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粉散

黃連粉散

HUANG LIAN FE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脾經 16%
肝經 16%
膽經 16%
大腸經 16%
胃經 16%
心經
脾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粉散以「黃連」為主要藥材,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之效,可治療熱病、心煩、口渴、咽喉腫痛、胃火亢盛等症狀。
  2. 燥濕止瀉: 黃連亦有燥濕止瀉之功,能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症。

因此,黃連粉散以黃連為主要藥材,主要利用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藥性,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連粉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出自古代醫籍,主治「熱瘡,但赤作瘡」,意指因熱邪蘊結皮膚所致之紅色瘡疡,未潰爛流水,屬陽證、實熱證範疇。其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或伴輕微糜爛,病機為熱毒熾盛、燻灼肌膚。黃連粉散外敷,可清熱燥濕、解毒斂瘡,直接作用於患處,契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黃連(君藥)

    • 性味苦寒,歸心、脾、胃經,為清熱解毒要藥。外用可清瀉局部火毒,燥濕止癢,抑制瘡面化熱生膿。
    • 現代藥理:含小檗鹼等成分,具抗菌、抗炎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皮膚感染常見菌種有抑制作用。
  2. 胡粉(臣藥,即鉛粉)

    • 性寒味辛,傳統用於收濕斂瘡、殺蟲止癢,輔助黃連加強斂瘡之效。其粉狀質地可吸附瘡面滲液,保持局部乾燥。
    • 古代用於濕瘡、疥癬,但需注意其為礦物性粉末,今人已較少直接應用。

配伍原理

  • 苦寒清熱與辛寒收斂並用:黃連直折火毒,胡粉外斂瘡面,一清一斂,標本兼顧。
  • 劑型設計:散劑外敷使藥力直達病所,尤適合表淺熱瘡。此方簡潔,體現中醫「藥簡力專」的外治思路,針對熱毒初起、未成膿者效果尤佳。

傳統服藥法


黃連、胡粉。
為末。
敷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單純性疱疹

相同名稱方劑


黃連粉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 組成:黃連、胡粉。 主治:熱瘡,但赤作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