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石散
HUA RUI SH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二七五引《衛生家寶》
方劑配方組成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花蕊石散方劑中包含花蕊石,乃因其藥性與功效與方劑所要治療的病症相契合。花蕊石,又名石花、石耳,味甘性涼,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止痛的功效。
花蕊石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例如吐血、衄血、咯血、尿血等。花蕊石散中的花蕊石正是利用其清熱涼血的特性,來達到止血的效果。同時,其利濕止痛的功效也能緩解因熱毒壅盛所導致的疼痛症狀。
花蕊石散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 花蕊石散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而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抑制濕熱,減少帶下分泌。
- 涼血止血: 部分帶下病伴隨有血熱妄行,導致出血不止。黃柏亦有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清熱涼血,止血止帶,有助於緩解血熱帶下。
總之,黃柏在花蕊石散中發揮清熱燥濕、涼血止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濕熱帶下之目的。
花蕊石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 花蕊石散主治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而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控制病情的發展。
- 抑制細菌: 黃連中含有小檗鹼等成分,對多種細菌具有抑制作用,有助於控制感染,加速傷口癒合。
總之,黃連在花蕊石散中起著清熱解毒、抑菌消炎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花蕊石散
【組成】
- 花蕊石: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可治療瘡瘍腫痛、膿瘡潰爛、皮膚瘙癢等症狀。
- 黃柏: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可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主治】
無名惡瘡穿潰,經久不癒:指沒有明確病因和部位的惡性瘡瘍,久治不愈。 及癰疽潰爛,膿不乾:指癰疽破潰後,膿液不斷流出,久而不愈。
【用法用量】
取花蕊石、黃柏、黃連各適量,研成細末,混合均勻。每日2次,每次取適量,外敷患處。
【注意事項】
- 本方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傷及正氣。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慎用。
- 本方含有黃連,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含有花蕊石,有毒,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總結】
花蕊石散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可治療無名惡瘡穿潰、經久不癒、癰疽潰爛、膿不乾等症狀。本方外用,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傷及正氣。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慎用。
傳統服藥法
乳香2錢,沒藥2錢,羌活2錢,紫蘇2錢,細辛2錢,草烏2錢,蛇含石(便煅3次)2錢,厚朴2錢,白芷2錢,降香2錢,當歸2錢,蘇木2錢,檀香2錢,龍骨2錢,南星2錢,輕粉2錢,麝香3分,花蕊石(重便煅7次)5錢。
上為極細末,罐收聽用。
蔥湯洗淨,用此摻之,軟綿紙蓋扎,1日1換。此藥1時未備,可用多骨疽門生肌散代之暫用,亦可取效危急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適用於無名惡瘡穿潰,經久不癒,及癰疽潰爛,膿不乾等症。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花蕊石散,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花蕊石(火煅,入童便淬7次)、草烏、南星、白芷、羌活、乳香、沒藥、輕粉、龍骨。 主治:金瘡。
花蕊石散, 出處:《脩月魯般經後錄》引《勞證十藥神書》(見《醫方類聚》卷一五○)。 組成:花蕊石(煅過,研如粉)。 主治:勞證五臟崩損,湧吐血出,成升鬭者。
花蕊石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五引《衛生家寶》。 組成:花蕊石1兩半(煨過),黃柏皮半兩,黃連1兩。 主治:無名惡瘡穿潰,經久不癒,及癰疽潰爛,膿不乾。
花蕊石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 組成:花蕊石(火煅)1兩,黃蜀葵花1兩,龍骨(去土,研)1兩,烏賊魚骨(去甲)1兩,梔子仁1兩,草龍膽(去土)1兩,鬱金(銼)1兩,胡粉1兩,大黃(銼)1兩。 主治:內消。主治:癰疽始發,未變膿。
花蕊石散,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乳香2錢,沒藥2錢,羌活2錢,紫蘇2錢,細辛2錢,草烏2錢,蛇含石(便煅3次)2錢,厚朴2錢,白芷2錢,降香2錢,當歸2錢,蘇木2錢,檀香2錢,龍骨2錢,南星2錢,輕粉2錢,麝香3分,花蕊石(重便煅7次)5錢。 主治:跌撲傷損及金瘡、刀、箭、兵刃所傷,斷筋損骨,疼痛不止,新肉不生者。金刃傷,肚破腸出者。
花蕊石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四八引《産經》。 組成:花蕊1斤,土赤硫黃4兩。 主治:産後瘀血內攻,惡血衝心,致血迷血暈,或貓狗咬傷,金瘡跌撲,瘀積壅聚,胸肺作痛。産後風欲絕,敗血不盡,血迷血暈,惡血奔心,胎死於腹中,胎衣不下,至死者,但心頭熱。金瘡。一切金刃箭鏃傷中及打撲傷損,貓狗咬傷,或至死者,或內損血入臟腑。陽虛血凝,瘀積壅聚,胸膈作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