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朦丸

發朦丸

FA ME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偏寒 (0.5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7%
肝經 21%
脾經 17%
大腸經 16%
心經 6%
膽經 6%
腎經 5%
胃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發朦丸中含有黃連,主要是因為黃連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瀉火解毒的功效。

發朦丸的組成中,黃連通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伍,用於治療因濕熱內蘊、痰熱壅肺所致的發熱、神昏、譫語、口渴、脈數等症狀。

黃連的苦寒之性,可以清熱解毒,燥濕止瀉,並能瀉火解毒,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發朦症的功效。

發朦丸方劑中加入神麴,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消食:神麴性溫味甘,具健脾消食、和胃止嘔之效。發朦丸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飲食不化、神志恍惚等症狀,而神麴有助於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進而緩解發朦症狀。
  2. 化痰開竅:神麴能燥濕化痰,並具有一定開竅作用。發朦症狀常伴有痰濕阻滯、頭昏腦脹等,神麴的加入有助於化痰通竅,改善頭昏、神志不清等症狀,使患者清醒。

發朦丸中加入阿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開竅醒神: 阿魏味辛、苦,性溫,歸肺、胃經。具有開竅醒神、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發朦丸用於治療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阿魏的開竅醒神之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意識狀態。
  2. 行氣止痛: 阿魏還有行氣止痛的功效。部分頭昏腦脹患者可能伴隨頭部疼痛,阿魏能疏通經絡,緩解頭部疼痛,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因此,發朦丸中加入阿魏,是為了發揮其開竅醒神、行氣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的目的。

發朦丸中加入胡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胡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止痛止血的功效。其對於熱毒熾盛、心火上炎、神志不清、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在發朦丸中加入胡黃連,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並輔助其他藥物治療相關疾病。

發朦丸中包含蘆薈,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蘆薈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發朦丸多用於治療因熱毒上攻,導致神志不清、頭昏眼花等症狀,而蘆薈可以清熱解毒,並可涼血消腫,改善頭部血液循環,緩解頭昏眼花等症狀。
  2.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 蘆薈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腦部供血。對於因腦部供血不足引起的頭昏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狀,蘆薈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總體而言,蘆薈在發朦丸中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有助於改善因熱毒上攻或腦部供血不足引起的發朦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發朦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小兒疳眼盲瞎者」,即因小兒疳積(營養不良或消化吸收障礙)導致眼部氣血虧虛、肝脾受損,進而引發視力模糊或失明的病症。古代醫家認為,疳積日久可上攻眼目,使肝血不足、目失所養,嚴重時甚至失明,此方專為此類重症而設。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分析

  • 黃連(5錢)、胡黃連(3錢)
    二者皆苦寒清熱,黃連偏瀉心胃實火,胡黃連專清疳熱、退虛火,合用可清除疳積久蘊之熱毒,尤其針對小兒疳熱上攻眼目的病理核心。

  • 阿魏(3錢)、蘆薈(2錢半)

    • 阿魏辛溫腥烈,傳統用於殺蟲消積、破癥瘕,此處取其「化積滯」之功,疏通脾胃壅塞。
    • 蘆薈苦寒瀉下,兼能清肝火、殺蟲,助黃連、胡黃連瀉熱通腑,導滯下行,使疳熱從二便而出。
  • 神曲(5錢)
    消食健脾,化解脾胃積滯,防止苦寒藥傷胃,兼助運化水穀精微以養肝血。

  • 雞肝(10具)
    為「以臟補臟」之用法,雞肝味甘性微溫,專補肝血、明目,直接滋養因疳積虧損的肝目功能,為全方扶正關鍵。

2. 配伍邏輯與治療機理

全方以「攻補兼施」為原則:

  • 攻邪:黃連、胡黃連清熱解毒;阿魏、蘆薈破積殺蟲;神曲消食導滯,共同消除疳積病源(濕熱、蟲積、食滯)。
  • 扶正:雞肝補肝養血,直達病所,改善因疳積導致的肝血不足、目失所養。
  • 劑型設計:蒸熟為丸(梧桐子大),緩圖其效,避免傷正;每服僅「三分」,符合小兒體質特性。

3. 推論可能功效

此方不僅針對「疳眼盲瞎」,其組方思路顯示可能具備以下作用:

  • 調理小兒疳積日久引起的 肝脾兩虛(如消瘦、腹脹、發熱)。
  • 透過清熱殺蟲、消積健脾,間接改善 營養吸收障礙,恢復氣血上注於目。
  • 雞肝的補血作用,可能延伸至 夜盲症 或其他肝血虛目疾。

三、總結

【發朦丸】從疳積病因入手,透過清熱、消積、殺蟲以治標,補肝養血以治本,體現中醫「標本同治」的思維,尤其重視「肝血」與「脾胃」的關聯,契合「疳積傷肝目」的傳統理論。

傳統服藥法


黃連5錢,神曲5錢,阿魏3錢,胡黃連3錢,雞肝10具,蘆薈2錢半。
上蒸熟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發朦丸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 發朦丸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失明

相同名稱方劑


發朦丸, 出處:《眼科錦囊》卷四。 組成:黃連5錢,神曲5錢,阿魏3錢,胡黃連3錢,雞肝10具,蘆薈2錢半。 主治:小兒疳眼盲瞎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