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黃熟艾湯

三黃熟艾湯

SAN HUANG SHU A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7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5%
腎經 15%
大腸經 13%
心經 9%
胃經 9%
膽經 9%
肺經 4%
膀胱經 4%
肝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三黃熟艾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腫的功效。本方以熟艾溫經止痛、散寒止痛為主,但若患者兼有濕熱內蘊、脾胃不和等症,則需配合黃芩清熱燥濕,以達到清熱解毒、止痛止瀉的功效。

此外,黃芩可輔助熟艾疏散風寒,使藥效更佳,同時也可抑制濕熱,避免病情加重。因此,黃芩是三黃熟艾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之一。

三黃熟艾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黃連味苦寒,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熟艾性溫,能溫經止血,但若血熱妄行,則會加重出血。黃連可以清熱涼血,抑制血熱妄行,配合熟艾共同止血。
  2. 抑制炎症,促進癒合: 黃連可以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組織損傷,促進創面癒合。熟艾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兩者協同作用,可以更有效地治療外傷出血、腫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黃連的加入可以平衡熟艾的溫熱屬性,併發揮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抑制炎症等功效,從而提高三黃熟艾湯的療效。

三黃熟艾湯中加入黃柏,主要是針對其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的功效。

方劑中,熟艾用以溫經止血,而黃柏則能 清熱涼血,與熟艾相輔相成,達到溫經止血、清熱解毒 的效果。此外,黃柏還能 燥濕止帶,對於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病也有很好的療效。

因此,黃柏在三黃熟艾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三黃熟艾湯中加入艾葉,是基於其溫經止痛、散寒除濕的功效。

艾葉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溫經止痛、散寒除濕、止血生肌的功效。在三黃熟艾湯中,艾葉主要發揮溫經止痛的作用,配合黃芩、黃連、黃柏清熱燥濕,共同治療寒濕凝滯、經絡阻滯所致的腹痛、經痛等症狀。同時,艾葉也起到溫陽散寒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寒濕引起的體虛乏力、手腳冰涼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三黃熟艾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範圍廣泛,皆圍繞「熱毒蘊結」所致病證:

  1. 熱毒痢疾:無論傷寒誤下(如「傷寒四五日大下」)或時行疫毒(「時行毒痢」),凡下利赤白膿血、身熱大渴,皆因熱毒熾盛,迫大腸而腐血肉所致。
  2. 痘疹毒滯:瘡疹發病期間或痘後見熱毒下利、喉痹咽塞,乃毒邪內陷大腸或上攻咽喉。
  3. 婦兒熱痢:孕婦挾熱下痢不癒,或小兒積滯化熱而成赤白痢,均屬熱邪滯留臟腑之變證。

其核心病機為「熱毒壅盛,迫血傷絡」,故見痢下膿血;熱灼津液則身熱大渴;若毒邪上炎則發喉痹。白通湯類辛溫劑無效,正因藥不對證,須以苦寒解毒為要。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三黃並用,協力清解

    • 黃芩:瀉上焦肺火,兼清大腸濕熱。《本草綱目》謂其「治熱痢,泄痢腹痛」。
    • 黃連:直折中焦心胃之火,為治熱痢要藥,《藥性論》載其「治熱毒下痢,煩渴」。
    • 黃柏:專攻下焦腎與膀胱之熱,《珍珠囊》稱其「能除下焦濕熱,治泄痢」。

    三藥合用,貫徹上、中、下三焦,形成「全清熱毒」之勢,且苦寒燥濕,對濕熱膠結之痢疾尤宜。

  2. 熟艾反佐,防過寒傷正

    • 熟艾(艾葉製炭)性溫,能止血安胎,《別錄》言其「止下痢」。其作用有三:
      • 緩和三黃苦寒之性,防冰伏邪氣或損傷脾陽。
      • 溫攝血脈,對熱毒迫血之赤痢有「熱因熱用」之妙。
      • 妊娠用藥須謹慎,艾葉兼可安胎,契合「妊娠挾熱下痢」之需。
  3. 煎服法之巧

    • 煎至七分(約煎去六成水),既存藥力,又防久煎致苦寒失效。此為「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之理。

綜論:全方以「三黃」為君,清熱解毒如將軍蕩寇;熟艾為使,如謀士調和峻烈。針對熱毒深伏、正氣未虛者,通過「苦寒直折」與「溫攝並行」,達「熱清毒解,血止痢除」之效。

傳統服藥法


黃芩3分,黃連3分,黃柏3分,熟艾半雞子大。
除熱止利,解毒。
上銼,如麻豆大。
以水2大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較強的瀉下作用,服用後應注意補充水分。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大腸激擾綜合症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腹瀉口乾口渴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三黃熟艾湯, 出處:《治痘全書》卷十三。 組成:黃連、黃芩、梔子、艾葉。 主治:痘中熱痢。

三黃熟艾湯, 出處:《傷寒全生集》卷三。 組成:黃芩、黃柏、黃連、熟艾、豬苓、澤瀉、芍藥、蒼朮。 主治:酸苦泄熱,芳香利濕。主治:傷寒,協熱下利不止。

三黃熟艾湯, 出處:《活人書》卷十八。 組成:黃芩3分,黃連3分,黃柏3分,熟艾半雞子大。 主治:除熱止利,解毒。主治:熱毒而成之痢疾,傷寒4-5日而大下,熱利時作,白通湯諸藥多不得止者;時行毒痢;瘡正出,下利黃赤膿血,身熱大渴,乃毒入大腸;痘後咽塞喉痹;小兒臟腑積滯,下痢赤白;妊娠挾熱下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