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熏草黃連湯
XUN CAO HUANG LI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台》卷二引《小品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胃經 16%
大腸經 16%
肝經 16%
膽經 16%
脾經 16%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燻草黃連湯中包含黃連,主要源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之效。燻草黃連湯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等症,而黃連可有效清熱解毒,抑制病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
- 燥濕止癢: 黃連亦有燥濕止癢之功。燻草黃連湯還可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濕疹、皮炎等皮膚病,而黃連可有效燥濕止癢,消退皮疹,緩解瘙癢。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熏草黃連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狐惑」,為中醫古病名,類似於現代所述口腔、生殖器潰瘍伴隨情志異常之症(如白塞氏症候群)。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熏草(即零陵香)芳香化濁、辟穢開竅,兩者協作旨在化解濕熱毒邪內蘊、黏膜潰爛腐穢之病理狀態。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黃連為主藥
- 性味苦寒,歸心胃經,擅清中上焦濕熱。《本草備要》載其能「解熱毒,瀉心火」,針對狐惑病之口腔潰瘍、煩躁不寧等熱毒上擾症狀。
- 現代藥理支持其抗菌、抗炎作用,或抑制黏膜潰瘍處之感染。
熏草為輔藥
- 性辛溫,《名醫別錄》謂其「去惡氣,辟穢濁」,以其芳香之性中和黃連苦寒,並醒脾化濕。
- 古代用於穢濁之氣鬱滯(如口臭、瘡瘍腐氣),可能通過揮發成分改善局部循環,協同黃連解毒。
白漿水煎藥
- 白漿水(米泔水或發酵米汁)和胃氣、助藥力上行,漬藥一宿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緩和黃連峻烈之性。
- 分服之法避免苦寒傷胃,契合「狐惑病」遷延反覆之特點。
綜論
此方簡潔,以「清熱解毒+芳香透達」為核心,針對濕熱毒邪交爭、熏蒸黏膜之病機。黃連直折火毒,熏草疏通壅滯,白漿水為介質調和二者,共奏「瀉火不傷正、化濁不助熱」之效,體現古代對黏膜免疫失調類疾病的樸素辨治思路。
傳統服藥法
黃連4兩(去皮),熏草4兩。上切。
以白漿1鬥,漬之一宿,煮取2升,去滓,分為2服。
忌豬肉、冷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熏草黃連湯, 出處:《外台》卷二引《小品方》。 組成:黃連4兩(去皮),熏草4兩。 主治:狐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