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煎

JIN GUANG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六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6%
心經 12%
肝經 12%
胃經 12%
膀胱經 10%
腎經 10%
肺經 6%
三焦經 6%
膽經 6%
脾經 6%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肺經
三焦經
膽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光煎方中使用黃柏,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瀉火: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退黃之效。金光煎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尿道炎、膀胱炎等症,而黃柏能清解濕熱,利尿通淋,有助於緩解炎症反應,改善尿道灼熱、尿頻、尿痛等症狀。

二、燥濕止癢:黃柏亦有燥濕止癢之效。金光煎中可能加入黃柏,用以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其燥濕止癢之功,能有效緩解瘙癢症狀,促進皮膚病癒合。

金光煎中包含黃連,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性善清熱瀉火,可針對金光煎所治之熱證,如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等,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2. 燥濕止癢: 黃連亦具燥濕止癢之效,對於因濕熱蘊結而致的皮膚瘙癢、瘡瘍等,可起到抑菌消炎、止癢止痛的作用,與金光煎其他藥材配合,達到標本兼治之效。

金光煎中加入梔子,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清熱瀉火:梔子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金光煎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等症,梔子可有效清熱降火,消炎止痛,緩解病症。

二、解毒涼血:梔子可解多種毒素,包括熱毒、火毒等。金光煎常用於治療熱毒攻心所致的心煩不寐、神志不清等症,梔子可以解毒涼血,清心安神,改善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金光煎」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舌衄,即舌上出血,中醫認為此症乃心火上溢所致。

治療原理分析

金光煎由黃柏、黃連、梔子三味藥組成,其治療舌衄的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清熱瀉火」法則。

  • 黃柏: 苦寒,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的功效。在此方中,黃柏主要用於清瀉下焦濕熱,間接引火下行。
  • 黃連: 大苦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在此方中,黃連直折心火,是治療心火上炎導致的舌衄的主藥。
  • 梔子: 苦寒,歸心、肺、三焦經,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效。在此方中,梔子協助黃連清瀉三焦之火,並能導熱下行,從而減輕上炎之火勢。

三藥合用,共奏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重用黃柏清瀉下焦濕熱以引火下行,配合黃連直清心火,梔子協助清瀉三焦之火並導熱下行,三者相輔相成,針對舌衄的病機「心火上溢」,達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古文依據

《羅氏會約醫鏡》記載:「金光煎,治舌上出血,名為舌衄,此心火上溢也,先用黃連三五錢濃煎,徐徐服之;不效,速用此方。黃柏(二兩),黃連(二錢五分),梔子(十五枚)水煎,頓服。」

這段文字明確指出金光煎主治舌衄,並闡明其病因為心火上溢。方中重用黃柏,意在引火下行;黃連為主藥,直清心火;梔子輔助清熱瀉火。此與上述的治療原理分析相符。

總結

金光煎以清熱瀉火為主要治療原則,通過黃柏、黃連、梔子的配伍,針對舌衄的病機「心火上溢」進行治療,達到清心降火、涼血止血的效果。方中藥物劑量及配伍比例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是治療舌衄的有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黃柏2兩,黃連2錢5分,梔子15枚。
水煎頓服。先用黃連3-5錢,濃煎,徐徐服之,不效,速服此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光煎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舌上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金光煎, 出處:《會約》卷六。 組成:黃柏2兩,黃連2錢5分,梔子15枚。 主治:舌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