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胸順氣丸

開胸順氣丸

KAI XIONG SHUN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42)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7%
肺經 17%
胃經 17%
脾經 17%
肝經 14%
腎經 3%
膀胱經 3%
膽經 3%
三焦經 3%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開胸順氣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積導滯,行氣止痛:檳榔味苦辛,性溫,入胃、大腸經,具有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胸悶氣滯、脘腹脹滿、食積不消等症狀,檳榔能起到化解積滯、促進氣血流通的作用,從而達到順氣止痛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開胸順氣丸通常含有其他藥材,如陳皮、香附、枳殼等,這些藥材也具有行氣解鬱、消食化積的作用。檳榔與這些藥材搭配使用,可以互相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開胸順氣丸中加入牽牛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瀉下通便,消積導滯: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消積導滯之功效。對於因痰濕阻滯胸膈,導致氣機不暢、胸悶氣短者,牽牛子可通過瀉下通便,清除積滯,使氣機得以宣暢,達到開胸順氣的效果。
  2. 利水消腫,降氣止咳: 牽牛子亦有利水消腫、降氣止咳之效。對於因痰濕阻滯肺氣,導致咳嗽氣喘、痰多粘稠者,牽牛子可通過利水消腫,化痰降氣,改善呼吸道症狀。

「開胸順氣丸」方劑中使用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 理氣寬中: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其辛散之性可行氣止痛,解除胸悶氣滯,而苦燥之性可化痰止咳,有助於開胸順氣。

二、 降逆止嘔:陳皮能降逆氣,止嘔吐,對於因氣機不暢、痰濁上逆引起的胸悶、嘔吐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總之,陳皮在「開胸順氣丸」中起到理氣寬中、降逆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胸悶氣滯、痰濁上逆等症狀,達到開胸順氣的效果。

「開胸順氣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理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燥濕健脾的功效,可治療胸脅脹滿、胃脘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二、疏肝解鬱:木香能疏通肝氣,解鬱化結,對於肝氣鬱結導致的胸悶氣短、心煩易怒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療效。

因此,木香在「開胸順氣丸」中可以起到理氣止痛、疏肝解鬱的作用,幫助患者緩解胸悶氣短、胸脅脹滿等不適症狀。

「開胸順氣丸」方劑中加入「三稜」,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止痛: 三稜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破瘀散結的功效。胸悶氣滯常伴隨疼痛,三稜能疏通經絡,緩解胸痛不適。
  2. 消食導滯: 三稜亦能消食導滯,改善胸膈滿悶之症。此症狀常因飲食積滯、氣機阻滯所致,三稜能幫助消化吸收,解除胸中鬱積。

因此,三稜在「開胸順氣丸」中,可有效改善胸悶氣滯、疼痛等症狀,提升療效。

「開胸順氣丸」中加入「莪朮」,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行氣止痛: 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消積化瘀的功效。對於胸悶氣滯、疼痛難忍的情況,莪朮能有效疏通氣血,緩解疼痛。
  2. 消食化積: 莪朮還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能幫助消化不良、食積停滯的情況。對於因飲食積滯導致的胸悶氣滯,莪朮能促進消化,排除積滯,從而達到順氣的效果。

總而言之,莪朮在「開胸順氣丸」中的加入,不僅能行氣止痛,更能消食化積,從多方面達到開胸順氣的效果。

「開胸順氣丸」方劑中包含「豬牙皁」的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開胸順氣、化痰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

豬牙皁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可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其特殊的藥理作用能夠有效地疏通胸中鬱結,使氣機順暢,改善氣喘、咳嗽等症狀。

此外,豬牙皁還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胸悶、胸痛等不適,進一步促進胸部氣血循環,達到開胸順氣的目的。

開胸順氣丸中加入厚朴,主要是利用其行氣消脹化痰止咳的功效。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並可化痰止咳,對於胸悶氣喘、痰多咳嗽、脘腹脹滿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厚朴還能健脾燥濕,對於脾胃虛弱、濕氣過重引起的腹脹、腹瀉等症狀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開胸順氣丸中加入厚朴,能夠綜合調理,達到順氣開胸、化痰止咳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開胸順氣丸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停食停水,氣郁不舒,膨悶脹滿,胃脘疼痛,紅白痢疾,瘧疾」,其病機核心為 飲食積滯、氣機壅塞。古代醫家從症狀描述可歸納為兩大方向:

