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煎

JIN HUA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5%
心經 13%
肝經 13%
胃經 13%
膀胱經 8%
腎經 8%
膽經 7%
脾經 7%
肺經 6%
三焦經 6%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脾經
肺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花煎方中加入黃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清熱燥溼,瀉火解毒:金花煎主治溼熱蘊結,下焦溼熱,症見小便短赤、尿頻、尿痛、陰部瘙癢等。黃柏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之功效,可清解下焦溼熱,緩解尿頻、尿痛等症狀。
  2. 抗菌消炎:黃柏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可有效控制溼熱所致的炎症反應,促進病竈恢復。

因此,金花煎中加入黃柏,可以發揮清熱燥溼、瀉火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溼熱蘊結之目的。

金花煎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功效。對於金花煎所治療的熱毒蘊結、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黃連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2. 抑制細菌: 黃連中的小檗鹼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能有效抑制引起咽喉感染的細菌,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金花煎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清熱解毒:梔子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其性寒涼,可針對因熱毒所致的各種病症,如高熱、口渴、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二、涼血止血:梔子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出血,例如鼻衄、咯血、血尿等。

金花煎的組成以清熱解毒爲主,加入梔子,可有效增強方劑的清熱涼血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主治功效


金花煎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金花煎,此方主治舌上出血如簪孔,即舌衄。

組成分析

  • 黃柏: 味苦性寒,歸腎、膀胱經。主要功效為清熱燥濕,瀉火除煩,解毒療瘡。在此方中,黃柏主要起到清熱燥濕的作用,針對舌上出血屬於熱證的情況。
  • 黃連: 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主要功效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連在此方中與黃柏相輔相成,加強清熱瀉火之力,針對心火亢盛所導致的舌衄。
  • 梔子: 味苦性寒,歸心、肺、三焦經。主要功效為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梔子在此方中協助黃柏、黃連清瀉三焦之火,並有涼血止血之效,進一步控制出血症狀。

治療原理

綜合三味藥的藥性及功效,金花煎的治療原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清瀉心火: 舌為心之苗,舌上出血如簪孔,多為心火亢盛所致。方中黃連直清心火,黃柏、梔子協助瀉火,三藥合用,清瀉心火之力甚強。
  2. 清熱燥濕: 濕熱內蘊亦可導致出血,黃柏、黃連、梔子皆有清熱燥濕之功,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3. 涼血止血: 梔子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可直接作用於出血部位,控制出血。

金花煎全方以苦寒清熱瀉火為主,直折上炎之火,使火降血止,舌衄自愈。

古文內容對應分析

  • 《景岳全書》: “舌上無故出血者,謂之舌衄,此心火之溢也,宜金花煎、聖金散、黃柏散主之。” 明確指出金花煎主治舌衄,病機為心火亢盛。
  • 《靈驗良方彙編》: “金花煎,活舌上出血如簪孔。黃柏(一兩半),黃連(二錢半),梔子(十枚)。以水浸一宿,煮三沸,去渣頓服。酒量好者,以酒浸煮亦可。” 記載了金花煎的具體組成和用法,與現代記載相符。
  • 《古今醫統大全》: “金花煎,治舌上出血如簪孔。” 簡潔地指明金花煎的主治病症。

這些古文內容都支持金花煎治療舌上出血如簪孔的功效,並指出其病機為心火亢盛,與現代中醫的認識一致。

傳統服藥法


黃柏3兩,黃連5錢,梔子20枚。
上(口父)咀。以酒2升,浸1宿,煮3沸,去滓。頓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寒涼性強,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舌上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金花煎, 出處:《醫統》卷六十四。 組成:黃柏3兩,黃連5錢,梔子20枚。 主治:舌上出血,如簪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