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葉湯

HUANG Y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9%
心經 13%
肝經 13%
膽經 13%
胃經 13%
脾經 8%
肺經 5%
膀胱經 5%
腎經 5%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黃葉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針對因濕熱內蘊導致的黃疸、濕疹、腹瀉等症狀。
  2. 涼血止血: 黃芩還具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等症狀。

因此,黃芩在黃葉湯中扮演著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重要角色,配合其他藥材,可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效果。

黃葉湯中加入黃柏,主要源於其藥性與功效,與方劑的治療目的密切相關:

  1.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黃柏能有效清熱利濕,起到治療作用。
  2. 止瀉止痢: 黃柏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泄瀉、痢疾,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以緩解腸道炎症,減少腹瀉的頻率。

因此,黃柏在黃葉湯中發揮着清熱燥濕、止瀉止痢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黃葉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的功效。其對於熱毒壅盛、濕熱內蘊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抑制菌羣: 黃連中含有小檗鹼等生物鹼,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腸道內的致病菌,預防和治療腸道感染。

因此,黃葉湯中加入黃連,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對於治療相關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主治功效


黃葉湯治難產功效分析

根據《博濟方》記載,黃葉湯主治「難產」。此方劑僅提及「黃葉湯」作為治療難產的藥物,未詳細說明組成藥物及用量。然而,從其所包含的藥物「黃芩」、「黃柏」、「黃連」之藥性分析,可推測其治療原理。

黃芩、黃柏、黃連皆為常用清熱瀉火之藥,三藥合用,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更為顯著。難產之發生,在古代醫學觀點中,可能與體內熱邪蘊結、血瘀不通、氣滯不行等因素相關。

治療原理推測:

  • 清熱解毒: 孕婦體內若有熱邪,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影響胎兒娩出,甚至造成難產。黃芩、黃柏、黃連三藥皆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清除體內熱毒,使氣血通暢,有利於順利分娩。

  • 活血化瘀: 雖方劑未明確記載,但部分文獻認為,難產也可能與血瘀有關。黃芩、黃柏、黃連雖非專門活血化瘀之藥,但其清熱解毒的作用,亦能間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瘀狀態。

  • 調理氣機: 氣機失調亦可能導致難產。三藥皆能通過清熱瀉火, indirectly 調節氣機,使氣血運行正常,有助於胎兒順利娩出。

總而言之,黃葉湯以清熱解毒為主,藉由三黃藥物的協同作用,調理孕婦體內氣血,改善可能導致難產的病理狀態,達到促進分娩的目的。 由於古方記載簡略,具體機理仍需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此分析基於古籍記載及傳統中醫理論,僅供參考。 實際應用需結合現代醫學知識及臨牀經驗。

傳統服藥法


黃芩1錢,黃柏1錢,黃連3錢(去毛)。
腹痛,加梔子3錢。
上藥用水4盞.煎取一半,去滓,入炒阿膠末5錢,滓再煎.空心溫溫服,每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寒涼性,陰虛血少者慎用。

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

相同名稱方劑


黃葉湯, 出處:《得效》卷十五。名見《普濟。 組成:黃芩1錢,黃柏1錢,黃連3錢(去毛)。 主治:崩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