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黃煎
JING HUANG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三七九引《全嬰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38)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井黃煎是一種具有傳統醫療價值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蝦蟆,這是其獨特的藥用特性之一。蝦蟆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尤其對於某些皮膚病和炎症反應有良好療效。其內含的生物活性成分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機體免疫力。此外,蝦蟆的活性成分可直接作用於病變組織,促進癒合和修復的過程,在中藥方劑中能夠起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在井黃煎的運用上,蝦蟆常常與其他藥材搭配,以增強整體療效。例如,配合清熱解毒的藥物,可以更有效地達到清除內熱和排毒的效果。分析其組成,瞭解其功能,不僅有助於掌握中藥方劑的整體機理,還能為臨牀應用提供依據。因此,蝦蟆的選用不僅是中醫理論的延續,也是實踐中對於病症的一種有效應對方式。
井黃煎中使用豬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豬膽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熱毒熾盛、癰腫疔瘡等病症。井黃煎中,豬膽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可以加強藥效,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
- 引藥入肝,增強療效: 豬膽性善入肝經,可引導藥物直達肝經,增強藥效。井黃煎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治則,豬膽的加入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肝經,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井黃煎中加入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斂腸止瀉: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脾、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固澀止汗之效。井黃煎用於治療濕熱瀉痢,訶子可收斂腸道,減少水瀉,緩解腹痛。
- 清熱解毒:訶子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清除腸道中的濕熱之邪,配合其他藥物,更能有效地治療濕熱瀉痢。
因此,訶子在井黃煎中起到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奏效。
井黃煎方中包含使君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驅蟲的功效。使君子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其果實含有使君子酸等成分,能殺滅腸道內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
此外,使君子還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對於因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在井黃煎中加入使君子,可起到驅蟲、健脾消食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井黃煎方中包含胡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胡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作用,對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吐血衄血等,均有較好的療效。井黃煎以黃連為主藥,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以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胡黃連的加入,則進一步加強了方劑的清熱解毒之效,並有助於涼血止血,故成為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井黃煎方劑中包含蟬蛻,其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散風止癢: 蟬蛻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癢的功效。對於井黃煎所治療的風熱濕邪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蕁麻疹等,蟬蛻可清熱解毒,散風止癢,消退紅腫,緩解瘙癢。
- 疏風通絡,利濕止痛: 蟬蛻還具有疏風通絡、利濕止痛的功效,能改善風熱濕邪所致的皮膚痺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
