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蝦蟆丸

麝香蝦蟆丸

SHE XIANG XIA M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偏寒 (0.5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8%
肝經 17%
脾經 14%
心經 13%
大腸經 12%
肺經 11%
膽經 5%
腎經 5%
胃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肺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麝香蝦蟆丸」中的「蝦蟆」,指的是蟾蜍。這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其藥用部位主要為蟾酥和蟾衣。

蟾酥性寒,味苦,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止痙的功效。其毒性較強,通常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治療各種毒蛇咬傷、疔瘡腫毒、跌打損傷等症狀。

而蟾衣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生肌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煩躁、瘡瘍腫毒、燙傷等症狀。

因此,將「蝦蟆」加入「麝香蝦蟆丸」中,主要利用其解毒消腫、止痛止痙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麝香蝦蟆丸中包含訶子,主要是由於其收斂止瀉的作用。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脾、大腸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降火生津的功效。方中使用訶子,旨在收斂腸道,固澀止瀉,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腹瀉、痢疾等症狀的目的。此外,訶子還可清熱解毒,有助於消除腸道炎症,促進疾病康復。

麝香蝦蟆丸中加入胡黃連,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胡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方中以麝香、蟾酥等溫燥之品為主,容易引發內熱,胡黃連可起到清熱瀉火,平衡方劑寒熱的作用,避免燥熱傷陰。
  2. 抗炎止痛: 胡黃連中的黃連素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可輔助方中其他藥物,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麝香蝦蟆丸中加入黃連,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瀉火除煩: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除煩的功效。方中麝香、蟾酥等藥性峻烈,容易產生燥熱,而黃連可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防止產生不良反應。
  2. 抑制毒性,減輕副作用: 麝香、蟾酥等藥物具有較強的毒性,黃連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其毒性,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同時,黃連也能緩解藥物引起的燥熱、口乾舌燥等不適症狀,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麝香蝦蟆丸中包含蘆薈,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蘆薈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麝香、蟾酥等配伍,可加強清熱解毒之力,對於熱毒壅盛、瘡瘍腫毒等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活血化瘀:蘆薈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消腫止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如乳香、沒藥等配伍,可加強活血化瘀之力,對於瘀血阻滯、疼痛腫脹等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蘆薈在麝香蝦蟆丸中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活血化瘀,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麝香蝦蟆丸中包含熊膽,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熊膽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此方以麝香、蟾酥為主,性峻烈,容易引起熱毒,熊膽可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灼傷正氣。
  2. 配合麝香、蟾酥,增強療效: 熊膽與麝香、蟾酥相配伍,能互相增強藥效,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熊膽能引導麝香、蟾酥的藥力直達病竈,發揮更強的消腫止痛作用。

麝香蝦蟆丸方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通心陽,化瘀止痛:丁香味辛性溫,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通心陽、散寒止痛、活血化瘀之效。方中以麝香、蟾酥等溫熱藥物為主,用丁香溫通心陽,助其散寒止痛,並協同化瘀,以達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效。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丁香可與方中其他藥物相配,起到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例如,丁香可緩解麝香的燥烈之性,防止其過於耗氣傷陰;亦可協同蟾酥,加強其攻毒消腫之效。

麝香蝦蟆丸中的硃砂主要是因其強效的安神定驚作用。硃砂能夠幫助緩解由於神經系統問題引起的焦慮和不安,改善心神不寧的狀況。此外,硃砂的血液循環促進效果也能提高麝香蝦蟆丸的整體療效,使其對於相關病症的治療更為有效。

麝香蝦蟆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昏迷、神志不清、中風昏厥等症狀,而蝦蟆丸本身亦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二者合用,可增強醒神開竅之力,提高療效。
  • 引藥入藥:麝香氣味濃烈,可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竈,增強藥效。例如,蝦蟆丸中其他藥材如蟾酥、天麻等,均具有較強的藥效,但可能難以直接作用於病竈,而麝香的引導作用,可使這些藥材更有效地發揮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麝香蝦蟆丸」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腦疳」,為古代兒科常見疳證之一,其典型症狀包括:

  1. 頭部病變:頭髮乾枯如穗,或頭皮生瘡潰爛。
  2. 顏面虛腫:腮臉浮腫,可能與營養不良或濕熱蘊結有關。
  3. 消化失調:腹冷久瀉,反映脾胃虛寒或積滯生蟲。

腦疳的病因,古醫多歸於「蟲積、濕熱上攻」或「脾胃虛弱,氣血虧損」,導致頭面、消化系統異常。本方通過殺蟲、清熱、健脾、開竅等作用,針對小兒體質調整。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殺蟲消疳

    • 蝦蟆(蟾蜍):燒灰存性,取其殺蟲解毒之效,傳統用於疳證、瘡瘍。
    • 胡黃連、黃連:清濕熱、除疳熱,針對濕熱內蘊或蟲積化熱。
    • 蘆薈、熊膽:清肝瀉火、殺蟲通便,助祛除內生鬱熱。
  2. 溫中固腸

    • 訶黎勒(訶子):煨用澀腸止瀉,改善久瀉;其酸性兼能殺蟲。
    • 丁香:溫中降逆,緩解腹冷、嘔惡,平衡黃連之寒涼。
  3. 開竅鎮驚

    • 麝香:芳香走竄,開竅醒腦,可能用於腦疳伴神昏或頭瘡穢濁。
    • 丹砂(朱砂):鎮心安神,傳統用於小兒驚疳。
  4. 配伍特點

    • 寒溫並用:黃連、熊膽清熱,配丁香、訶子溫中,避免過伐脾胃。
    • 攻補兼施:殺蟲清熱為主,佐以訶子固澀,防止久瀉傷正。
    • 標本兼顧:直擊蟲積濕熱(本),同時改善頭瘡、腹瀉(標)。

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1. 抗寄生蟲與消炎:蝦蟆、蘆薈、熊膽可能有抑制腸道寄生蟲或皮膚感染的作用。
  2. 調節腸道功能:訶子、丁香協調腸道蠕動,改善腹瀉與消化不良。
  3. 神經調節:麝香、丹砂或對中樞神經有輕微鎮靜效果,緩解疳證煩躁。

此方體現古代「疳證多夾蟲、熱」的辨證思維,通過複合作用改善小兒虛實夾雜之證。

傳統服藥法


蝦蟆1個(去腸肚,燒灰),訶黎勒5枚(面裹燒熟,去面並核),胡黃連半兩,黃連(去須)半兩,蘆薈(研)1分,熊膽(研)1分,丁香20粒,丹砂(研)1錢,麝香(研)1錢。
上為末,水浸炊餅心為丸,如麻子大。
2歲兒每服10丸,溫粥米飲送下,每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腮腺炎腹中感到寒冷

相同名稱方劑


麝香蝦蟆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組成:蝦蟆1個(去腸肚,燒灰),訶黎勒5枚(面裹燒熟,去面并核),胡黃連半兩,黃連(去須)半兩,蘆薈(研)1分,熊膽(研)1分,丁香20粒,丹砂(研)1錢,麝香(研)1錢。 主治:小兒腦疳。頭發作穗,或頭上生瘡,或腮臉虛腫。或腹冷久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