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無礙丸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其行氣消積的功效。大腹皮性平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健脾的功效。
方劑中加入大腹皮,一方面可以幫助疏通腸胃氣機,緩解氣滯所致的腹脹、便祕等症狀;另一方面,也能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消化積滯的食物,從而達到消積止痛的效果。
無礙丸中加入莪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止痛:莪朮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莪朮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消積化瘀:莪朮具有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食積不化、瘀血阻滯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莪朮能幫助消化食物,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疼痛和消化不良。
因此,無礙丸中加入莪朮,能有效改善因氣滯血瘀、食積不化引起的消化不良和腹痛等症狀,提高藥效。
無礙丸中包含三稜,主要原因有二:
1. 行氣止痛: 三稜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散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三稜能有效改善。
2. 化瘀消積: 三稜還能活血化瘀,消食積,對於食積不消、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療效。
因此,三稜在無礙丸方劑中起著行氣止痛、化瘀消積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消化系統疾病。
「無礙丸」方劑中含有木香,主要源於其兩大功效:
- 理氣止痛:木香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針對因氣滯血瘀而導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香能起到疏通氣機、緩解疼痛的作用。
- 燥濕健脾:木香還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濕氣過盛導致的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木香能起到溫暖脾胃、消食化濕的作用。
因此,木香在「無礙丸」中,可有效改善因氣滯血瘀、脾胃虛寒等原因引起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故而被列為組成成分之一。
無礙丸中包含檳榔,主要有兩大原因:
- 消積導滯: 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導滯氣、行水濕的功能。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大便不暢等症狀,檳榔能有效促進消化,排除積滯,故為無礙丸的重要組成部分。
- 驅蟲止癢: 檳榔還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蛔蟲、蟯蟲等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腹痛、腹瀉、肛門瘙癢等症狀,檳榔能有效驅除蟲體,緩解症狀。
因此,檳榔在無礙丸中,扮演著消積導滯、驅蟲止癢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驅除寄生蟲,達到治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無礙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與主治
綜觀《衛生寶鑒》、《奇效良方》、《蘇沈良方》、《雞峰普濟方》、《金匱翼》、《雜病廣要》、《御藥院方》、《醫學綱目》、《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証治準繩‧類方》、《赤水玄珠》、《濟陽綱目》等醫籍,「無礙丸」的主治功效主要集中於以下幾點:
- 脾病橫流,四肢浮腫: 諸多醫書皆強調「無礙丸」治療「脾病橫流」、「脾濕積流」、「脾氣橫泄」,導致水濕外溢,聚於四肢,形成腫脹。例如,《衛生寶鑒》、《奇效良方》、《金匱翼》、《雜病廣要》、《醫學綱目》等均有此描述。
- 心腹脹滿,喘不得臥: 部分醫籍如《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指出,本方可治脾氣橫泄,不僅導致四肢浮腫,還會引起心腹脹滿,甚至喘息不得臥。這暗示了水濕停滯不僅局限於四肢,可能影響胸腹腔,導致氣機不利,呼吸困難。
- 脾胃虛弱:《蘇沈良方》中提及本方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也暗示了本方可以針對脾胃功能的失調。
- 婦人脾血久冷:《蘇沈良方》更進一步提到此方適用於「婦人脾血久冷」,這說明本方也具有一定的溫通經絡、驅散寒邪的作用。
- 脾胃病溏泄: 《雞峰普濟方》中說明本方可以治療「脾胃病溏泄」,說明本方在祛濕的同時,也有健脾止瀉的功效。
治療原理分析
「無礙丸」的組成藥物主要針對脾失健運、氣滯濕阻的病機,其治療原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行氣化濕,利水消腫:
- 大腹皮 為君藥,能行氣寬中、利水消腫,直擊水濕停滯的根本病機,使水濕下行。
活血祛瘀,破結散滯:
- 莪術 和 三稜 為臣藥,皆具有破血祛瘀、行氣散結的作用。它們能促進體內氣血運行,消除因氣血瘀滯導致的水濕停積。
- 莪術偏於破血行氣,而三稜則偏於活血消癥,兩者合用,可增強活血化瘀、散結止痛之效。
理氣健脾,和胃消食:
- 木香 作為佐藥,能理氣和胃、健脾消食。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健運脾胃有助於從根本上改善水濕停聚的問題。同時木香也能幫助氣機運行,避免氣滯而加重水濕。
驅風除濕,消積導滯:
- 檳榔 作為使藥,能驅風除濕、殺蟲消積。檳榔的下氣導滯作用,能加強全方的消水腫效果。
- 部分方劑加入 郁李仁 ,也是取其利水導滯的功效,加強水濕的排出。
綜合分析
「無礙丸」全方配伍,以行氣利水為核心,輔以活血祛瘀、健脾和胃,多管齊下。通過行氣使氣機通暢,通過活血化瘀使血液運行順暢,通過利水消腫使體內水濕排出,從根本上解決了脾失健運、氣滯濕阻所致的四肢浮腫、心腹脹滿等症狀。諸多醫家將此方應用於脾病水腫,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大腹(炙)2兩,蓬莪朮1兩,三稜(皆濕紙裹煨熟)1兩,木香(面裹煨熟)5錢,檳榔(生)1分。
上為末,炒麥櫱搗粉為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30丸,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行氣消脹、化痰利水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脾氣橫泄、四肢浮腫、心腹脹滿、喘不得卧等症。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無礙丸, 出處:《蘇沈良方》卷四。 組成:大腹(炙)2兩,蓬莪朮1兩,三棱(皆濕紙裹煨熟)1兩,木香(面裹煨熟)5錢,檳榔(生)1分。 主治:脾氣橫泄,四肢浮腫,心腹脹滿,喘不得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