井黃煎中加入蘆薈,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瀉火通便: 蘆薈味苦寒,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井黃煎主治熱毒蘊結,腸胃積熱所致的腹痛、便祕、發熱等症狀,蘆薈的清熱瀉火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促進傷口癒合: 蘆薈具有抗炎、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這對於一些熱毒蘊結導致的皮膚潰瘍、瘡瘍等疾病,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井黃煎中加入蘆薈,可以加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加速傷口癒合。
井黃煎方劑中包含蕪荑,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清熱解毒: 蕪荑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抑制感染,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病、瘡瘍腫毒等症狀有較佳的療效。井黃煎主要針對濕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病,蕪荑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地清除體內的濕熱毒素,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 殺蟲止癢: 蕪荑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能有效地抑制皮膚表面的寄生蟲,緩解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井黃煎方劑中,蕪荑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能更好地發揮殺蟲止癢的功效,有效地控制皮膚病的發展,促進皮膚的癒合。
井黃煎方中含有熊膽,主要是因為熊膽在中醫理論中具有清熱解毒、鎮驚止痛的功效。
熊膽味苦性寒,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痛、鎮驚安神的作用。其對於熱毒內盛、神昏譫語、驚癇抽搐、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井黃煎方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神昏譫語、驚癇抽搐等症,而熊膽的清熱解毒、鎮驚止痛功效,恰好可以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井黃煎中加入夜明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明目: 夜明砂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明目退翳之效。井黃煎主要用於治療目赤腫痛、視物昏花等眼疾,夜明砂的清熱明目功效可以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散瘀消腫: 夜明砂亦有散瘀消腫的功效。井黃煎中常包含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物,夜明砂的散瘀消腫作用可以幫助消散眼部炎症,緩解腫脹,促進眼部組織修復。
因此,夜明砂在井黃煎中起到清熱明目、散瘀消腫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眼部疾病。
井黃煎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其鎮心安神之效。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方中以井黃為主,清熱解毒,但其性燥烈,易傷陰,故加入硃砂以鎮心安神,緩解井黃的燥烈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傷陰。
此外,硃砂亦能起到一定的抗炎作用,配合井黃,可更有效地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
井黃煎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這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和治療效果。雄黃,作為一種含砷的礦物藥材,具有強烈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能有效清熱解毒,特別是對於由於腫毒所引起的各類症狀。在中醫理論中,井黃煎被認為具有「解毒消腫」、「祛邪外出」的功效,適合用於治療某些急性炎症性疾病。
此外,雄黃的毒性相對較高,通常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以確保安全。在方劑中,雄黃與其他配方藥材的搭配,可以達到協同增效的作用,進一步提升整體療效。因此,雄黃的使用反映了中醫在治療疾病方面的深厚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在處方中,其作用不僅侷限於單一的療效,更是整體方劑平衡和和諧的重要成分。
井黃煎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其具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燥濕止瀉之功效。井黃煎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脾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狀,木香可以行氣化濕,疏通腸胃,緩解腹痛。
