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柏煎丸
HUANG BAI JI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7
熱/寒比例
極寒 (0.14)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7%
胃經 22%
肝經 16%
膀胱經 5%
腎經 5%
心經 5%
膽經 5%
脾經 5%
肺經 5%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脾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柏煎丸方劑中包含黃柏,是因其藥性寒涼,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可清泄腎經實火,治療因濕熱蘊結導致的尿赤、尿痛、淋濁、帶下等症。同時,黃柏也可清解肺熱,治療咳嗽痰黃、胸悶、口渴等症。
因此,黃柏作為黃柏煎丸中的主要藥物,發揮清熱利濕、瀉火解毒的作用,是治療濕熱蘊結之證的常用藥物。
黃柏煎丸方劑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燥濕止痢: 黃柏與黃連皆屬苦寒之性,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兩者相輔相成,可增強藥效,更能有效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腸炎、痢疾等疾病。
- 相生相剋,協調藥性: 黃柏偏於燥濕止瀉,黃連則更擅長清熱瀉火。兩者互相配合,可避免單味藥物過於燥烈或寒涼,使藥性更為協調,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黃柏煎丸中加入胡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瀉火,燥濕止癢: 胡黃連味苦寒,善於清熱瀉火,燥濕止癢,與黃柏的功效相輔相成,加強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療效。
- 相生相剋,增強藥效: 黃柏偏於瀉火燥濕,而胡黃連則兼具清熱解毒之功,二者相生相剋,既能避免單味藥物的偏性,又能增強藥效,使藥力更趨平和有效。
黃柏煎丸中加入蘆薈,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瀉熱解毒:蘆薈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可與黃柏的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作用相輔相成,加強清熱解毒的效果,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毒火熾盛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疹等。
- 潤腸通便:蘆薈可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泄體內毒素,改善便祕等症狀,配合黃柏的清熱燥濕作用,可治療因濕熱內蘊引起的便祕。
蘆薈與黃柏相配,清熱瀉火、潤腸通便,可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毒火熾盛等病症。
黃柏煎丸方中加入訶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固澀,止瀉止痢: 訶子味酸澀,性微寒,入脾、大腸經。其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的功效,可有效控制因脾虛、腸滑導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黃柏煎丸多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導致的腸滑泄瀉,而訶子可輔助黃柏清熱解毒,收斂止瀉,相輔相成。
- 保護腸胃,潤腸通便: 訶子除收斂止瀉外,還能保護腸胃,潤腸通便。其酸澀之性可緩解腸道炎症,而其潤腸通便的作用能幫助排泄宿便,進一步改善腸道功能。此功效能與黃柏清熱解毒,緩解腸道炎症的作用相協調,達到治療濕熱下注,導致的腸道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柏煎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小兒驚疳,身熱頰赤,滿口瘡,腹脹發渴。
- 驚疳:指小兒疳積伴隨驚風症狀,多因脾胃虛弱、濕熱內蘊,化熱生風所致,可見煩躁、抽搐等。
- 身熱頰赤:熱邪內擾,上攻頭面,反映陽明或肝膽鬱熱。
- 滿口瘡:口腔潰瘍多與心脾積熱或陰虛火炎相關,此處應屬濕熱燔灼口腔黏膜。
- 腹脹發渴:脾胃濕熱壅滯,氣機不暢則脹;熱傷津液則口渴。
綜合而言,此方所治為濕熱內蘊,化火生風之證,病位涉及脾胃、肝膽,以清熱燥濕、解毒斂瘡為主。
組成藥物之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藥物性味歸經與功效
黃柏(蜜炙):
- 性味:苦寒,歸腎、膀胱、大腸經。
- 作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蜜炙緩和苦寒之性,兼顧護胃。
- 針對:濕熱下注、口瘡、疳熱。
黃連:
- 性味:苦寒,歸心、脾、胃、肝膽經。
- 作用:清心胃之火,燥濕解毒。
- 針對:口瘡、腹脹(中焦濕熱)、驚疳(心肝火旺)。
胡黃連:
- 性味:苦寒,歸肝、胃、大腸經。
- 作用:退虛熱、除疳熱、清濕熱。
- 針對:小兒疳積發熱、陰分伏熱。
蘆薈(研):
- 性味:苦寒,歸肝、大腸經。
- 作用:瀉下通便、清肝瀉火、殺蟲消疳。
- 針對:腹脹便秘、肝火驚風、疳積蟲積。
訶黎勒皮(訶子皮):
- 性味:苦酸澀平,歸肺、大腸經。
- 作用:澀腸止瀉、斂肺降火。
- 配伍意義:防止苦寒過度傷正,收斂濕熱所致之口瘡、泄瀉。
豬膽汁:
- 性味:苦寒,歸肝、膽、肺、大腸經。
- 作用:清熱解毒、潤燥通便,為丸增強瀉火之力。
方劑配伍邏輯
- 清熱燥濕為主軸:
- 黃柏、黃連、胡黃連三藥協同,清瀉上中下三焦濕熱,尤其針對脾胃、肝膽之火。
- 瀉火解毒兼顧:
- 蘆薈通腑瀉熱,導火下行;豬膽汁助清肝膽之熱,解熱毒。
- 斂瘡防傷正:
- 訶子皮收斂潰瘍、澀腸止瀉,平衡苦寒藥之攻伐,防濕熱未清而正氣已傷。
治療原理
- 疳熱:濕熱久蘊成疳,方中蘆薈、胡黃連專消疳積,黃柏、黃連清瀉實熱。
- 口瘡:心脾積熱上炎,黃連清心,黃柏瀉相火,訶子斂瘡生肌。
- 腹脹發渴:濕熱壅滯中焦,蘆薈、豬膽汁通腑,黃柏、黃連燥濕,訶子調節氣機。
- 驚風:熱極生風,清熱即所以息風,尤以蘆薈、胡黃連能平肝退熱。
總結
此方以苦寒清熱為核心,結合瀉下通腑與收斂護正,標本兼治。其組方嚴謹,針對小兒「濕熱夾雜、火毒上炎、腑氣不通」之證,體現中醫「清瀉並行、攻斂有度」的配伍智慧。
傳統服藥法
黃柏(去粗皮,蜜炙)黃連(去須)、胡黃連、蘆薈(研)、訶黎勒皮各等分。
上為末,熬豬膽汁和丸,如黃米大。
每服10丸,米飲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
相同名稱方劑
黃柏煎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組成:黃柏(去粗皮,蜜炙)黃連(去須)、胡黃連、蘆薈(研)、訶黎勒皮各等分。 主治:小兒驚疳,身熱頰赤,滿口瘡,腹脹發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