  1. 消化系統積滯:如停食(飲食不化)、停水(水濕內停)、脹滿、胃痛,反映中焦氣機受阻,脾胃升降失常。
  2. 氣滯兼夾證:氣郁不舒致胸膈痞悶,甚影響下焦(痢疾)或外涉瘧疾(古稱「食瘧」多與積滯相關)。紅白痢疾在此方脈絡中,屬濕熱食積壅滯腸道的表現。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消食導滯為君

  • 山楂消肉食,神曲化酒積,麥芽解麵食,萊菔子下氣消穀,四者合用覆蓋常見飲食積滯類型。
  • **熟軍(大黃)**瀉下通腑,清除腸道穢濁,尤針對「停水停食」之重症積滯。

2. 行氣破結為臣

  • 檳榔、厚朴、枳實協同開降氣機:檳榔破滯下行,厚朴寬中除滿,枳實破氣消痞,直指「膨悶脹滿」。
  • 青皮、烏藥疏肝理氣,青皮醋炒加強入肝經,破除脅下鬱結;烏藥溫通下焦氣滯,防止氣滯波及少腹。

3. 調和為佐使

  • 木香醒脾調中,引氣機流轉;甘草緩和大黃、枳實之峻烈,護胃安中。

整體原理
此方以「通降」為主軸,通過 消食化積→行氣導滯→通腑瀉濁 三層次,恢復中焦升降。尤其配伍特點在於:

  • 消導與瀉下並用(山楂、麥芽配熟軍),適用於積滯化熱之證。
  • 氣分藥比例極重(佔全方七成),強調「順氣」方能「開胸」,符合清代醫家「治積先調氣」的思路。

延伸推論
對於「瘧疾」的應用,可能針對痰食伏遏膜原所致的寒熱交作,藉消積行氣以截瘧,此與《溫疫論》達原飲部分思路相通,唯此方偏攻邪而少顧護正氣。

傳統服藥法


檳榔1斤,廣木香1斤,山楂1斤,神曲(麩炒)1斤,炒麥芽1斤,厚朴(薑制)1斤,枳實(麩炒)1斤,烏藥1斤8兩,青皮(醋炒)1斤8兩,熟軍1斤8兩,甘草8兩,炒萊菔子1斤8兩。
開胸順氣,健胃消食。
上為細末,水丸:涼開水泛為小丸,2錢重裝袋。每次服1袋;蜜丸;煉蜜為丸3錢重,蠟皮或蠟紙筒封固,每次服1丸,白開水送下。
孕婦及氣虛者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消化不良瘧疾胃及十二指腸炎容易焦慮恐懼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嘔吐胃下垂容易憂鬱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開胸順氣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檳榔(炒)6兩,二醜(炒)8兩,陳皮2兩,木香1兩5錢,三棱(炒)2兩,莪朮(炙)2兩,牙皂1兩,厚朴(炙)2兩。 主治:消積化滯。行氣止痛。主治:停食停水,氣鬱不舒,膨悶脹滿,胃脘疼痛,紅白痢疾,瘧疾。

開胸順氣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木香80兩,黑牽牛(炒)160兩,黃芩40兩,香附(炙)120兩,五靈脂(炒)80兩,大黃160兩,莪朮(炙)40兩,橘皮80兩,豬牙皂40兩,三棱(炒)40兩。 主治:消食逐水,調氣化滯。主治:食積氣聚,膨脹痞滿,氣滯停水,胃脘刺痛。

開胸順氣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蘭州方)。 組成:檳榔1斤,廣木香1斤,山楂1斤,神曲(麸炒)1斤,炒麥芽1斤,厚朴(薑制)1斤,枳實(麸炒)1斤,烏藥1斤8兩,青皮(醋炒)1斤8兩,熟軍1斤8兩,甘草8兩,炒萊菔子1斤8兩。 主治:開胸順氣,健胃消食。主治:胸腹脹滿,消化不良,嘔吐惡心,停食蓄水,紅白痢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