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積丸

HUA J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8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7%
肝經 17%
大腸經 14%
脾經 14%
肺經 12%
膀胱經 4%
膽經 4%
三焦經 4%
腎經 2%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心經 2%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腎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化積丸中加入牽牛子,主要基於其瀉下通便消積化滯的功效。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峻下逐水,消腫散結的作用。對於脾胃積滯、腹脹便祕等症,牽牛子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糞便排出,起到通便的作用。同時,其苦寒之性也能清熱解毒,消食化積,對於脾胃濕熱引起的積滯也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在化積丸中加入牽牛子,可以有效地緩解脾胃積滯、腹脹便祕等症狀,起到消食化積、通便潤腸的功效。

化積丸中加入三稜,主要原因在於其「破積消癥」的功效。

三稜為蓼科植物三棱的乾燥根莖,性味辛溫,歸肝、脾經。其具有破血行氣、消積化癥的功效,適用於血瘀、痰凝、積滯等病症。

在化積丸中,三稜與其他藥材配伍,能有效破除積滯,促進脾胃運化,達到消食化積、理氣止痛的作用。此外,三稜亦可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因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化積丸中加入莪朮,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作用:

  1. 消積化滯: 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破氣消積、行氣止痛之功效,能有效化解積滯,改善因飲食積滯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莪朮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化積丸中加入莪朮,除了化解積滯外,也能緩解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和腫脹。

總體而言,莪朮在化積丸中,發揮消積化滯、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積食、消化不良、腹痛、腹脹等症狀。

化積丸中加入檳榔,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消積導滯: 檳榔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飲食積滯、脘腹脹滿、大便不通等症狀,檳榔可幫助消食導滯,促進消化,緩解不適。
  2. 驅蟲殺蟲: 檳榔還具有驅蟲殺蟲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蛔蟲、絛蟲等寄生蟲感染。化積丸中加入檳榔,可以兼顧消積導滯和驅蟲殺蟲的作用,對於食積兼有蟲積的患者更具療效。

化積丸中加入茵陳蒿,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清熱利濕:茵陳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之效。化積丸多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脾胃積滯等症,而這些症狀往往伴隨著濕熱內蘊,茵陳蒿可以清熱利濕,改善脾胃功能,助消化吸收。

二、疏肝利膽:茵陳蒿還具有疏肝利膽的功效,可以促進膽汁分泌,有助於消化脂肪。對於因膽汁分泌不足引起的消化不良,茵陳蒿也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化積丸加入茵陳蒿,旨在通過其清熱利濕、疏肝利膽的功效,達到消食化積、健脾和胃的治療目的。

化積丸中包含豬牙皁,主要是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1. 消積化痰: 豬牙皁味苦性寒,入肺經,能清熱化痰,消食積。對於因食積、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胸悶、腹脹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清熱解毒: 豬牙皁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治療因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因此,化積丸中加入豬牙皁,有助於增強其消食化積、清熱解毒的功效,使療效更佳。

化積丸中包含枳殼,主要基於其 行氣消積 的作用。

枳殼味苦、酸,性寒,歸脾、肺、胃經。其 疏肝理氣消食導滯 的功效,能有效解決食積停滯所導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同時,枳殼還能 降逆止嘔,對於食積引起的噁心嘔吐也有緩解作用。因此,在化積丸中加入枳殼,可以更好地達到 化積消食、行氣止痛 的目的,為治療食積證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治療方案。

化積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其瀉下攻積的功效。

大黃味苦寒,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對於積滯於腸胃的食積、痰濕等病症,大黃可通過瀉下的方式,將積滯排出體外,達到化積的效果。

此外,大黃還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吸收,從而起到消食積的作用。

化積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解鬱、止痛消脹的功能,可有效改善因積食、氣滯引起的腹痛、腹脹、噯氣、噁心等症狀。
  2. 健脾消積:木香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有助於消食積滯,增進食慾,使積食得到化解,達到健脾消積的效果。

總而言之,木香在化積丸中起到行氣止痛、健脾消積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消食導滯、健脾和胃的功效。

主治功效


化積丸主治功效分析

化積丸,顧名思義,其主要功效在於消積化滯,針對體內各種積聚形成的病症。綜合以上古籍文獻所述,化積丸的應用範圍廣泛,不僅適用於因飲食不節所導致的食積,亦可用於治療血積、痰積,以及氣機鬱滯所形成的氣積,甚至婦女的死血、瘀血等病症,總體而言,主要針對積聚、痞塊

