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柏丸

LIAN BAI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2%
膀胱經 11%
腎經 11%
心經 11%
胃經 11%
肝經 11%
膽經 11%
脾經 11%
大腸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膽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連柏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效。連柏丸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而黃連可以清熱解毒,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瘡瘍的消退。
  2. 燥濕止癢: 黃連亦能燥濕止癢,對於濕熱蘊結導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連柏丸中加入黃連,可以有效緩解瘡瘍周圍的皮膚瘙癢。

連柏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燥濕止痢,其中黃柏作為其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療效。黃柏性寒,味苦,入心、肝及膀胱經,有著清熱燥濕、消炎解毒的強大功能。其主要成分可對抗熱、濕及內熱病變,特別是由濕熱引起的腸道疾患。

在連柏丸中添加黃柏,能增強方劑的清熱能力,特別對於熱性病證、膿痢等病症有良好的療效。特別是在流感或夏秋季節的腸胃不適,黃柏能有效調理腸胃,減輕發炎現象。此外,黃柏在促進尿液排泄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對於熱盛造成的小便不利症狀有輔助改善作用。因此,黃柏的加入不僅提升了連柏丸的綜合療效,還使其更具針對性,成為治療濕熱狀況的理想選擇。

主治功效


連柏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根據古文記載,連柏丸主要用於治療「亡血大虛所致眩暈」,即因血虛嚴重導致的頭暈目眩。具體症狀包括:

  • 頭目昏眩而重: 頭部感覺昏沉、眩暈,且有沉重感。
  • 手足無力: 四肢乏力,沒有力氣。
  • 吐痰口口相續: 不停地吐痰。
  • 脈象: 左手脈散大而緩,右手脈緩而大不及於左,重按皆無力。(此為氣血大虛之象)
  • 飲食略減而微渴: 食慾有所下降,並伴有輕微的口渴。
  • 大便三四日一行: 大便乾燥,數日才排便一次。

治療原理

連柏丸的治療原理可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1. 補益氣血

古文多次提到患者「大虛」,且以高齡老人為主,多伴有「手足無力」、「脈散大而緩,重按皆無力」等症狀,這些都是氣血大虛的表現。因此,醫者會使用「大劑」的補益藥物,如:

  • 人參、黃耆、當歸、芍藥、白朮: 這些都是常用的補氣養血藥材,能大補元氣、滋養血液。
  • 陳皮: 理氣健脾,助運化,使補益藥物更好地吸收。

這些補益藥物煎湯後,用以送服連柏丸,起到了扶正固本的作用。

2. 清解虛熱

雖然患者整體表現為「大虛」,但也有「微渴」、「大便三四日一行」等症狀,俞震在《古今醫案按》中按語到"蓋以其微渴,大便四日一行,是緩大為虛中有熱也。"。這是因為久病體虛,陰液耗損,導致虛熱內生。連柏丸在此起到了清解虛熱的作用:

  • 黃連、黃柏: 二者皆為苦寒之品,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
  • 薑汁炒、薑汁煮糊為丸: 生薑辛溫,一方面可以制約黃連、黃柏的苦寒之性,另一方面可以溫中和胃,顧護脾胃。特別是在冬季,還會加入乾薑,增強溫中散寒的作用。

綜合分析

連柏丸的應用,體現了中醫「標本兼治」的治療原則。一方面,使用大劑量的補益藥物,扶助正氣,補充氣血;另一方面,使用黃連、黃柏清解虛熱,消除病症。兩者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古文記載的醫案中,患者在服用補益藥物和連柏丸一年半後,「精力如少壯時」,說明此方對於治療年老體衰、氣血大虛所致的眩暈等症,有良好的療效。

總結

連柏丸是一個用於治療氣血大虛兼有虛熱所致眩暈的方劑。其治療原理是通過補益氣血與清解虛熱相結合,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其中,大劑量的補益藥物是治本之法,連柏丸是治標之藥,二者協同作用,以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

格式

連柏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根據古文記載,連柏丸主要用於治療「亡血大虛所致眩暈」,即因血虛嚴重導致的頭暈目眩。具體症狀包括:

  • 頭目昏眩而重: 頭部感覺昏沉、眩暈,且有沉重感。
  • 手足無力: 四肢乏力,沒有力氣。
  • 吐痰口口相續: 不停地吐痰。
  • 脈象: 左手脈散大而緩,右手脈緩而大不及於左,重按皆無力。(此為氣血大虛之象)
  • 飲食略減而微渴: 食慾有所下降,並伴有輕微的口渴。
  • 大便三四日一行: 大便乾燥,數日才排便一次。

治療原理

連柏丸的治療原理可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1. 補益氣血

古文多次提到患者「大虛」,且以高齡老人為主,多伴有「手足無力」、「脈散大而緩,重按皆無力」等症狀,這些都是氣血大虛的表現。因此,醫者會使用「大劑」的補益藥物,如:

  • 人參、黃耆、當歸、芍藥、白朮: 這些都是常用的補氣養血藥材,能大補元氣、滋養血液。
  • 陳皮: 理氣健脾,助運化,使補益藥物更好地吸收。

這些補益藥物煎湯後,用以送服連柏丸,起到了扶正固本的作用。

2. 清解虛熱

雖然患者整體表現為「大虛」,但也有「微渴」、「大便三四日一行」等症狀,俞震在《古今醫案按》中按語到"蓋以其微渴,大便四日一行,是緩大為虛中有熱也。"。這是因為久病體虛,陰液耗損,導致虛熱內生。連柏丸在此起到了清解虛熱的作用:

  • 黃連、黃柏: 二者皆為苦寒之品,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
  • 薑汁炒、薑汁煮糊為丸: 生薑辛溫,一方面可以制約黃連、黃柏的苦寒之性,另一方面可以溫中和胃,顧護脾胃。特別是在冬季,還會加入乾薑,增強溫中散寒的作用。

綜合分析

連柏丸的應用,體現了中醫「標本兼治」的治療原則。一方面,使用大劑量的補益藥物,扶助正氣,補充氣血;另一方面,使用黃連、黃柏清解虛熱,消除病症。兩者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古文記載的醫案中,患者在服用補益藥物和連柏丸一年半後,「精力如少壯時」,說明此方對於治療年老體衰、氣血大虛所致的眩暈等症,有良好的療效。

總結

連柏丸是一個用於治療氣血大虛兼有虛熱所致眩暈的方劑。其治療原理是通過補益氣血與清解虛熱相結合,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其中,大劑量的補益藥物是治本之法,連柏丸是治標之藥,二者協同作用,以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

傳統服藥法


黃連、黃柏。
冬加乾薑少許。
皆用薑汁炒,薑汁糊為丸。
每服30丸,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芍藥作大劑濃煎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暈眩

相同名稱方劑


連柏丸, 出處:《證治寶鑑》卷十一。 組成:黃連、黃柏。 主治:亡血大虛所致眩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