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荑

蕪荑

WU YI

  • 英文名稱:Ulmus macrocarpa Hance
  • 別名:無荑,無夷,殿蓎,大果榆糊,蕪荑仁,無姑,大果榆樹,山榆仁,白蕪荑,山榆子
  • 藥品來源:為榆科植物大果榆果實的加工品。採收和儲藏:夏季當果實成熟時採下,曬乾,搓去膜翅,取出種子。將種子55浸入水中,待發酵後,加入家榆樹皮面5,紅土15,菊花末,加適量溫開水混全均勻,如糊狀,放板上攤平約厚,節成徑約的方塊,曬乾,即為成品。亦可在5-6月採實取仁,用種子60%,異葉敗醬20%,家榆樹皮10%,混合製成扁平方形,曬乾。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陝西,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內蒙古, 東北地區, 蒙古
  • 生長環境:山地, 沙丘, 林緣, 山坡, 丘陵, 河岸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蕪荑的傳統功效


1. 消食化積

蕪荑,一味歷史悠久的中藥,其消食化積功效,古籍多有記載,且歷代醫家對其作用理解各有側重。

《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贊》、《神農本草經疏》皆記載蕪荑「主五內邪氣,散皮膚骨節中淫淫溫行毒,去三蟲,化食」,點明其消食、殺蟲、除邪之功效,為其消食化積作用奠定基礎。 《雷公炮製藥性解》更進一步闡述其機理:「夫氣食皆因寒而滯,諸蟲皆因濕而生,得蕪荑以溫之燥之,而證猶不痊者,未之有也。」認為氣食積滯、蟲積皆因寒濕,而蕪荑溫燥的特性,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此說法與《本草匯言》「諸滯成疾,食積蟲血,皆可蕩化」的論述相互印證,說明蕪荑能化解因寒濕導致的食積、蟲積等症狀。

《藥性論》則指出蕪荑「能主積冷氣,心腹症痛」,明確指出其治療因寒氣積聚導致的食積、腹痛之效。 《食療本草》也提到其「散腹中氣痛」,進一步佐證其消食止痛的作用。 《本草經疏》則認為蕪荑「其功則長於走腸胃,殺諸蟲,消食積也」, 強調其在腸胃系統中的作用,尤其對小兒疳瀉冷痢等症有顯著療效。 雖然《醫林纂要》提及蕪荑「燥脾消寒食」,但其消食化積的功效,並非單純的燥濕,而是更為複雜的溫化、殺蟲、消積作用的綜合結果。 綜觀諸家論述,蕪荑消食化積的功效,主要體現在溫化寒邪、殺蟲消積,並能有效緩解因食積而引起的腹痛等症狀。

2. 驅蟲殺蟲

蕪荑,歷代醫家皆肯定其驅蟲殺蟲之效。其功效之記載,遍見於眾多古代醫籍,例如《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藥性論》、《千金食治》、《食療本草》、《日華子諸家本草》、《醫林纂要》、《本草匯言》、《本經逢原》等。這些典籍記載,從不同角度闡述了蕪荑的驅蟲作用及其相關功效。

《神農本草經》及《神農本草經疏》均記載蕪荑「去三蟲,化食」,直指其驅蟲之效,並指出其能化解食積。此說與《本草匯言》中「蕪荑,殺三蟲,散五疳,治小兒百病之藥也」相呼應,強調其在治療小兒疳積方面的作用,此類疾病往往與蟲積相關。

《藥性論》則提到蕪荑「除肌膚節中風淫淫如蟲行」,說明蕪荑不僅能驅除腸胃中的蟲積,還能治療皮膚及關節處因蟲或風濕引起的症狀,這與《日華子諸家本草》記載其能治療「惡瘡疥癬」相印證。

《醫林纂要》更進一步指出蕪荑「殺蟲去蛔」,明確其針對蛔蟲等腸道寄生蟲的功效。此外,《本經逢原》雖指出後世多注重其去疳殺蟲之用,卻也提及古代文獻中記載其可治療婦人經帶崩淋等症,說明蕪荑的藥性並非單純止於驅蟲,而是具有更廣泛的應用範圍。

總之,古籍記載表明蕪荑的驅蟲殺蟲功效得到歷代醫家的認可,並在治療各種與蟲積相關的疾病,如小兒疳積、腸胃蟲積、皮膚病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藥效的體現,與其辛溫燥散的藥性密切相關,能溫燥腸胃,驅除寒濕,從而達到驅蟲的目的。

蕪荑的古代典籍


蕪荑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蕪荑的炮製


夏季果實成熟採下,曬乾,搓去膜翅取出種子。取種子55斤浸入溫水中,待發酵後,加入榆樹皮面10斤,紅土30斤,菊花末5斤,加適量溫開水混合均勻,如糊狀,攤平約4分厚,切約2寸方塊,曬乾,即為成品。另一用法是在5月間採果,陰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脾胃虛弱者慎服。
  • 《海藥本草》:得訶子、豆蔻良。
  • 《本草從新》:脾胃虛者,雖有積,勿概投。
  • 《得配本草》:脾、肺燥熱者禁用。

蕪荑相關的方劑


蕪荑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單純性疱疹腹痛疥癬腦中風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