治療原理分析

1. 行氣破滯:

化積丸中,三稜、莪朮、木香、檳榔、青皮、陳皮、枳實、香附等藥材皆具備良好的行氣功效。三稜、莪朮能破血行氣,消散積聚,是方中重要的攻積藥。木香、檳榔則能調氣止痛,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除腹脹痞悶感。枳實、香附、青皮、陳皮等藥材則能疏肝理氣,使氣機條暢,進而促進積滯的消散。這些藥材的協同作用,能夠有效改善氣機鬱滯的狀況,是化積丸治療各種積滯的重要基礎。

2. 攻積導滯:

大黃、黑醜等藥材具有強大的瀉下攻積作用,能將體內的積滯、宿食、瘀血等從腸道排出。萊菔子則能消食導滯,可加強消化功能,促進食積的消散。這些藥物能夠直接作用於積滯本身,通過促進腸道蠕動,將積滯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治標的效果。

3. 活血化瘀:

部分文獻提及化積丸可用於治療婦人死血、血瘕,顯示其兼具活血化瘀之功。桃仁能活血化瘀,有助於促進瘀血的消散。蘇木亦具有活血作用,可輔助清除體內瘀血。

4. 健脾和胃:

化積丸在攻積導滯的同時,亦兼顧健脾和胃。山楂、神麴、麥芽等藥材能消食健胃,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從根本上減少積滯的產生。半夏則能燥濕化痰,可消除因脾胃功能失常所導致的痰濕積聚。

5. 祛痰散結:

海浮石、瓦楞子等藥材具有消痰散結的功效,可有助於消除體內痰積形成的痞塊。南星則能燥濕化痰,亦可輔助消除痰積。

6. 針對不同臟腑的積聚:

部分文獻亦提及,針對不同臟腑的積聚,化積丸可進行加減用藥。如肝積可加柴胡、川椒,心積可加黃芩、肉桂,肺積可加桔梗、三稜,脾積可加吳茱萸、黃芩,腎積可加元胡索、附子等,顯示化積丸在治療積聚時,可根據具體病情靈活加減,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綜合總結

綜上所述,化積丸的治療原理,是通過多種藥材的協同作用,達到行氣破滯、攻積導滯、活血化瘀、健脾和胃、祛痰散結等多重功效。其應用廣泛,不僅適用於食積,亦可用於血積、痰積和氣積等各種積聚病症,是中醫治療積聚病症的經典方劑。

傳統服藥法


三稜、莪朮、阿魏、海浮石、瓦楞子、香附、雄黃、五靈脂、蘇木。水為丸服。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武漢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大便溏薄者慎用。

相關疾病


子宮肌瘤腹中有鳴叫聲心內膜炎胃潰瘍原發性高血壓胃及十二指腸炎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暈眩多痰胃腸脹氣

相同名稱方劑


化積丸,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 組成:三棱、莪朮、阿魏、海浮石、瓦楞子、香附、雄黃、五靈脂、蘇木。 主治:諸氣內痛,痞積疼痛。

化積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大同方)。 組成:二醜4兩,三棱1兩,莪朮1兩,檳榔1兩,茵陳1兩,牙皂1兩,枳殼1兩,大黃1兩,木香1兩。 主治:積聚、痞塊。

化積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黃連1兩半(一半用吳茱萸炒,去茱萸;一半用益智炒,去益智),山梔(炒)半兩,川芎半兩,三棱半兩,莪朮(醋煮)半兩,神曲半兩,桃仁(去皮尖)半兩,香附(童便浸)1兩,蘿蔔子(炒)1兩半,山楂1兩。 主治:食塊,死血、痰積成塊,在兩脅動作,腹鳴嘈雜,眩暈身熱,時作時止。

化積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沙市方)。 組成:青皮1兩,公丁香5錢,硇砂5錢,龜版(醋炒)8錢,檳榔1兩,廣木香5錢,莪朮(醋炒)1兩,牙皂5錢,阿魏(醋化)6錢,鱉甲(醋炒)8錢,枳實(麸炒)1兩,甘草5錢,廣陳皮1兩,枳殼(麸炒)1兩,三棱(醋炒)1兩,二醜1兩5錢。 主治:寒濕氣結,癥瘕積聚,痞塊,脾臟腫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