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黃熟艾湯

SAN HUANG SHU A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5%
腎經 15%
大腸經 13%
心經 9%
胃經 9%
膽經 9%
肺經 4%
膀胱經 4%
肝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三黃熟艾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腫的功效。本方以熟艾溫經止痛、散寒止痛為主,但若患者兼有濕熱內蘊、脾胃不和等症,則需配合黃芩清熱燥濕,以達到清熱解毒、止痛止瀉的功效。

此外,黃芩可輔助熟艾疏散風寒,使藥效更佳,同時也可抑制濕熱,避免病情加重。因此,黃芩是三黃熟艾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之一。

三黃熟艾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黃連味苦寒,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熟艾性溫,能溫經止血,但若血熱妄行,則會加重出血。黃連可以清熱涼血,抑制血熱妄行,配合熟艾共同止血。
  2. 抑制炎症,促進癒合: 黃連可以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組織損傷,促進創面癒合。熟艾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兩者協同作用,可以更有效地治療外傷出血、腫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黃連的加入可以平衡熟艾的溫熱屬性,併發揮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抑制炎症等功效,從而提高三黃熟艾湯的療效。

三黃熟艾湯中加入黃柏,主要是針對其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的功效。

方劑中,熟艾用以溫經止血,而黃柏則能 清熱涼血,與熟艾相輔相成,達到溫經止血、清熱解毒 的效果。此外,黃柏還能 燥濕止帶,對於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病也有很好的療效。

因此,黃柏在三黃熟艾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三黃熟艾湯中加入艾葉,是基於其溫經止痛、散寒除濕的功效。

艾葉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溫經止痛、散寒除濕、止血生肌的功效。在三黃熟艾湯中,艾葉主要發揮溫經止痛的作用,配合黃芩、黃連、黃柏清熱燥濕,共同治療寒濕凝滯、經絡阻滯所致的腹痛、經痛等症狀。同時,艾葉也起到溫陽散寒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寒濕引起的體虛乏力、手腳冰涼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三黃熟艾湯

三黃熟艾湯,屬中醫方劑的一種。由黃芩、黃連、黃柏、艾葉四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組成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黃連止嘔之功用本草皆載。黃連具有解毒功能,乃其寒涼苦燥之性使然。故黃連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擅清解濕熱毒邪。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腸溜腹痛下痢。黃連止血、斂瘡、止瀉,功能更強。
  •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能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此外,黃柏還有斂瘡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痤瘡、濕疹、皮膚損傷、擦傷、瘀傷等疾病。
  • 艾葉: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艾葉能夠溫經散寒,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等症狀。此外,艾葉還具有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婦科疾病、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等疾病。艾灸療法是通過艾葉的燃燒、灸熱或貼敷等方式,刺激特定穴位,進而達到通經絡的作用。

主治

  1. 熱毒引起的痢疾,在傷寒4-5天后出現嚴重的腹瀉,期間伴有發熱,即使服用白通湯等藥物也難以止瀉。
  2. 流行性毒痢。
  3. 瘡口剛出現時,伴有黃赤膿血樣的下痢,身體發熱,口渴,這是毒素入侵大腸的徵兆。
  4. 天花後咽喉腫痛。
  5. 小兒臟腑積滯,出現赤白相間的腹瀉。
  6. 孕婦因熱毒引起的腹瀉。

總結

三黃熟艾湯是一種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痢疾、流行性毒痢、瘡口剛出現時伴有黃赤膿血樣的下痢、天花後咽喉腫痛、小兒臟腑積滯、孕婦因熱毒引起的腹瀉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芩3分,黃連3分,黃柏3分,熟艾半雞子大。
除熱止利,解毒。
上銼,如麻豆大。
以水2大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較強的瀉下作用,服用後應注意補充水分。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大腸激擾綜合症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腹瀉口乾口渴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三黃熟艾湯, 出處:《治痘全書》卷十三。 組成:黃連、黃芩、梔子、艾葉。 主治:痘中熱痢。

三黃熟艾湯, 出處:《傷寒全生集》卷三。 組成:黃芩、黃柏、黃連、熟艾、豬苓、澤瀉、芍藥、蒼朮。 主治:酸苦泄熱,芳香利濕。主治:傷寒,協熱下利不止。

三黃熟艾湯, 出處:《活人書》卷十八。 組成:黃芩3分,黃連3分,黃柏3分,熟艾半雞子大。 主治:除熱止利,解毒。主治:熱毒而成之痢疾,傷寒4-5日而大下,熱利時作,白通湯諸藥多不得止者;時行毒痢;瘡正出,下利黃赤膿血,身熱大渴,乃毒入大腸;痘後咽塞喉痹;小兒臟腑積滯,下痢赤白;妊娠挾熱下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