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梅膏
QING ME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胃經 16%
大腸經 16%
肝經 16%
膽經 16%
脾經 16%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青梅膏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肝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青梅本身性溫,而黃連則可平衡其溫性,避免燥熱,同時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
- 收斂生津: 黃連能收斂止瀉,並可生津止渴,與青梅的生津潤燥作用相輔相成,有助於緩解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
因此,黃連在青梅膏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不僅能平衡藥性,更能增強其清熱解毒、收斂生津等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梅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暴赤眼,澀痛」,即急性結膜炎或眼部發炎,症狀為眼白充血、灼熱刺痛、分泌物增多,甚至畏光流淚。中醫認為此證多由風熱外襲、肝火上炎,或濕熱蘊結所致,治療以清熱解毒、收斂止痛為原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青梅(擘碎)
- 性味酸澀平,傳統用於收斂生津、解毒殺蟲。其酸收之性可緩解眼部充血腫痛,且含有机酸(如檸檬酸、酒石酸)能輕微消炎,抑制細菌滋生。
古字錢(銅錢)
- 古錢多為銅錫合金,銅離子具一定的抗菌作用(類似現代硫酸銅滴眼液的原理)。中醫認為金屬重鎮,能「祛腐斂瘡」,外用可收濕止癢,針對目赤腫痛伴分泌物者。
鹽花(精製鹽)
- 性寒味鹹,能清熱解毒、軟堅散結。高滲鹽水可減輕組織水腫,抑制病原微生物,輔助緩解炎症。
黃連(去頂)
- 苦寒瀉火,為清熱解毒要藥,主成分小檗鹼(黃連素)具廣譜抗菌、抗病毒作用。直接外用可對抗眼部感染,減輕紅腫熱痛。
配伍邏輯與製法意義
- 協同清熱收斂:黃連清熱瀉火為主,青梅、鹽花輔助收斂消炎,古字錢增強抗菌,共奏清熱解毒、收濕止痛之效。
- 發酵增效:藥汁密封埋藏七日,可能促使有機酸與金屬離子緩釋結合,形成更穩定的抗菌成分(類似傳統「藥露」製法),同時降低黃連的刺激性。
- 外用直達病所:點目眥(眼角)使藥效直接作用於結膜,避免內服苦寒傷胃。
總結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主,收斂抑菌為輔,針對急性風熱或濕熱型目赤。其組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結合藥物特性與製法工藝,符合古代對眼部炎症的病理認知。
傳統服藥法
青梅7枚(擘碎),古字錢7文,鹽花1分,黃連(去頂)1兩。
上為粗末,以水3升,煎取1升,濾去滓,如稀膏。入新瓶子內一處盛,系勿令泄氣,埋七日取出。
每日3次點目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青梅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 組成:青梅7枚(擘碎),古字錢7文,鹽花1分,黃連(去須)1兩。 主治:暴赤眼,澀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