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集蟲丸中包含使君子,主要原因如下:
- 驅蟲功效: 使君子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驅蟲止瀉、消積化食之功效。其有效成分使君子酸,對多種寄生蟲有殺滅作用,尤以驅除蛔蟲、蟯蟲、鉤蟲等腸道寄生蟲效果顯著。
- 配伍增效: 使君子與集蟲丸中其他藥物如檳榔、苦楝皮等配伍,可增強驅蟲效果,並協同作用,達到消食化積、驅除寄生蟲的目的。
集蟲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驅蟲作用: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殺蟲、驅蟲的功效。其含有的檳榔鹼、檳榔素等成分,能麻痺腸道寄生蟲,使其失去附著力,隨糞便排出體外。
- 助消化作用:檳榔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並可幫助驅除積滯於腸道的寄生蟲。
因此,集蟲丸中加入檳榔,可以起到驅蟲和助消化的雙重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集蟲丸中包含三稜,主要基於其破血消癥、行氣止痛的功效。
三稜性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破血消癥、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血瘀所致的癥瘕積聚、脘腹疼痛、經閉不通等病症。集蟲丸為驅蟲藥,其組成中包含三稜,一方面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驅除蟲體;另一方面,三稜的破血消癥作用,可有效清除蟲體寄生造成的瘀血,達到更好的驅蟲效果。
中藥方劑[集蟲丸]的組成中包含莪朮,是因為莪朮具有行氣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莪朮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瘀血,改善因血瘀引起的痛症。其成分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活血化瘀效果,提高對於血瘀引起的症狀的療效。
集蟲丸中加入蕪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驅蟲止癢:蕪荑性味苦寒,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其藥性可有效驅除體內寄生蟲,並能止癢消腫,對於因蟲咬或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清熱解毒:蕪荑除了驅蟲功效外,還具有清熱解毒的特性。其藥性可清除體內熱毒,並能有效預防和治療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病。
總而言之,集蟲丸中加入蕪荑,旨在綜合利用其驅蟲止癢和清熱解毒的藥性,以達到治療蟲病和改善皮膚問題的目的。
集蟲丸中加入大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瀉下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集蟲丸主要針對蟲積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而大黃的瀉下作用能幫助清除腸道積滯,促進腸胃蠕動,達到消積止痛的效果。
- 殺蟲驅蟲:大黃除了瀉下通便外,還具有殺蟲作用。古籍記載大黃能“殺蟲止痛”,與其他驅蟲藥物配合,能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達到治蟲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集蟲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一切蟲病」,推測用於多種寄生蟲感染(如蛔蟲、絛蟲、蟯蟲等)所引發之腹痛、腹脹、消化不良、面色萎黃等症狀。其配伍以「殺蟲、消積、瀉下」為核心,結合行氣破血之品,旨在驅除蟲體並化解蟲積所致之氣滯血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殺蟲驅蟲藥
- 錫灰:傳統用為「殺蟲要藥」,性沉寒有毒,擅殺絛蟲、蛔蟲,古人常用其劫殺頑固蟲體。
- 使君子:甘溫,專驅蛔蟲、蟯蟲,尤宜小兒蟲積,兼具健脾消疳之效。
- 檳榔:辛散苦降,能殺絛蟲、薑片蟲,並藉其行氣之力促使蟲體排出。
- 蕪荑:辛溫,可殺蟯蟲、蛔蟲,兼緩腹瀉、腹痛,輔助消積。
破血消積藥
- 三稜、莪朮:破血行氣,針對蟲積久留形成的氣血瘀阻(如腹中結塊、脹痛),疏通腸道氣機以助排蟲。
瀉下通腑藥
- 大黃:苦寒瀉下,導蟲體從大便而出,並清瀉蟲積蘊熱,防止毒性滯留。
賦形與緩和
- 醋糊為丸:醋性酸收,既能防腐,亦可緩和諸藥峻性,兼助藥力深入蟲體。
- 砂糖水送服:甘緩和中,降低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並矯味益脾。
三、配伍思維與原理
此方以「殺蟲為主,攻下為輔」,結合「行氣破血」:
- 直接作用:錫灰、使君子、檳榔、蕪荑協同殺蟲,針對不同蟲種增強效果。
- 間接作用:大黃瀉下促排,三稜、莪朮化解蟲積導致的氣滯血瘀,標本兼治。
- 顧護脾胃:砂糖水調和藥性,使君子兼補脾虛,避免攻伐太過。
總結:集蟲丸體現「峻藥緩攻」思路,專治蟲積實證,然其含錫灰等毒性成份,需嚴格掌握劑量與適應症。
傳統服藥法
錫灰1錢,使君子3分,檳榔5分,三稜2分,莪朮3分,蕪荑3分,大黃5分。
醋糊為丸。
每服30丸,砂糖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集蟲丸, 出處:《嵩崖尊生》卷九。 組成:錫灰1錢,使君子3分,檳榔5分,三棱2分,莪朮3分,蕪荑3分,大黃5分。 主治:一切蟲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