- 消食導滯: 木香能健脾消食,對於飲食不節或脾胃虛弱導致的食積停滯也有幫助。井黃煎中常配伍具有清熱利濕的藥物,木香的消食導滯作用能促進濕熱排出,幫助脾胃恢復正常功能。
井黃煎方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脾止瀉: 肉荳蔻性溫,入脾經,能溫脾止瀉,與方中黃連、黃柏等寒涼藥物相配,可防止寒涼藥傷脾胃,避免腹瀉加重。
- 澀腸止瀉: 肉荳蔻味辛,能澀腸止瀉,與方中黃連、黃柏等清熱燥濕藥物協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控制腹瀉症狀。
總之,肉荳蔻的加入,不僅能溫脾止瀉,還能澀腸止瀉,增強了井黃煎的止瀉效果,並防止寒涼藥傷脾胃。
井黃煎方中包含牛黃,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效。井黃煎主治熱病神昏、驚厥、口噤、目赤等症,牛黃能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使患者神志清醒,解除昏迷狀態。
- 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 井黃煎中其他藥物,如黃芩、梔子、連翹等,皆具清熱解毒之效,而牛黃則能增強藥效,使藥力更為集中,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井黃煎方中使用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麝香性溫香燥,入心、脾、肺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井黃煎治療的是熱毒壅盛、神昏譫語的症候,而麝香能開通心竅,使神志清醒,緩解熱毒壅塞導致的昏迷狀態。
- 解毒透邪:井黃煎中,黃連、黃芩等藥物清熱解毒,而麝香則能促進藥物的透達,增強其解毒功效。此外,麝香還能活血化瘀,有助於清除熱毒瘀滯,促進病邪排出。
總體而言,麝香在井黃煎中起到開竅醒神、解毒透邪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發揮治療熱毒壅盛、神昏譫語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井黃煎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諸疳、諸痢及伴隨之複雜證候。疳證為小兒慢性營養不良或消化吸收障礙所致的虛損病,常見頭大體瘦、毛髮枯槁(「髮作穗」)、腹脹、潮熱(「丁奚潮熱」)、食慾不振等。具體症狀涵蓋:
- 消化系統:食傷氣脹、腹急、疳痢、疳蟲(腸寄生蟲)。
- 全身消耗:骨蒸消瘦、頭大羸弱、面黃發堅。
- 局部熱毒:齒爛、鼻瘡(黏膜潰瘍)、壯熱(高熱)。
- 神經情志:多困(精神萎靡)、驚疳(驚風兼疳證)。
組成與治療原理
方中藥物可分為五大類,協同清熱、殺蟲、消積、補虛:
1. 清熱解毒與退疳熱
- 胡黃連、熊膽、牛黃:清瀉肝膽與脾胃積熱,解疳熱骨蒸。
- 蘆薈、夜明砂:清肝明目,瀉火通便(針對疳熱便秘)。
- 蟬蛻:散風熱,透疹退翳(治鼻瘡、目疾)。
2. 殺蟲消積
- 使君子、蕪荑、無食子:驅殺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消疳積腹脹。
- 蝦蟆(蟾蜍):炙焦後解毒殺蟲,傳統用於疳積惡瘡。
- 苦楝根(引經藥):助殺蟲,外用煎湯引藥下行。
3. 行氣化滯
- 木香、肉豆蔻:溫中行氣,止瀉(調理疳痢腹瀉)。
- 麝香:開竅醒神,活血散結(改善「多困」與氣血壅滯)。
4. 收澀固腸
- 訶黎勒皮:澀腸止瀉(治久痢脫肛)。
- 無食子:兼具殺蟲與收斂,防泄利過度。
5. 鎮驚安神
- 丹砂、雄黃:鎮驚解毒(治驚疳,但含重金屬,需慎用)。
配伍邏輯
- 核心病機:疳積由「蟲積—濕熱—氣滯—虛損」交織而成。方中以殺蟲藥直攻病因,清熱藥解除繼發熱毒,行氣藥疏通中焦,收澀藥固護津液,佐以少量補益(如牛黃、熊膽滋陰)。
- 丸劑與引經藥:以豬膽膏為丸,取其苦寒清熱之性,並依兼證選用不同湯藥送服(如薄荷湯透表熱、桃仁茴香湯行氣活血)。
總結
此方為古代治療小兒重症疳證的複方,針對「蟲積夾熱」之本虛標實證,結合攻邪(殺蟲、清熱)與固本(行氣、收澀),體現「急則治標」的思路。然部分藥物(如雄黃、蟾蜍)毒性較強,需嚴格掌握劑量與適應證。
傳統服藥法
蝦蟆1枚(去皮骨腸胃,炙焦,搗末,以無灰酒1盞、獖豬膽1枚取汁,熬成膏),訶黎勒皮(炮)1分,使君子(去殼)1分,胡黃連1分,蟬蛻1分,無食子1分,蘆薈(研)1分,蕪荑1分,熊膽1分,夜明砂1分,丹砂(研)1分,雄黃1分,木香1分,肉豆蔻(去殼)春、夏半分,秋、冬1分,牛黃(研)1錢,麝香(研)1錢。
上為末,豬膽膏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5-7丸,米飲送下;驚疳,金錢薄荷湯送下;疳瘡腹脹,桃仁茴香湯送下;疳蟲,東安石榴、苦楝根湯送下。
若挾熱而痢者,不可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井黃煎是一首具有清熱解毒、消疳止痢的功效的中藥方劑,但由於其中含有汞、鉛等重金屬成分,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此外,該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井黃煎,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九引《全嬰方》。 組成:蝦蟆1枚(去皮骨腸胃,炙焦,搗末,以無灰酒1盞、獖豬膽1枚取汁,熬成膏),訶黎勒皮(炮)1分,使君子(去殼)1分,胡黃連1分,蟬蛻1分,無食子1分,蘆薈(研)1分,蕪荑1分,熊膽1分,夜明砂1分,丹砂(研)1分,雄黃1分,木香1分,肉豆蔻(去殼)春、夏半分,秋、冬1分,牛黃(研)1錢,麝香(研)1錢。 主治:小兒諸疳諸痢,食傷氣脹,頭大體羸,頭發作穗,壯熱不食,多困,齒爛,鼻瘡,丁奚潮熱,腹急,骨蒸消瘦,發堅面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