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曲散

黃連曲散

HUANG LIAN Q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7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脾經 25%
心經 12%
大腸經 12%
肝經 12%
膽經 12%
胃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曲散中含有黃連,這是因為黃連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能清心火、瀉胃火、除腸熱,對於心火亢盛、胃火熾盛、腸熱積滯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口舌生瘡、腹痛、瀉痢等症狀,均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黃連還具有抑菌抗炎的作用,可以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的生長,減輕炎症反應。因此,黃連作為黃連曲散的主要藥物,起到了清熱解毒、瀉火燥濕、抑菌抗炎的作用,對於治療相關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

黃連曲散中包含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緩解脾胃濕熱:神麴為酒麴,性溫,能燥濕化痰,健脾和胃。黃連曲散以黃連為君藥,清熱瀉火,而神麴則可助其燥濕,避免單純清熱而損傷脾胃之氣。
  2. 促進藥物吸收:神麴具有一定的酶活性,可分解食物,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黃連曲散中,神麴的存在有助於黃連等藥物的有效利用,更利於藥物發揮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連曲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痔下血為此方主證,即痔瘡出血。古代醫家認為痔血多因濕熱下注、血絡受損所致。黃連曲散以清熱燥濕、涼血止血為核心,針對濕熱蘊結肛門、迫血妄行之病機,直接對治出血症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黃連(2兩)

    • 性味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為清熱燥濕要藥。
    • 治療原理:
      • 清熱解毒:直折腸道濕熱,減少熱邪迫血。
      • 涼血止血:苦寒能降火,火降則血寧,間接止血。
      • 燥濕收斂:改善肛周濕熱環境,助創面癒合。
  2. 曲(1兩)

    • 此指「神麴」或「六神麴」,由麵粉與藥物發酵製成,性溫味甘辛,能消食化滯、健脾和胃。
    • 治療原理:
      • 健脾助運:防黃連苦寒傷胃,調和藥性。
      • 化濕行滯:助消化機能,減少腸滯生濕,間接緩解濕熱下注。
      • 輔助止血:麴炒炭後(若用焦麴)兼具收斂止血之效。
  3. 配伍邏輯

    • 清熱與健脾並行:黃連清利濕熱治標,曲健脾消積固本,避免苦寒敗胃。
    • 蜜調增強藥效:蜂蜜甘緩和中,潤腸通便,緩解痔瘡排便不暢,同時制約黃連苦燥之性。
  4. 劑型與用法

    • 散劑「食前服」:直接作用腸道,快速吸收;少量漸增(5分匕→方寸匕),觀察藥效反應,體現因人制宜的用藥思維。

推測延伸功效

此方除治痔血外,或可延伸用於:

  • 濕熱型便血(非痔瘡引起者),見血色鮮紅、肛門灼熱。
  • 腸道濕熱輕證,如腹痛泄瀉、舌苔黃膩,以黃連為主清熱燥濕,曲輔助運化。

總結

黃連曲散以「清熱止血」為主軸,結合「健脾化濕」為輔,體現中醫「標本兼顧」思維。黃連針對濕熱病機,曲緩和藥性並調理脾胃,蜜調協同增效,共奏止血清熱之效。

傳統服藥法


黃連2兩,曲1兩。上搗篩,薄蜜調。
食前以飲服5分匕,每日3次,不知,增至方寸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黃連曲散, 出處:《外台》卷二十六引《範汪方》。 組成:黃連2兩,曲1兩。 主治:痔下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