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胡黃連丸的組成中包含胡黃連,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燥濕止癢:胡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其主要成分小檗鹼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治療濕熱蘊結、瘡瘍腫毒、濕疹瘙癢等症狀。
二、針對病症:小胡黃連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瘡瘍腫毒、濕疹瘙癢等病症。胡黃連的藥性與方劑的治療方向一致,可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更佳療效。
因此,小胡黃連丸中包含胡黃連,是根據其藥性和功效,以及針對病症的需要而合理配伍的。
「小胡黃連丸」方劑中含有黃連,其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之效,能治療因濕熱內蘊所致的腹痛、腹瀉、痢疾等症狀。
- 解毒止痛: 黃連能解毒止痛,對於因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牙痛、口瘡等症狀亦有療效。
因此,黃連在「小胡黃連丸」中發揮著重要的清熱解毒、止痛止痢的作用,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小胡黃連丸方劑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煩躁不安等症狀,與方中黃連、黃芩等清熱瀉火藥物相輔相成,協同作用,達到安神定志之效。
- 化瘀止痛: 硃砂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局部疼痛,與方中川芎、芍藥等活血化瘀藥物配合,可有效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
小胡黃連丸中包含蘆薈,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蘆薈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黃連、黃柏、梔子等相輔相成,加強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作用,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
- 潤腸通便:蘆薈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緩解因熱毒內蘊導致的便祕,促進毒素排出,進一步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小胡黃連丸中加入麝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開竅醒神,化瘀止痛: 麝香性溫,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凝經脈、氣血瘀阻導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麝香可起到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配合黃連、胡黃連等清熱解毒藥物,可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 引藥入內,增強療效: 麝香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和滲透性,可以將其他藥物的功效引導入內,促進藥物的吸收和發揮作用,從而增強治療效果。在小胡黃連丸中,麝香可以幫助黃連、胡黃連等藥物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小胡黃連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疳有熱證者」,指小兒疳積(疳證)兼見熱象之證。疳積多因脾胃虛弱、積滯化熱,或蟲積耗傷陰液所致,常見形體消瘦、腹大青筋、煩躁口渴、便祕或瀉下臭穢等熱證表現。方中胡黃連、黃連清熱燥濕,辰砂安神定驚,蘆薈瀉熱通便,麝香開竅醒脾,全方共奏清熱除疳、瀉火導滯之效,尤其針對疳積化熱、心肝火旺或腸胃積熱之證。
組成與治療原理之邏輯推理
胡黃連(5錢):
性寒味苦,歸心肝胃經,善退虛熱、除疳熱,為疳積發熱要藥。其清熱之力偏走中下焦,尤適腸胃濕熱或陰分伏熱。黃連(5錢):
大苦大寒,清熱燥濕力強,主入心胃,直折實火。與胡黃連相配,加強清泄中焦濕熱、心胃火毒之效,適用於疳熱伴口瘡、煩躁、溲赤等症。辰砂(1分,另研):
質重性寒,鎮心安神,清心火。疳熱易擾心神,幼童多伴夜啼驚悸,辰砂可抑心肝之火,安定神志,防熱極動風。蘆薈(1分):
苦寒降泄,瀉肝膽實火、通便消積。針對疳積熱結腸腑之便祕、腹脹,能導熱下行,從二便分消。麝香(1分):
辛溫走竄,開竅醒脾,活血散結。於此方中用量極輕,取其「引諸藥入經絡」之性,助藥力穿透積滯;另能振奮脾陽,防苦寒過劑傷中。
製劑工藝與增效設計
- 豬膽為囊:以膽汁之苦寒助清熱,且膽囊形似「容器」,象徵收斂藥性,緩和峻烈之味。
- 淡漿水煮:漿水(發酵米湯)性涼善走,能養胃陰、解熱毒,煮後減黃連燥性,使藥性柔和。
全方配伍邏輯
- 清熱為主:胡黃連、黃連清熱,辰砂鎮火,直折熱勢。
- 通便為輔:蘆薈通腑瀉熱,使邪有出路。
- 標本兼顧:麝香醒脾防滯,兼助藥行;豬膽與漿水製法,調和藥性。
適用於疳熱交熾、本虛標實之證,通過瀉火存陰、通腑安神,緩解急症,然需後續調補脾胃以固本。
傳統服藥法
胡黃連5錢,黃連5錢,辰砂1分(另研),蘆薈1分,麝香1分。
上為末,入辰砂末,即填入豬膽內,用淡漿煮,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蘆薈、麝香末,揉飯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5-7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胡黃連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小胡黃連丸, 出處:《袖珍小兒》卷五。 組成:胡黃連5錢,黃連5錢,辰砂1分(另研),蘆薈1分,麝香1分。 主治:疳有熱證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