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Selenarctos thibetanus G. Cuvier Vesica Fellea Ursi Bear Gall Bladder, Gall Of Ursus Arctos Linnaeus Brown Bear
- 別名:狗熊膽,登倉,狗熊,黑熊,豭羆,豬熊,馬熊,黑瞎子,狗駝子,黃熊,人熊,羆,黑瞎子膽,熊
- 藥品來源:熊科動物黑熊、東北馬熊或棕熊膽囊內的幹燥膽汁。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 甘肅, 新疆, 陝西, 青海, 西藏, 雲南, 四川, 吉林, 黑龍江, 安徽,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貴州, 福建, 台灣, 陜西, 西南地區, 東北地區, 華南地區
- 生長環境: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02-10
熊膽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熊膽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小兒熱盛驚風、癲癇、抽搐、黃疸等症。外用可治癰腫、痔瘡、目赤云翳等症。
《唐本草》記載,熊膽可治療時時氣熱盛變為黃疸、暑月久利、心痛等症。
2. 去風止痙
熊膽具有去風止痙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風痙、痙攣等症狀。
熊膽中的主要成分為膽汁酸,膽汁酸具有鎮靜、抗驚厥的作用,能抑制神經系統的興奮,從而起到去風止痙的作用。此外,熊膽中還含有熊膽素、熊膽酸等成分,這些成分也具有鎮痛、抗炎的作用,能進一步緩解風痙、痙攣等症狀。
熊膽的去風止痙功效在臨牀上有廣泛的應用,常被用於治療風寒痺痛、頭痛、眩暈、痙攣、抽搐等症狀。
3. 清肝明目
熊膽清肝明目,治目赤障翳,淚癢。或塗惡瘡、痔瘺。
熊膽含有膽汁酸,具有抗菌消炎、清熱解毒、促進組織再生等作用。用於治療眼疾時,可改善視力,緩解炎症;用於治療皮膚疾病時,可促進傷口癒合。
4. 清熱瀉火
熊膽性苦寒,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之功。其能清肝明目,瀉肺降火,涼心息風,解毒消腫。主治溫熱病,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口瘡舌爛,心煩失眠,癲癇驚厥,瘡瘍腫毒,痔瘡下血等症。
古代典籍 ►
- 《神農本草經疏》:「熊膽氣味與象膽同,其所主亦相似。凡膽皆極苦寒,而能走肝、膽二經,瀉有餘之熱。小兒疳積,多致目內生翳障者,以肝、脾二臟邪熱壅滯,則二臟之氣血日虛、閉塞日甚故也。用此瀉肝、膽、脾家之熱,則內邪清而外障去矣。如不因疳證而目生翳障,及痘後蒙閉者,多因肝、腎兩虛,宜滋陰、養血、清熱為急,諸膽皆不得用。 」
- 《新修本草》:「療時時氣熱盛變為黃疸,暑月久利,心痛。 」
- 《本草綱目》:「退熱,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殺蛔、蟯蟲。 」
5. 平肝息風
《綱目》記載熊膽能「平肝、息風」。「平肝」指調和肝氣,使肝氣不亢盛,從而緩解肝火引起的症狀,如頭暈、目眩、耳鳴、失眠等。「息風」指平息肝風,使肝風不擾動,從而緩解肝風引起的症狀,如四肢抽搐、口眼歪斜、言語謇澀等。有研究指出,熊膽中含有牛磺熊脫氧膽酸,具有解痙、抗驚厥的作用,可緩解肝風引起的痙攣、抽搐等症狀。
熊膽的現代功效
1. 止痛功效
熊膽汁含膽酸和膽汁酸,具有藥理作用,可止痛。中醫以熊膽汁治療頭痛、牙痛、胃痛等疼痛症狀。
熊膽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入丸散,0.2-0.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點眼。
熊膽的炮製
去淨皮膜,研成細末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虛證禁服。虛證禁服。
- 《藥性論》:惡防己、地黃。
- 《本經逢原》:凡實熱之證,用之鹹宜,茍涉虛象,便當嚴禁。
- 熊膽的使用有法律問題,因為獵殺熊以取得熊膽是非法的,而且對熊的生命和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因此不建議使用。
熊膽相關的方劑
熊膽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痔瘡膀胱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腎及輸尿管結石鏈球菌性咽喉炎軟性下疳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尿道膿傷小便疼痛皮膚顏色發黃黃疸癲癇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