療各種炎症、疳疾等,間接佐證其清熱解毒、消炎功效,有助於改善因肝火鬱結而引發的視力問題。

綜觀以上古籍,熊膽的「清肝明目」並非單一作用,而是其清熱解毒、瀉火功效在眼科疾病中的體現,其應用需謹慎,需根據病因病機,辨證施治。 尤其需注意,古代醫籍記載多為經驗總結,現代應用需結合現代醫學知識,切勿自行用藥。

4. 清熱瀉火

熊膽,其「清熱瀉火」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指某一類熱症,而是涵蓋多個方面。

《神農本草經疏》將熊膽與象膽相類比,認為其苦寒之性可走肝膽二經,瀉去體內過剩的熱邪。書中特別提到熊膽能治療小兒疳積導致的目翳,認為這是肝脾二臟邪熱壅滯所致,熊膽能清瀉此熱,使症狀得以改善。然而,該書也強調,若目翳非因疳積,而是肝腎兩虛,則不宜使用熊膽,需採用滋陰養血的治療方法。這點說明熊膽的清熱並非適用於所有熱症,需辨證施治。

其他典籍也佐證了熊膽的清熱瀉火功效,但著重點各有不同。《藥性論》、《新修本草》、《日華子諸家本草》等書都提到其治療各種疳疾、瘡瘍的作用,這也與清熱解毒相關。 《醫學入門》則著重其明目去翳的功效;《本草述鉤元》記載其治喉痹;《本草求原》提及其治療蓄血、血淋;《隨息居飲食譜》則記載其可治療疽。 《本草綱目》則將其功效概括為退熱、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殺蟲等,涵蓋範圍廣泛。

綜上所述,熊膽的「清熱瀉火」功效並非單一的,而是通過其苦寒之性,作用於肝膽等臟腑,從而達到清瀉邪熱,治療不同病症的效果。但其應用需謹慎,需根據病症辨證施治,而非一概而論。

古代典籍

5. 平肝息風

熊膽,其「平肝息風」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主要與其苦寒的藥性相關。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熊膽「氣味與象膽同,其所主亦相似。凡膽皆極苦寒,而能走肝、膽二經,瀉有餘之熱」。這說明熊膽的苦寒之性,能夠直接作用於肝膽二經,清瀉肝膽之熱。肝火旺盛往往導致肝陽上亢,出現肝風內動,引發頭痛、眩暈、抽搐等「肝風」症狀。熊膽清瀉肝火,則能抑制肝陽,達到平肝息風的效果。書中更以小兒疳積導致目翳為例,說明熊膽能瀉肝膽脾之熱,從而改善症狀。但需注意,該書也強調,若目翳非因疳積,而是肝腎兩虛,則不宜使用熊膽。

《本草綱目》則更直接地指出熊膽有「平肝」功效,並佐以「明目去翳」等功效,說明其清肝瀉熱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因肝火上亢導致的目疾,間接印證其平肝息風的作用。其他典籍如《藥性論》、《新修本草》、《日華子諸家本草》、《醫學入門》等,雖然著重於熊膽的殺蟲、消腫、治瘡等功效,但這些疾病的產生,也可能與肝火過盛或體內毒素累積相關,因此熊膽的清熱解毒作用,也間接地輔助了其平肝息風的效果。總體而言,古籍記載顯示熊膽平肝息風之效,主要基於其苦寒清瀉肝膽之熱的特性。

熊膽的現代功效


1. 止痛功效

熊膽汁含膽酸和膽汁酸,具有藥理作用,可止痛。中醫以熊膽汁治療頭痛、牙痛、胃痛等疼痛症狀。

熊膽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入丸散,0.2-0.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點眼。

熊膽的炮製


去淨皮膜,研成細末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熊膽注意事項重點:

  1. 虛證禁服:體質虛弱者禁服,容易損耗正氣。
  2. 藥物配伍禁忌:忌與防己、地黃同用。
  3. 虛象禁用:若有虛熱、陽氣不足的症狀,嚴禁使用。
  4. 法律問題:由於獵殺熊取膽是非法行為,會對熊的生命和生態系統造成傷害,故不建議使用。

熊膽相關的方劑


熊膽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痔瘡膀胱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腎及輸尿管結石鏈球菌性咽喉炎軟性下疳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尿道膿傷小便疼痛皮膚顏色發黃黃疸癲癇失眠耳鳴頭痛疼痛四肢抽搐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